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大頭小趴 | 貼近生活的人文自媒體

都市快節奏,心靈慢閱讀


前不久,“稀少的姓氏”喜提微博熱搜,眾多網友圍繞中文姓氏展開了各種分享與吐槽。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眾所周知,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成文於北宋初期的《百家姓》裡收錄了眾多中文姓氏,雖說整本書的內容比較單一,只限於對姓氏的排列,但對於姓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無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都說自己的姓氏擁有自己的起源與故事傳說,你可知外國人的英文姓氏,背後同樣擁有他們的故事。雖說它們或許沒有一本《百家姓》那般流芳千古的書籍來收錄(也有可能我沒有了解過哈哈),但如今在暢銷世界的

牛津高階詞典附頁裡,我們仍能看到好幾大版面的姓氏和名字羅列。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拍攝於牛津高階英漢詞典

這篇推送,我們來聊聊英文姓氏背後的故事

一、由職業誕生的姓氏

對,你沒有聽錯,職業與姓氏也能產生聯繫。當時第一次聽到職業能用於姓氏上,我也很驚訝。但後來通過了解,這樣的來由並非隨意想出來的,而是通過姓氏直觀展現其職業類別,進而體現人的社會地位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例如,說一個大家可能熟悉的。蘋果的CEO庫克,他的名字就是Timothy Donald Cook。因為名字中有Cook,而cook意思是“廚師”,所以在網絡上有人把庫克叫做“廚子”。除此之外,還有Judge(法官,翻譯為“嘉治”)、Taylor(裁縫,翻譯為“泰勒”)······

難怪有人很喜歡研究外國人的名字,因為從姓氏中,就能讀出許多和家族相關的背景。而再看咱們中國人的姓氏,其實在這一點也與英文姓氏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陶姓的一大源流就是以陶冶為職業而來,而古人以屠宰為業者,其後便姓屠,這也是屠姓的一大源流。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二、姓氏還能和膚色掛鉤?

說到膚色,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吧。反正我馬上想到的是Black(布萊克)、White(懷特)、Brown(布朗)。因為這三個姓氏在英語的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實在太大了,中國學生應該都見得挺多吧?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還有一個很熟的Green(格林),難道這也是指代膚色?當然不是,這或許只是為了表達對山青草綠之色的一種嚮往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以顏色為姓氏的都還是大姓,就和我們的李姓、王姓一樣,這也不難解釋為何在我們的考卷教材上常常用他們來擬名字了。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而除了能與膚色掛鉤,那些表示身高體型、性格特徵的詞彙,也有可能成為姓氏。比如Stern(嚴厲,翻譯為:斯特恩),Strong(強壯,翻譯為“斯特朗”)······

三、地形、動物名···都能做姓氏

不得不佩服英文姓氏的聯繫能力,常見的地形名以及動物名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姓氏。例如:Hill (山,翻譯為“希爾”)、Lake (湖泊,翻譯為“雷克”),這些詞彙與地形地貌相關,至於它們的來由也猜測不一。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動物名作為姓氏的也不少見, Bird(鳥,翻譯為“伯德”)、 Bull(公牛,翻譯為“布爾”) 、Fox(狐狸,翻譯為“福克斯”)。中國也有牛姓、馬姓,想一想,如果有人搞不清Bird作為姓的讀音,把Bird直譯過來稱呼別人“鳥先生”······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這麼多英語詞彙能作為姓氏,實際上也不能說明很多問題。有人姓了

Ham(燻豬肉,翻譯為“培根”),卻其實並不喜歡吃豬肉。有人姓了一輩子Cash(現金),卻依然窮的叮噹響。這些姓氏,就和我們的百家姓一樣,世世代代傳到今天。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姓氏寓意如何,無論多麼稀有多麼龐大,它永遠作為我們面向社會、面向全世界大家庭的一張名片。因為它象徵著我們的家族,這是一份與生俱來的榮耀。

“稀少姓氏”又被吐槽,同樣是姓氏,英文姓氏簡直全是故事

而無論是中文、是英文、還是各國語言寫出來的姓氏,其背後的故事一定蘊藏著本國本地域的文化特徵,值得受到我們的關注和保護。畢竟,它將伴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時間的輪迴裡代代相傳。這份由親情維繫的姓氏文化,才得以璀璨萬世。

今日互動

你有遇到過哪些稀少姓氏?

中文英文皆可~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覺得不錯,歡迎轉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