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大祕書張廷玉為何會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呢?

薇薇cherry


一、琢磨透雍正心思的技術官僚

張廷玉以一介南方漢人,在滿清朝廷,能夠獲得雍正的歡心,隱忍、勤奮,是重要原因。在雍正的眼裡,他是一個堪稱合格的技術官僚。

雍正勤政,是著名的,其日夜批改奏摺、發佈詔書,一般的大臣是無法輔佐的,而張廷玉的文字功底好,而且非常勤奮,兢兢業業地輔助雍正,工作起來可謂沒日沒夜。

張廷玉有著南方人的細膩,能夠琢磨透雍正的心思,起草的詔書正合雍正的心思。 張廷玉把自己歷練成了雍正不可或缺的工作助手,雍正離不開他,即使對他不滿,也不會輕易對他下手了。

二、低調、隱忍,不會被抓把柄

雍正除了張廷玉這樣一個秘書,還有隆科多、年羹堯這樣的辦事幹臣,他們的確能幹,而且乾的是實事,而非張廷玉這樣的文字工作。

但張廷玉不干涉朝政,也不謀私,其父張英建祖宅都主動讓三尺。張廷玉的兒子科舉高中探花,他卻主動求皇帝降低名次。

張廷玉做到了自己一點把柄都沒有,即使多疑的雍正想抓,也抓不到。而隆科多、年羹堯大權在握,卻飛揚跋扈,在朝廷中排除異己,拉幫結派,這自然會引起雍正的多疑。

在議論這兩人罪行時,張廷玉一改唯唯諾諾,果斷列舉他們的條條罪狀,助雍正下令處決,也為他自己除掉政敵。 雍正臨死前,令張廷玉作為輔政大臣輔佐乾隆帝,並且“配享太廟”。

但是雍正死後,張廷玉的處境就發生了一些變化。輔政大臣向來不受下任皇帝待見,張廷玉也是如此,他輔佐乾隆如履薄冰,但還是被乾隆刁難。

張廷玉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不如告老還鄉,以保全之前的榮譽。這時,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雍正許諾的“配享太廟”的承諾。誰知,張廷玉錯就錯在他對名聲的過度追求。

本來,他被乾隆“罰俸一年”,已經可以看出乾隆遷怒於他,他卻在回老家之前,上書提醒乾隆別忘了讓他死後“配享太廟”。

乾隆氣急敗壞,削了他的伯爵,而且反諷他不夠資格進入太廟。張廷玉這才放棄對名聲的追求,鬱鬱而終,但死後,乾隆卻又給他了“配享太廟”的榮譽。


壹心歷史


總得來說還是因為張廷玉辦事能力強,能夠幫雍正省去不少的心,如果那個時候有最佳職工獎,說不定雍正就會將其頒發給張廷玉了。

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

也就是說,只要是雍正有了旨意,就會讓張廷玉來到自己身邊,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張廷玉,而張廷玉在聽過雍正的大概意思之後,便發揮自己的所長將皇帝陛下的旨意形成文書,然後在讓雍正查看,看看是否符合他的要求,雍正鐵定是非常滿意的,所以對張廷玉也是大為倚重,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張廷玉不僅能力出眾,而且還總是加班加點的給雍正辦事。比如在對西北用兵這件事情,張廷玉“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可是大事畢竟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完成的,所以張廷玉還會在回家之後“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於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可見張廷玉的過人之處。所以劉連雍正也為自己能夠有這樣一個稱心的臣子而感到驕傲。稱讚說:“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能力出眾加工作刻苦,讓雍正對張廷玉大為欣賞。不過張廷玉的個人品性也是極好的,他為人謹小慎微,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道理,一來不惹皇帝不滿,二來不與群臣結怨,就這樣踏踏實實做事,安安分分做人,所以在同事間的口碑也不差。



在雍正末年,張廷玉回家省親,皇帝寫信給他說:“朕即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離過。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這是雍正赤裸裸的對張廷玉說自己離不開他,可見張廷玉在雍正的心中份量多麼的足。後來雍正臨終前命張廷玉與鄂爾泰併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乾隆治國理政。

當然,乾隆對張廷玉的評價也不低,說他:“不茹還不吐,既哲亦既明”。在張廷玉死後給予他配享太廟的殊榮。要知道,在有清一代的漢大臣中,唯有張廷玉一人才有這一個待遇。


妙齡老翁談歷史


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得益於於張廷玉父親張英在康熙朝時,當過康熙皇子的讀書師傅,其中就包括皇四子胤禛。其次,張廷玉謙遜低調的性格,再加上個人能力比較強,自然得到重用。最後,雍正繼位後,大力推行新政,這勢必觸犯到旗人勳貴利益,重用作為當時漢人讀書人楷模的張廷玉,兩全其美。


1568309587


1.前朝留下的人才

2.有才

3.漢臣制約滿臣

4.關鍵時候挺雍正

5.情商高,得志到不失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