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合村並鎮,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趙超0


合村並鎮是指鎮村兩級基層組織的合併,主要是基層管理機構的改革,以加強基層管理、提高基層的辦事效率,並不牽涉農民其他各方面權益或福利。比如:A村和B村合併後的變化是:原來的B村被撤銷,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的形式加入A村,以後原A、B兩個村的村民統一到A村辦事。那麼對村民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辦事更方便

合村並鎮以前的農村,村委會並沒有專門的辦公地點,村幹部也大多屬於兼職性質,村民辦事要到村長或支書家裡,有時甚至數天找不到村長、支書本人,要是趕上其出門,等上十天半個月也屬正常……

合村並鎮以後,人員、機構得以精簡;特別是近年來,基層管理更加規範化。要求村委會必須每天有人值班,在我們這裡三委班子成員要求全部脫產,每天坐班8小時,甚至節假日也必須安排人員值班。雖然不可能隨時全員在崗,但正常辦公時間絕對有人值守,這樣村民辦事就極大方便了。

其次是處事更公平

合村並鎮以前,常常是一姓或是幾姓人數較多的家族連續當選村幹部,合村並鎮以後,村民的選擇面更寬,有多方力量共同維護平衡,加上管理逐步正規化,涉及公共利益分配的問題也更加公開透明,這樣就有利於實現公平。

最後,村民原本的利益並沒有不會因為合村並鎮而改變

合村並鎮是基層組織的精簡,本身和普通群眾沒有太大直接關係。其直接結果是鎮村兩級組織數量更少,人員更簡,方便管理、節省投資,逐步加強組織化建設,最終惠及民眾。


歡迎關注“四時農諺”,探討更多鄉村話題!


四時農諺


對農民沒什麼好外,對鎮長有好處。世界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把村級設成縣級,還不是農民。說一下親身經歷,我家原屬於一個縣級下的村,早些年市縣合併,就屬於市區鎮村,我妹病了需手術,根據本人經驗,報銷應該是越往上級醫院比例低,心想低點也無所謂還是市級醫院比區級醫院各方面都好點就住了市級醫院,醫院住院前也沒問報銷事,等出院時辦手續,醫院說農合最多報一千,問為什麼?說是規定,一千就是本區農合人適合,別的市屬縣不屬此範圍,人家可以按比例報。到那說理去,醫療資源可以共享,但政策可以地方規定。所以農民合併成市民也沒有人跟你交社保醫療等五險一金六險一金的。


風輕雲淡87843211


首先合村並鎮是國家的一項政策,大家對國家要有信心。做為政策決策人,中央領導不可能做殺雞取卵的事。就想改革開放一樣,有時也會聽到一些人說不好,但那只是少數且沒有經歷過以前那種沒衣服穿,沒吃過飽飯才會這樣說。

合村並鎮肯定是有好處的,只是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要根據不同地區採取不同時間來進行才是主要的。

就拿我的家鄉安嶽來說,也不是每個村都可以同時進行的。

拿安嶽的檸檬種植片區來說就可以進行了。檸檬種植片區的鄉鎮田地基本上已經轉租給了種植專業戶了。農民每年可以根據承包出去的分額領到相應的轉租費用,還可以去檸檬園打工。就拿我么爸來說,在檸檬園做散工每天可以領到80___120元,么媽每天可以領到60~100元。每年大概能做到100~150天。其餘時間打理自己的坡地和自留地,他們都有60多歲了。像這種地區合村並鎮是可行的,只是在集中居住區要留出部分土地做為自留地使用,原自留地應回收補償給被佔地的那部分人。

另外有部分沒有像檸檬種植類產業的地區可以放緩進度。先要為他們找到合適的方向,讓他們不會成為那種自己的地還要走1個小時路的農民。我想到那時只要會想的都會願意合村並鎮了。

以上是我個人想法,歡迎大家指正,我是普州老肖。


普州老肖


現在農村合村並鎮,只是我們國家一個大的趨勢和發展方向,並不是“一刀切”強制進行的。那麼,究竟對我們農民有啥好處呢?

結合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說一下,我們的這裡一部分村莊處於趙固煤田塌陷區地帶,其中有些村莊的房屋變成了危房,搬遷合併迫不得已,再不搬遷就沒房住了。

搬遷以後,相對應的學校、醫院等機構設施相繼配套成立,不僅優化了環境,同時也擴大了耕地面積。

在我們廣大農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空巢老人還可近距離互相守候,不再感到寂寞空虛;即時有病,離醫院近了,看病方便了;小孩也離學校近了,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鄉村中形成的“小城市”,確實是未來農村的一個發展趨勢;與此同時,農村“光棍”原因造成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現象,也得以有效緩解。

不過,對於廣大農村來說,應該因地制宜,千萬不能盲目搬遷;重要一點,合村並鎮的錢從哪裡來?這是廣大農民最最關心的問題……




我的老家就在這個莊


不早說村鎮合併了,這早都提出來了,講究城鄉結合嘛,將騰出來的村莊復耕成農田,這樣來保證我國的耕地紅線不動搖,現在城鎮擴大,佔用了不少土地,導致了耕地減少,需要其他地變更用途才能保住耕地紅線。

對於農民來說,那就是將自家的祖輩居住的老宅基地貢獻出來,換一套樓上的房屋,雖說在城裡,但是你的祖居沒有了,產權70年,還有各種的費用等著你拿,但是能讓孩子得到一個較好的教育資源,不能說好吧,也不能說差,看個人愛好了





工地項目365



騎馬神魚


我們屯子房子得空六成,都是些老頭老太太,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合村並鎮之後人就集中了,照顧這些老人也方便了,醫療設施方面也會提高,國家的農合在定點醫院治病報銷多,農民看病方便還省錢,離學校近,孩子上學方便不用坐校車,中午可以回家吃飯,老人都能送孫子去上學,像我女兒每個月吃飯校車就四百多,這些就能省下了。冬天還能集中供暖,不用自己燒,屋裡溫度高,減少火災危險。人集中了賣商品的也不用到處跑,有個商店不用趕集了。而且搞個對象,跳個廣場舞,扭個秧歌的人也多,也熱鬧,老人就怕寂寞。


東北養牛人喜子


合村並鎮,是不是違背了農村,農民的自然經濟規律。違背了農民生活田園化的習慣。

一,拆了農民的房子,賠償很低或者不到位。本來農業收入很低,農業經濟主要依靠出門打工來維持生活和家庭開支,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低收入的家庭。你拆了農民的房子,在經濟上沒有力量支撐小區的各種開支,包括每年的物業費,冬季的取暖費等,更不用說新房的裝修費,這些開支都從何而來。還有住進小區農民還要倒貼一部份錢才能入住。

二,你拆了農民的房子,透支了一個家庭的所有積蓄,老人的養老錢完了,子女的入學學費完了。兒子的結婚錢完了!為今後的就醫醫療費用完了。今後的生產投資從何而來?

三,合村並鎮後,居住的地方離自己的土地遠了,給今後的勞動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加大了交通費用和開支。

四,住上了高樓,上下不方便,由其是老人,最重要的是一些勞動工具沒有地方存放。如大型的拖拉機,三輪車,放在什麼地方?農民收的糧食放什麼地方?這成了大難題。

五,小區裡沒有農民自家種的菜園子。無論什麼都要花錢去買,加大了農民的經濟負擔,生活成本提高了。肯定生活質量下降了?

以上是農民農村的真實寫照。誰不體驗,誰不知道?大家想一想?


滿園金秋


合村並鎮構想是不門不類的。農村就應是農村;城鎮就應是城鎮。合村並鎮是什麼邏輯。大家一說並鎮第一信號就是"集中營"式的樓房。為什麼非要集中那?這麼搞弊病大於利益。農民工作和生活是被動的不可持續。比如,社區需要服務服務就需要繳費,服務項目越多繳費數額越大,農民交不起國家負擔就越重,社區環境就越亂這是其一。二是,特色小鎮不是搞出來的,而是百姓通過歷史沉澱,在具備技術傳承孕育而生的水滿自溢的道理。強硬的特色小鎮是沒有生命力的。三是農村各地文化及生活方式不同,潛在資源也不同,特點各異積極利用當地資源,在不泯滅農村鄉情前提下發展經濟比較靠譜。在農村發展經濟不一定非得蓋樓房或強制誘導集中汙染。部落農村發展前景空前,優勢多多。


budaoweng1


合村並鎮是近幾年討論得比較激烈的一個話題,有一些農村也正進行合村並鎮的工作。當然每一項工程背後都會惠及一部分農民的,合村並鎮自然對於農民也是有好處的,那麼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現在合村並鎮,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要說對於農民有什麼好處,可以說還是挺多的,最重要的還是能夠讓他們脫貧致富的。要知道合村並鎮並不是每一個村都進行的,都是慎重進行選擇,將一些土地資源少,比較貧困的農村,直接整體進行搬遷出來合村並鎮的。

那樣農民脫離了以前的小山村,併入其它的村莊,或者直接併入鄉鎮,對於農民的好處真不少的。比如說併入其它的村莊,那都會統一進行房屋建議,更是會分配一些土地讓農民耕種的,可以說有房子可住了,以前沒有土地的,現在也有土地可以耕種了,這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好了。

而對於併入鄉鎮的農民,以前可能也是沒有什麼土地的,雖然併入鄉鎮也沒有土地,但是至少房屋是會安排的,而且在鄉鎮就業的機會更加多了,不管是去工地幹活還是進一些鄉鎮企業都可以的。

就算實在找不到工作,還是可以做一些小生意的,畢竟鄉鎮上面都會有集市,也是會很熱鬧的,處處都含著商機,養家餬口還是不存在問題的。

所以說合村並鎮對於一些貧困的農村來說,是一種新的機遇,能夠讓農民脫貧致富的,這樣的好處相信大家都是想得到的吧。

當然合村並鎮並不是每個村都會進行的,也只是挑選一些有條件的農村進行這個工作的,一些經濟條件已經很不錯的,自然就不需要再合村並鎮了。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情況呢,都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