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一一記“茶船古道”六堡茶者韋繼寧

黃光榮 張春梅

一芽一葉,一茶一品總關情。

古道蒼茫,歷史悠悠。如今,已穿越千年歷史的“茶船古道”,依然承載著六堡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故事,講述著一代又一代六堡茶傳承人,堅韌不拔,一直奔跑在追夢路上的精神與品質。

他叫韋繼寧,一位有情懷,有抱負,有作為,有幹勁闖勁的追夢人。

出生於1977年5月的韋繼寧,1996年他從廣西供銷學校畢後進入到梧州市供銷社15年之久。他與漫山遍野,滿目青翠的六堡茶園結下“情深意長之緣”,也聽了不少當地老人關於“茶船古道”的傳奇故事,記住鄉愁一幕幕令人難忘的往事。

六堡鎮位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西部,300多年前,一條起源於當地合口碼頭,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走賀江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開始繁忙起來。通過“茶船古道”六堡既是茶名也是地名的文藝符號逐漸聲名遠揚。幾百年來,六堡茶就是沿著這條傳奇的“茶船古道”,走出了深山,通江達海,六堡茶也成為當年“海上絲綢之路”最旺盛的商品貿易之一。

韋繼寧說:“六堡茶是黑茶中的貴族,在清朝嘉慶年間被列為全國名茶成為貢品。更是蜚聲東南亞當藥用的茶,具有消暑祛溼、明目清心、幫助消化的功效”。

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的六堡古鎮,山高林密,氣候潮溼悶熱,歷史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長期忍受著痛癧之氣,百毒之蟲的侵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茶當藥,祛溼避痛的鄉風民俗,廣為流傳。從此,六堡鎮茶生意一路繁忙越來,引來八方客商,品六堡茶談天論地,舉杯講贏商之道。

然而,晚清之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由於國內市場的萎縮,六堡茶沒了銷路,當地茶廠紛紛倒閉,茶園大面積荒廢。有大批華工漂洋過海前去謀生,在南洋挖錫礦,因為水土不服,許多人出現了發燒痢疾等症狀。後來大夥遠在他鄉,不經意間喝上當時在南洋經商的梧州“英記茶莊”的掌櫃鄧英才六堡茶,逐漸祛溼排毒治病,成了馬來亞錫礦必備的茶飲,並遂步通過港澳轉銷日本、韓國等地,六堡茶從此成為世界名茶。

時光荏苒,轉眼歷史跨進入雲蒸霞蔚的二十一世紀,多少年來,韋繼寧見證了六堡茶鼎盛時期輝煌的情景,也經歷了六堡茶繁華落盡的市場經濟頹勢現狀的陣痛。

經曾一個時期,因市場不穩定因素,韋繼寧在也看不到“茶船古道”,當年“風生水起”的熱鬧場景,他看到的在六堡古鎮合口碼頭,在漫山遍野茶園,推積如山的茶樹散落滿地,無人問津,甚至成了百姓家中的燒火棍。

有一天,韋繼寧冥思苦想“不能讓老祖宗留下的六堡茶藥之寶貴的非遺文化就這樣消失”。一種情懷與依戀、擔當與責任,就這樣湧上他的心頭。

這是他人生的重要塊擇,記住鄉愁“茶船古道”還唱著古老的歌遙。

2003年初春的一天,他以“壯士斷臂”的勇氣辭去國企性質的供銷社香餑餑的“鐵飯碗”,做起了六堡茶的行當,追夢路上負重前行。

創業之初,韋繼寧像蜀國三謀士拜高人為師,向“六堡茶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韋潔群,取經營之道,做誠信之人。

他說,在略顯浮躁的現代生活中,如韋潔群一般的茶人匠心愈發珍貴,沿襲傳統手工技藝的農家六堡茶也愈發珍稀。

國家級非遺給了傳統手工六堡茶崇高的身份,但對於韋潔群來說,這些成就還不足以讓自己停下,而是向新人傳承茶的傳統制作工藝。“殺青時一定要掌握火候,茶青下鍋後,要先悶炒,再揚炒……揉捻時要以整形為主,加壓不宜過久,一般選擇輕揉……”作為茶廠的質量總監,韋潔群無時無刻不在強調著手工製茶應該注意的細節,對她而言,堅持手製不僅是農家六堡茶的特色,更是對六堡茶地道真味的堅持。

就這樣,韋繼寧與師傅韋潔群“志同道合”,凝心聚力打造梧州六堡茶這張“名揚天下”的品牌。韋潔群全權負責茶廠手工製茶流程總監,把握茶藝質量關。韋繼寧和愛人高冬梅負責市場營銷,把“茶船古道六堡茶文化”推向全國乃至東南亞。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指出梧州六堡茶與雲南普洱茶同為千年中國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關鍵在於“ 中國紅”的特色。茶葉呈現深紅褐色,並具備檳榔香。

北京的一位茶友,不僅對六堡茶獨有鍾情,對“茶船古道”的歷史文化也比較瞭解。他說,早在清朝中期,六堡茶作為中國歷史名茶及著名的僑銷茶,通過“茶船古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茶友都在收藏六堡茶,品六堡茗茶,講“茶船古道”昨天傳奇的故事。

無論你來自何方天地,只要你走進韋繼寧“壺裡糊塗老茶社”,如同遨遊在千年古道六堡茶宮裡,那一罐罐,一筐筐醇香的黑茶,都寫滿了年久歲月風雨的故事。在很多茶人的眼中,六堡茶是採天地之靈氣,採日月之精化,得自然之造化的茶中聖品。在歲月的洗禮中“越陳越香”,真可謂是時間“緩慢的藝術”。

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仰望牆上一幅幅韋繼寧與茶交友,合作共贏的照片,都讓你駐足留戀忘返。因為,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一個讓人敬佩的故事。

2016年5月,韋繼寧率壺裡糊塗老茶社團隊來到河南鄭州,在茶博會上偶遇七分田鄭老闆。鄭先生是旅遊界的教授級人物,也是愛茶者,自己也獨自造了一個茶空間。一經瞭解壺裡糊塗的茶文化底蘊後,立馬改變了茶店的風格,並把“河南七分田茶館”更名為“壺裡糊塗老茶社”(河南總店),一次進幾十萬貨,深深被六堡茶文化魅力所吸引。經過兩年打造,該茶館已經是鄭州非常有名的六堡茶老茶館,不少茶友慕名而來,茶香馨語,感受茶文化之美。

這是南京寶藏閣收寶記的故事。2015年6月“壺裡糊塗老茶社”的韋繼寧來到南京參加茶展,9平米的展位擺的琳琅滿目,三天時間過去了,還沒見到客戶買單。第四天,突然就來了一位客戶,立馬用膠布條把整個展位圍住,就說了一句:我觀察了幾天,這裡我全部包了,別人不許進來買,我終於找到我的藏寶閣沒有見過的東西!太難找了!終於給我等到了!結果這名神秘客戶帶走了壺裡糊塗35萬的老茶。成為當時轟動整個茶葉屆南京茶博會的大事件!

故事二,石家莊客戶因球喜歡六堡茶。 品牌創始人韋繼寧一直從小就有足球情結,在通過茶葉事業有一定的發展之後,2015年在南寧建起一個佔地5000平米的私人足球場,完成了從小的夢想,通過球場又打造了七屆東蘭人南寧足球聯賽的大平臺,回報家鄉。在河北石家莊市因茶偶遇劉總,原來劉總和他一樣也是足球愛好人士,和韋繼寧聊球聊得興致盎然。最終劉總決定加盟壺裡糊塗老茶社,作為石家莊代理商。

據介紹,韋繼寧來自革命前輩韋拔群,開國上將韋國清的故鄉東蘭縣,自小收到革命前輩事蹟的薰陶,他自小血液裡就流淌著不服輸的精神。由他組織發起的東蘭人南寧聯賽從2015年創辦至今的聯賽已經辦了七屆。從第一屆的五支隊到第七屆的十支隊伍,從參賽人數100多人到現在的近2000人!從原來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家喻戶曉,人人關心,人人維護支持聯賽的發展,東蘭人南寧足球聯賽,已經變成了大家交流與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大平臺,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一支重要力量隊伍。

韋繼寧是一個有情懷、有夢想、有作為的智者,在茶道與人道,在商場與球場上,都有他一套獨特創新的經營理念,特別是2019年在南寧舉行的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上,來自廣西70多家六堡企業齊聚比拼。而韋繼寧帶著自家的茶樣齊聚一堂,現場就茶葉的形狀、緊松度、色澤、淨度、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八個方面進行比拼。最後贏得評委和客戶的高度讚譽。

如今,梧州六堡茶風生水起,一路市價與收藏利好,前景光明。2017年,六堡鎮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2018年初,六堡鎮入選廣西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並被列入梧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鎮。40套民宿、河道觀光、創意產業園……六堡茶特色小鎮,正如一幅宏偉畫卷在天地間緩緩舒展開來。

2018年11月12日,標有“G”字頭的“梧州六堡茶”號冠名高鐵列車,從廣州南站首發開往武漢。次日起,“梧州六堡茶”號動車將一路馳騁京廣客運專線,途經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六省(市),行程2300多公里,開啟六堡茶千里茶文化宣傳之旅。

一批批遠方的朋友踏歌而來,看千年古鎮滿目青翠六堡茶園採天地之靈氣,品“茶船古道”茗茶,到南寧民歌最眷戀的地方《大地飛歌》,參與一年一度的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合作;

一批批國內外客商慕名而來,相約在韋繼寧遠近聞名的“壺裡糊塗老茶社”,共同抒寫“一葉一枝總關情”新時代美好生活篇章,一路笑歌滿載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