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調音師》上映都快近尾聲了,才擇機去看了。此前也看過多部印度電影了,《印度合夥人》《廁所革命》《神秘巨星》《嗝嗝老師》《起跑線》等等,印象都不錯。因此對這部作品也充滿了期待。本以為還是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不過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一部懸疑片,當然還有很多關於人性善與惡的思考。

據悉,該片是印度去年得分最高的一部作品。而且在中國市場上映之後的表現也不俗。據悉,:“《調音師》在中國清明‘小長假’週末(4月3日在中國首映)票房超過1500萬美元(10億盧比),還在‘6天內’就超過在印度‘整個檔期’(毛票房)。”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這部電影的劇情還是有一些燒腦的,大致講述了一個有關謀殺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可能眼盲也可能不眼盲的鋼琴家。故事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法國高分懸疑短片,主演也不是中國觀眾熟悉的面孔,但影片還是得到了不少中國影迷的認可和支持。

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受邀前往過氣男影星普拉默家中,為他和二婚嬌妻西米慶祝結婚紀念日。沒想到,阿卡什竟意外目睹普拉默被人殺害,這讓他陷入了無比尷尬的處境。一方面,西米通過各種方式考驗他到底是不是完全失明的真盲人;另一方面,阿卡什發現殺害普拉默的兇手是警察局長。在有權有勢的局長面前,阿卡什放棄了報案,用沉默接受了西米和局長共同對外編織的謊言。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本以為就這樣會結束,不過後續的劇情演變最終還是讓男主被動地推到了前臺。後續的劇情大家可以去觀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作品不斷地出現反轉,讓人看得揪心。

有報道稱,《調音師》的編劇至少有6位,其中一位是法國短片的編劇,也就是說,將短劇變成長片,至少有5位編劇參與。恐怕這也是不斷地出現反轉的原因吧?不由得也讓人想到了那種不斷反轉的劇情,以及不同的編劇對於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感知的不同。或者說,也是因為不斷地出現反轉,而讓懸疑變得這樣的光怪陸離了。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就如同是命題作文,如果不同的編劇從不同的視角來演繹一個橋段,或者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去推翻此前出現的人設,這是不是也是懸疑的另一種解讀?當然,更主要的是,這樣的設置能夠經得起推敲,這才是不容易的。

該片其實早在去年10月的時候就已經在印度本土公映了,而且成績斐然。不僅摘得IMDb年度十佳印度片榜首,還拿下有著“印度奧斯卡”之稱的印度電影觀眾獎的多座大獎。在印度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熱度逐漸退燒之際,《調音師》讓我們也看到了印度片的另一個視角,這多少也符合當下的觀影習慣。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據悉當初這部短片出現的時候,《調音師》獲得了2011年盧紋(Leuven)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2012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才有瞭如今被改編被翻拍的印度版的《調音師》吧?

無論如何,這樣的劇情和設置還是令人充滿了期待,也讓影片有了一定的看點和觀感。從14分鐘到140分鐘,這樣的擴充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今的效果顯然還是基本達到了。也說明,人們的預期總是充滿了期待,對於有態度的影片還是很容易引起觀看的慾望的。

《調音師》,總有一種懸疑是跌宕起伏的

有人這樣總結到:“好奇搞事小屁孩,貪婪健美壞警察,美豔蛇蠍黑寡婦,怕事貪財摩的哥,掉進錢眼壞醫生,一言不合絕交女,真假瞎子藝術家……好一個小社會”,多少還是總結的有點意思的。當然,每一個人的觀感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有不同。而懸疑畢竟是人設,反轉也是劇情的需要,更多的時候,眼盲強似心盲,人性的解讀,當然還是善念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