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無限接近東北的紅

赤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南部、蒙冀遼的交界之處,從這裡無論是去北京、天津還是瀋陽,都要近於去首府呼市,這種地理上的阻隔使得要在呼市尋找地道的赤峰食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曾經的昭烏達盟(赤峰舊稱)、與河北承德和遼寧朝陽市均屬於熱河省,直到今天,這幾地仍然有著十分接近的飲食。從廣義上講,內蒙古的赤峰、通遼、興安幾市均應算作東北地區,它們的飲食接近正統的東北地區“東三省”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無限接近東北,但仍有獨特之色,所以我今天來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赤峰城區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對夾

如果要選一種食物作為赤峰的城市飲食招牌,那十有八九是對夾了。粗暴地去認識對夾,可以將其理解為赤峰版本的肉夾饃,但無論從外形還是口感上都與一般的肉夾饃相去甚遠。

一個對夾往往只有一般肉夾饃的三分之一大小,口開到一半也塞不進去太多滷肉,胃口好的人恐怕得吃上五六個才能見飽。由於使用了小米或糜子面擦酥,對夾的外殼吃起來層層分明、十分酥脆、瘋狂掉渣,再配上滷製入味的滷肉,鹹香味有了,口感也更加豐富。赤峰對夾無疑是“中式漢堡”中的又一傑作。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排骨蒸餃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排骨蒸餃流行於赤峰、朝陽地區,已具有比較明顯的東北特色。蒸餃的製作工藝與普通蒸餃並無區別,奧妙全在這麵皮所包的餃中之餡——一塊塊完整帶骨的排骨。蒸好的排骨鹹香味十足,肉上的油在高溫作用下融化,沾滿整個餃子皮的內壁,油香四溢。吃這樣的餃子可不能一口悶或從中間一口斬斷,要是一不小心正好觸在骨頭上,牙齒可得遭殃了。純肉的餃子油氣較大,蘸一些醋和辣椒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敖漢撥面

敖漢撥面因起源於赤峰敖漢旗而得名,撥面實為蕎麵。不同於使用餄餎床子擠壓出的面,敖漢撥面是將和好的較硬的蕎麥麵直接用到切撥入鍋中,因此叫做撥面。赤峰地區通常以澆滷的方式食用撥面,常見的滷子有芹菜、酸菜、茄子、雪裡蕻等。因蕎麵不易入味,且質地較硬,使用較為濃稠的滷汁調味能夠避免味道過於寡淡。不過,蕎麵屬於不易消化的粗糧,還是應當適量食之。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飯包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飯包又名打飯包、菜包,是百分之百純正東北血統的街頭市井小食。說它為小食其實並不貼切,一個飯包一不小心就能達到令人咋舌的體積,吃下一個或許就能頂上半天的餓。其製作方式也相當簡單粗暴,取一張足夠大的白菜葉,塗抹上雞蛋醬,放上大小米混合的飯粒兒、蔥末、香菜末等等,裹成一個圓柱體就是一個壯實的飯包。要說這是什麼絕食美食那必然言過其實了,但這確是東北街頭最日常、最接地氣的食物之一,確是東北人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家鄉味道之一。

總好過墨西哥雞肉卷,你說是吧。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鍋包肉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在赤峰吃一頓鍋包肉,其實權當是拋磚引玉了。鍋包肉起源於哈爾濱,今天最好的鍋包肉大抵也仍在哈爾濱。最正統的鍋包肉使用糖醋汁調味,其顏色往往也呈淡黃色。但是在這道菜的傳播過程中也出現了另一流派,即使用番茄醬調味,因而最後的成品會呈現為較深的橙色或紅色。而在赤峰吃到的這盤顯然為後者。

在赤峰的任何一家家常菜館裡,或許都能吃到一盤鍋包肉,這還不足以證明,它確確實實應該是個東北城市麼?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杏仁汁、沙棘汁

赤峰的本土飲品,在各大小便利商店或餐廳都能輕易尋得。沙棘汁的味道中規中矩,但這杏仁汁的味道絕對能給第一次喝的人帶來足夠的味覺衝擊。香濃的杏仁味,再加上恰到好處的甜味,實在是勝過某品牌的杏仁露太多太多。

赤峰是一座乾淨且安靜的城市,若非烈日灼身,我想我大約能靜坐河岸,凝望它許久。我想再不會有坐上一夜大巴來到這裡,胡亂吃上一通後便悻悻離開的傻瓜了。

紅山之下,赤峰熠熠,反正我是笑著離開。

【555天吃遍中國】第51天 內蒙古 赤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