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15家房企入圍地產500強,開發了哪些項目?排名靠譜嗎?


許昌15家房企入圍地產500強,開發了哪些項目?排名靠譜嗎?

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

3月20日,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成果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備受關注的“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揭曉。

這項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主辦的測評工作,已連續開展11年,相關測評成果已成為全面評判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及行業地位的重要標準。


排名:恆大蟬聯榜首,十 強房企微變

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前三強仍由恆大、碧桂園、萬科佔據。其中,恆大集團再次蟬聯第一。萬科上升1位,排名第二,碧桂園排名第三。融創、保利、中海、龍湖、新城、華潤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其中,新城和華潤是新進十 強房企,名次相比去年分別提升了5位和2位。

其中,萬科、碧桂園、保利、中海、龍湖、華潤、富力、綠地、世茂、金地10家企業已經連續11年排名進入前二十。50強變動也相對較小,同比變動率為12%。


許昌:16家房企入圍"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

恆大地產蟬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1名

開發項目:恆大悅府 恆大悅龍臺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3名

開發項目:碧桂園鳳凰城 碧桂園芙蓉臺 碧桂園十里花海 碧桂園建安府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5名

開發項目:保利堂悅

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8名

開發項目:新城金樾府

華潤置地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9名

開發項目:華潤紫雲府

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14名

開發項目:旭輝公元1857

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14名

開發項目:陽光城翡麗公園

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18名

開發項目:雅居樂國際花園

中梁控股集團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20名

開發項目:中梁魏都府 中梁西都府 中梁首府

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21名

開發項目:金科康橋芙蓉天宸 金科花與泉

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40名

開發項目:建業世和府 建業北海桂園

正商集團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49名

開發項目:正商書香華府

隆基泰和置業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50名

開發項目:隆基泰和鉑悅山

康橋集團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77名

開發項目:康橋九溪天悅

河南亞新投資集團榮獲“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160名

開發項目:亞新美好蓮城


企業:百強業績突出,集中趨勢依舊

2018年,500強房企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總額7.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2.58%;銷售金額創下9.9萬億新高,同比增長17.1%。

500強房企市場份額按面積和金額分別為41.73%和66.01%,分別較上年提升4.17和2.77個百分點。

同時,年內千億房企數量創下新高,達到30家。恆大、碧桂園、萬科三家龍頭房企全年業績均實現了穩步增長。

測評報告指出,2018年龍頭房企繼續發揮規模優勢,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前四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佔比從2013年的6.93%上升至2018年的14.17%,以銷售金額計算的10強、20強、50強、100強房地產企業市場份額分別為24.04%、36.06%、51.95%、63.50%,除十 強份額比2017年降低0.01個百分點,其他數據分別較上年增長3.85、6.66、8.26個百分點,各梯隊市場份額基本處於穩中有升的趨勢。


趨勢:房企主動減速提質,漸入精細運營

2018年,50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存貨週轉率為0.13,較2017年出現較大降幅;整體流動資產週轉率為0.13,同比下降;總資產週轉率為0.11,降幅較小。三大運營指標總體處於近6年裡較低的水平。

測評報告指出,隨著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市場銷售情況整體趨冷,週轉速度勢必受到較大的影響。具體到企業層面,高週轉的標杆性企業主動提出提質控速,總體來看,房企拿地變得更加穩健,拿地銷售比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同時,2018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去化率都處在下降趨勢中。相較以前強調開工速度,預售速度,去化問題現在成為影響企業週轉速度的重要因素。雖然整體去化率在回落,但具體到個案,表現差異很大。地段依然是核心因素,部門熱門版塊認籌比依然高企。只要提供被認可的商品,購買力依然存在。測評報告分析認為,隨著消費者日趨成熟,買房考慮更加全面,對產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去化率的普遍下降,倒逼房企更加關注樓盤質量,研究提供更為合理的產品結構。在此背景下,房企紛紛加強內功修煉,聚焦產品升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追求產品力的提升,向高質房企發展。


格局:行業集中明顯提升,調控週期或被拉長

測評報告顯示,2018年房地產行業馬太效應依然十分明顯。前百強房企銷售規模增長28.94% ,前50強房企銷售規模佔全行業51.95%,千億房企創記錄新增至30家。貨值集中度方面,51%的土地被排名前十的企業購得。同時,龍頭房企的優勢並不侷限於住宅開發,慢慢向長租公寓、物流地產、商業地產、物業服務等領域擴展。尾部企業則要面臨資金鍊斷裂等問題,處境困難被動退出。同時,有部分企業因各種原因主動開始淡出房地產開發行業,謀求轉型。

同時,2018年融資渠道持續收緊,行業增速乏力,整體呈現向追趕成長和滯後發展端偏移的態勢,行業金字塔型的結構越來越明顯,強者恆強更加顯著。少數實力雄厚的大型房企受益於行業整合,業績得到進一步提升,銷售回款在規模、增量和穩定性上佔據絕對優勢,實現穩步增長,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小型房企依然舉步維艱,成長空間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500強房企中銷售額小且呈現負增長的企業不在少數。

測評報告指出,回顧2014到2018年的本輪房地產調控週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特點。首先,去庫存的政策延長了景氣週期。在一二線城市出現回調的情況下,棚改貨幣化政策和配套的金融寬鬆,支撐了三四線房地產市場近幾年的繁榮。其次,政策收緊期相比過往更長一些。從2016年的“930”到2018年底菏澤開始放鬆,長度跨越27個月。最後,以往全國政策一刀切,容易形成各線城市同漲共跌的情況出現;目前政策調整為因城施策,甚至一城一策,各線城市之間週期出現對沖。那麼從全國範圍觀察,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週期振幅變小、波長變大。所以,對房企來說,除了關注全國大環境外,也要兼顧深耕區域的具體情況、所處週期。尤其是在拿地、開發、銷售的節奏把握上,房企比以往需要花更多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