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是蒙古語“喜桂圖”的音譯,其意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頭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遊景區。石柺區位於陰山山脈大青山西段,地處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帶,區域面積761平方公里,轄一蘇木、一鎮、六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約6.66萬,城鎮戶籍人口4.16萬,常住人口3.25萬(其中農牧民0.7萬)。

石柺區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會即開始有人類活動。悠久的歷史,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全國三大藏傳佛教聖地之一的五當召,戰國時期倡導“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修築的趙長城遺址,敖包山原始森林、馬鞍山、老爺廟山等。[1]

2018年8月,煤炭工業網公佈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千萬噸以上縣市名單,石柺區原煤產量1252.15萬噸,排第64名。

位置境域

石柺區位於內蒙古 陰山山脈大青山腹地,地處 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帶。 地理座標為北緯40°37′~40°45′;東經110°14′~110°28′,總面積761平方公里。南部與東河區 沙爾沁鎮相鄰,北部接 固陽縣,東部與 土默特右旗耳沁堯鄉接壤,西部與九原區 白音席勒街道和青山區 興勝鎮接壤。 [2] [4][5] 新城區南北長約5.5公里,東西寬約4.1公里,規劃面積14.64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10.74平方公里。 [6]

地形地貌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

石柺區境內屬 山丘地帶,四面環山,中部為 溝壑相間的黃土山丘。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56米,最低點1 150米。地勢北緩南陡,地域狹長。 [3]

氣候

石柺區屬溫帶大陸乾燥氣候。氣候特徵冬長而寒,夏短而熱,降水集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

中,小氣候為迎風多雨區,全年降水量375.7毫米,為包頭市多雨區。四季溫差明顯,晝夜溫差大,乾旱少雨。春末夏初,受 風沙影響。夏短炎熱,受東南季風影響。秋季涼爽,雨後濃霧。冬長寒冷,受 西北季風影響。日照長,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5.2℃。 [3]

水文

石柺區境內河流屬 季節性河流,大多數為乾涸河溝,平時無水,大雨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

後山洪暴發。主要 河溝有:石柺西溝、五當召溝、後五當溝、李家溝。石柺區各河(溝)的洪水都匯入五當溝而南流出 沙爾沁,注入 黃河,年均洪流量800立方米/秒,最大1200立方米/秒,最小500立方米/秒,極端最大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

礦產資源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

石柺區境內主要礦產有煤炭、石灰石、 硬質粘土、 白雲岩、 油頁岩、 石英、石棉、 雲母、 冰洲石、鈮、 鉭等。截至2007年,石柺區煤炭 探明儲量7.2億噸,工業 可採儲量3.4億噸。 [3]

生物資源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

石柺區境內主要植物有針松側柏、柞、 桑、 山杏、山黃芪、甘草、 柴胡、 秦艽、 百合、地黃、 遠志、 黃芩、 狼毒、 麻黃和各種灌木。

石柺區境內主要動物有狐狸、 青羊、 野兔、 石雞、 松鼠、腹蛇、山鷹、 鷂子。

五當召(巴達噶爾蘇木)位於大青山深處,AAAA級旅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概況

石柺區(3)

遊景區。五當召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齊名。 [16]

阿善遺址位於包頭市東15公里阿善溝門東,北依大青山,南瀕黃河,在圪膝蓋東西兩側臺地上,東臺地是新石器時代遺存,西臺地除有新石器時代遺存外,還有少量青銅時代及更晚時期的遺存。 [17]

庚毗召寺廟建築群位於五當召東溝3公里處,庚毗( 藏語)意為“增福”,是五當召各學部高僧靜修之地,也是活佛的避暑住地。 [18]

戰國趙長城遺址:石柺區境內的戰國趙長城全長約14.5公里,為夯土結構,始建於公元前306年,為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2001年,趙長城遺址被列入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遺址處在包石公路地段。 [19][20]

大青山山巒地帶:平均海拔1450米,林草覆蓋率56%,高於包頭市平均水平。

[18]

馬鞍山因其形似馬鞍而得名,是石柺地區的最高峰,海撥1856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