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刘欢吉


蓝玉自己作死,而朱元璋也有非杀他不可的理由,所以他的悲惨下场是注定的



蓝玉,安徽定远人,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妻弟。英勇善战,有勇有谋,在大漠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曾这样评价他:“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

可就是这样一个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的明朝悍将,最后落得一个剥皮实草的悲惨下场。除了朱元璋蓄意制造冤案,蓝玉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自寻死路

蓝玉的军事指挥才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非常致命的:性格暴躁,刚愎自用,贪得无厌。


打破北元后,蓝玉霸占了元帝的妃子,结果导致元妃上吊自杀。首先,他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其次历史上战败国的妃子都由皇帝处置,蓝玉忘乎所以擅自处理,这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度不满。


蓝玉北征归来,路过喜峰关口,守城士兵没有及时开门。蓝玉竟令士兵攻城,强行闯关。这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为了警示他,朱元璋把他的梁国公封号改成凉国公,但蓝玉并没有因此而收敛。

很快蓝玉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朱元璋晋封他为太子太傅的官职,这已经是臣子的至高荣誉了,但他还不满足,在朝堂之上大呼:“我不堪太师耶?”欲望无止境,皇帝给不了了,那就只有杀了他。



朱元璋非杀他不可的理由

太子朱标的死亡,使蓝玉失去了靠山,也打乱了朱元璋的政治布局。蓝玉是朱标的妻舅,也是他的心腹。朱标很早就参与治国,在朝廷有很深的根基,蓝玉虽然骄横,但朱标还是能够控制的住朝局。

太子去世,而孙子朱允炆还太稚嫩。此时明朝边境的威胁已全部解决,所以朱元璋决定清除所有会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的武将。于是制造了蓝玉冤案,造成15000多人头落地。

不过朱元璋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儿子燕王朱棣,最后篡夺了自己孙子的皇位。




花木童说史


蓝玉的悲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朱元璋政治计划破产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功臣被杀都能用“兔死狗烹”来概括,蓝玉更不属于这种!

不作死就不会死

蓝玉在大明的地位不用怀疑,至朱元璋起兵早年就从军效力,可以说是常遇春一手带起来的骨干将领。而后跟随傅友德、冯胜、徐达这种一流名将南征北战,每战必做先锋,不仅受到这些名将的认可,更在军中树立了威望。而在捕鱼儿海的一战中,更是立下了创世之功,被朱元璋称作是堪比卫青、李靖,随后便封为凉国公。


蓝玉在开国名将尚在的时候还能低调做人,毕竟在军中还是老一辈将军的天下,但随着开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去世,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病亡,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亡,中山王徐达洪武十八年病亡,军中的老资历们死的死,病的病,大明军务虽有冯胜、傅友德这种元老撑场面,但重担已经落到了蓝玉、沐英这一代将领头上。洪武二十年的北伐中,冯胜被朱元璋猜忌随后治罪,因此蓝玉捡了个大将军封号,并获得“总管军事”的大权。

随着朱元璋的倚重,蓝玉也日渐骄横起来,蓄养庄奴、广收义子、强占民田、责骂御史,这些都是在触碰朱元璋的底线。在其北伐之时,强奸元室嫔妃致使元妃不堪羞辱的自杀,朱元璋才将其梁国公的欲封之号改为了凉国公,朱元璋的这个行为意在敲打一下蓝玉,毕竟年轻气盛的蓝玉还是大明的人才,多加敲打应该会有所收敛,但事实上蓝玉并没有迷途知返。喜峰关前,蓝玉再次干了一件浑事,面对守关官吏的“怠慢”,蓝玉直接攻打了进去,这件事往轻了说是蓝玉脾气不好,往重了说完全可以认为蓝玉是造反的行为。

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明太祖实录》

傅友德是洪武二十四年获封的太子太师,冯胜是洪武二十五年获封的太子太师,而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的时候却口出狂言,对于这个太傅的封号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功劳应在傅友德和冯胜之上,理应获得同样的太师封号。按理说这种牢骚自己给亲信唠叨两句就完了,但此言却被记载下来,也确实是作死。

“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明史》

其实我比较赞同《明史》中对于蓝玉惹祸上身的看法,一个国家从建立走向正轨的时候,法制是越来越完善和严苛的,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强烈要求官员守法的皇帝,蓝玉做的一些事不但破坏了法制,而且给国家实行法制推广树立了不良标杆,即使蓝玉才能再高,也不应该藐视君王制定的游戏规则。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道路上,明则保身,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普遍的行为,而蓝玉算是顶风作案,不断挑战君王的底线,实属自取灭亡。

朱元璋的政治规划

朱标应该是朱元璋坚定不移的继承人,朱元璋也为朱标请了最好的老师宋濂加以教导。朱元璋在外征战时,令朱标监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这样的监国体系里,明摆着就是培养储君;二十多岁的朱标就被朱元璋下令“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而朱标不仅有治政之才,更是一位仁君,特别是与其父亲对比之下,宽仁忠厚就成了朱标的代名词,其主张推行的“宽通平易之政”也在文武群臣中赢得好评,储君仁明,群臣臣服,一切都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行着。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祀灶文》

朱元璋最后要做的就是给朱标留下一批将才,一是为了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二则是按照朱元璋自撰的《祀灶文》来看,还有迁都关中的意图,这个关中也就是长安了,毕竟朱元璋是个汉唐迷。迁都关中之地就更需要一批武人班底来守住国门了,那么洪武后期与朱标关系甚好的蓝玉就成了首选。蓝玉有能力驱除鞑虏千百里,就有能力以关中为根基继续北伐,当然也有能力防御北京的燕王,这就是后话了。


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算是全盘破产,朱标死后留下庸弱的皇孙幼朱允文,朱元璋也就不可能再留下这一套武人集团的班底了。理由很简单,朱标能镇的住蓝玉,朱允文恐怕就难镇住了,此时的朱元璋不再追求开疆扩土,只求孙子能够平稳接班,所以这个政治计划的破产才是蓝玉必死的原因。

蓝玉案的始末

既然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蓝玉案就必须制定一条合理的逻辑来达到预订效果。

  • 作案动机

第一个动机就是前面所说的“不乐居宋、颖两公下”。当所有人都在避祸的时候,蓝玉却逆流而上的暴露野心,傅友德和冯胜是何等人物,开国六公爵中,傅友德被朱元璋赞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而冯胜则被赞为“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蓝玉功劳是大,但论资历和对大明的贡献,叫板两位元老尚且不够,这里只能说明蓝玉对于朱元璋给的封赏并不满意,这也就是狼子野心的象征,那么当皇帝给不了你想要的,那么你只有反了。



第二个动机就是记录在《逆臣录》里蓝玉说的那句“上疑我矣”,因为蓝玉的嚣张跋扈,朱元璋多次否定了蓝玉的提议,因此蓝玉心里觉得朱元璋对其产生了疑心,毕竟朱元璋杀过诸多功臣皆出于怀疑之心,这就会引起蓝玉的担心与害怕,既然被君主怀疑,那就是有理也说不清的事,不如反了,变被动为主动。

“然则靖宁之通胡,因蒙镇抚而发,凉国之谋逆,又因靖宁而成,以此知蓝党者,即胡党之流祸也。”——《逆臣录》

第三个动机就是蓝玉的姻亲靖宁侯叶异被朱元璋杀于胡惟庸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蓝玉姻亲被怀疑串通胡惟庸而遭诛杀,是蓝玉最忌惮的地方,蓝玉还对军中人说过“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这也是蓝玉认为朱元璋怀疑他的另一个理由,疑由心生,祸已难避,不如就反了。

  • 作案条件

首先,蓝玉身为总兵,手握兵权,军中多年的摸爬滚打,培养和提拔了诸多府军诸卫头目亲信,具备造反的基础条件;其次,朱元璋“病缠身”,太子亡太孙幼,造反具备良好的时机。从这两个条件上看,蓝玉确实有机会作案,但根据《逆臣录》和《明史》有关记载看来,蓝玉造反被“坐实”的证据真就没有,皆是以条件和动机就来断定蓝玉造反显得牵强。



但蓝玉自身的言行适当,加之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破产,他的存在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是对朱允文接班后的巨大威胁,既然朱元璋认定了蓝玉有谋逆之心,那么为朱允文扫去政治阻力就是势在必行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死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蓝玉党羽涉及一万五千余人被一锅端,成为洪武四大案之一,史称“蓝玉案”。


棍哥观史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今天的安徽定远县人,与明太祖朱元璋可算是同乡,也是明朝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弟。

蓝玉从军后,先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后来从管军镇抚一路升迁至千户指挥使和大都督府佥事。之后随军先后征战四川、河北、吐蕃、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其女被册封为蜀王妃,与朱元璋成为儿女亲家。

蓝玉功勋达到顶点的是出征北元。洪武二十一年,蓝玉被拜为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兵锋直至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草原的贝尔湖),一举大破北元朝廷, 俘获北元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和几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仅元主少数几人脱逃。这一战之后,蒙古彻底丧失了南下侵扰中原的能力。

伴随着战功和勋位到达顶峰,蓝玉却出人意料的迅速从顶峰跌落,被告发谋反而被落得“扒皮实草”的残酷下场,而“蓝玉案”成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被株连杀害的超过1万5000人,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朱元璋狠辣手段,而这一案件对于明朝初年政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代开国功臣,又是皇亲,战功赫赫,位极人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后世分析原因如下:


一、日益骄横

蓝玉官拜大将军,被封凉国公,功勋卓著,却日益狂妄,骄横跋扈。大军北伐胜利返回时,经过喜峰口。驻守城门的明军将领开城门慢了一些,蓝玉竟不耐烦的令手下攻入关里,毁坏城门,极其蛮横。

讨元归来,朱元璋又加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这已是位列三公,位极人臣了,蓝玉还不满意,还说为什么不封自己为太师,简直是狂妄至极了。

另外一件事是蓝玉强暴北元王妃的事件,北元王妃竟因此上吊自尽,引发很坏的政治影响,这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将封他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为日后获罪埋下了种子。

此外,蓝玉还广蓄奴仆,强占民田,横行霸道,多次引发御史参奏。


二 、杀功臣,平稳过渡政权

自从徐达、李文忠等人相继去世,蓝玉成为少数硕果仅存的开国大将,手握兵权,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蓝玉与太子朱标向来交好,若朱标顺利即位,也许还能有所牵制,但随着朱标提前病死,朱元璋晚年病重,皇太孙朱允炆年幼,处理这样一个居功自傲,蛮横跋扈的元勋也是正是朱元璋所一手谋划,为未来建文帝平稳掌握政权打下基础。当然,讽刺的是,这个目标最后也没有实现。


三 确有谋反嫌疑。

明朝所编《逆臣录》中记载说蓝玉向明太祖朱元璋奏了几件事,都没有得到应允,认为朱元璋对自己起了疑心,因而自己也有了反意。

另外一个证据是,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因为牵涉到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处死,使他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因此也产生了异心。还有大量中下级军官的供述,关于计划谋反的串联活动等。但由于最终主犯蓝玉被迅速告发处死,并被扒皮实草示众,没有任何其他的实锤证据,也成为历史上永远的疑案。


一代开国元勋,朱元璋曾亲口夸赞他赫赫战功直追卫青、李靖,最后却得了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北溟四海


蓝玉落到被剥皮揎草的境地,虽然朱元璋是残忍了一些,当很大因素都是他咎由自取。

由于蓝玉在扫荡蒙元残部时,于扑鱼儿海捣毁蒙元王廷大胜,原本朱元璋待他不薄,他却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

在扑鱼儿海大胜后,他俘虏了蒙元的王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在返程路上奸淫了王妃、公主等,导致蒙元王妃自杀,他将公主等部分女眷据为家妓,没有上报。

另外,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因半夜难以辨识,为安全计,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这种行为与叛乱无异,已经让朱元璋心中有了疑忌。

朱元璋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

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朱元璋多次责备他,他却不以为意。他西征回朝,朱元璋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有必须杀他的四大理由:

一、蓝玉当时身为总兵,掌天下之兵权,有造反之实力;

二、当时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录》中好些人的供词均提到太祖“病缠身”,太子刚去逝不久,太孙允炆年纪尚小,这些都为蓝玉谋反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三、蓝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之士,“征南征北”的,许多府军诸卫的头目积极参与蓝玉谋反的活动;

四、靖宁侯叶升是蓝玉的姻亲,被朱元璋所杀,使蓝玉也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总之,不作就不会死,千古之下,名将如卫青,无论多大功劳,知道自己的本分,也知所进退者,才是明智的人。蓝玉所遇,本为暴烈之君,还敢居功自傲,独断专行,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可怜一世英雄,落得个剥皮揎草的凄惨下场,可谓是警钟长鸣。


明德山人6998


却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的大军攻破了成都城,在抄查内府时意外发现了一张人皮!而这张人气就是第一代蜀王朱椿的岳父——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人皮!


那么蓝玉是谁,他为什么会被人剥皮,他的人皮又为何留在了蜀蕃成都城?且听我一一道来!

蓝玉,安徽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明朝开国将军!

蓝玉从军后,一开始在开平王常遇春帐下,因为做事有胆有谋,上阵勇敢杀敌,常遇春也就举贤不避亲的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蓝玉,后因为屡战屡胜先后封永昌候,征虏大将军,凉国公,可谓声名显赫!但是最终他又为何被朱元璋诛杀并剥皮示众呢,其实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居功自傲,不识抬举

蓝玉最主要的功绩是在漠北大破北元,也因此被封为凉国公!但是北征的归途中,半夜路过喜风关,因守城士兵不明究里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开城,蓝玉竟然指示手下撞破城门,强行入城,目无法律,令朱元璋不喜!

二、无视圣谕,非礼元妃

在征伐北元时,蓝玉俘虏了元朝妃子,便按耐不住强行非礼了她!结果元妃性情刚烈,竟然上吊自杀!消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但是蓝玉却满不在意,把朱元璋的命令视作无物,公然挑战黄威,违抗圣旨!



三、功高盖主,并有谋反之意

如果说只有前两个条件,蓝玉虽罪无可恕但也并不致死,偏偏他遇上了第三条!

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皇位接班人,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偏偏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痛苦的同时只能重新安排朱家的未来。于是,皇位到了朱允炆的手里,不过朱允炆太过年轻,根本镇不住这些手握重兵的功臣,而自己又日渐老去,为了皇位的安稳,必须要对这种功臣下手,来一个杀鸡儆猴!



而蓝玉,恰恰就是最好的对象!一方面他确实做的太过分了,另一方也是蓝玉确有反意!他曾多次对下人说:“皇上疑我矣,必是亲家靖宁候招出我也是胡党。”还曾多次让手下准备人马,想要成事!种种迹象表面,蓝天有谋反之心!不过朱元璋老奸巨猾,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就在蓝玉准备实施行动的时候,被朱元璋一锅全端。而蓝玉也被“剥皮实草”,就是将人皮剥下。填充草物,制成稻草人,悬挂在门市上。之后,也是在朱元璋的默许之下,蓝玉的人皮被他的女婿蜀王朱椿运回了成都并且收藏!所以在明末的时候被张献忠发展,并且焚烧!一代名将蓝玉,也算是彻底灰飞烟灭了!


浩瀚文史


蓝玉落的如此下场,有朱元璋为皇孙扫清障碍的考虑,也有蓝玉自己作死的缘故。

蓝玉是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的太子妃舅父,是太子一党,在朱标死后,蓝玉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因为皇孙朱允炆跟常蓝系没有血缘关系,蓝玉的种种表现,朱元璋如果说对蓝玉很放心,换成谁都不相信!


开国大将,战功彪柄

蓝玉最早就在常遇春帐下效力,有胆有识 ,屡立战功,深得常遇春赏识,也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由战功升迁指挥使、大都督府佥事。

  • 1371年,蓝玉随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
  • 1372年随徐达北征,击败王保保。
  • 1374年,蓝玉率军攻克兴和,俘获元国公贴里密刺。
  • 1378年,蓝玉与沐英征讨西蕃叛变,大胜而归。
  • 1381年,蓝玉与傅友德、沐英征讨云南,消灭了在云南的残元势力。
  • 1388年,蓝玉率军北上破元,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击败北元小朝廷,北元的主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战俘获脱木思帖木儿次子及故太子妃并公主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万。捕鱼儿海之战,蒙元损失十万人左右,而明军损失却是微乎其微,此战也是彻底终结元朝的战役!

居功自傲,花样作死

在太子朱标没死之前,朱元璋对蓝玉还是挺宽容的,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也是礼遇有加,在封蓝玉公爵时,本是想封梁国公,因蓝玉平时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将“梁国公”改为“凉国公”。

  1. “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蓝玉强占了民田,御史去查问,蓝玉将御史赶走,朱元璋登基以来,对大臣很严苛,但是对于体恤百姓这块却是不错,所以才有御史去查问蓝玉强占民田的事,蓝玉不仅不懂的收敛,还驱逐御史,嚣张跋扈可以想见!
  2. “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毁关而入,可见蓝玉情商是低到不知如何地步,也跋扈到如何地步,喜峰关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蓝玉在当时是夜扣喜峰关,夜里到达关下,关吏要多做盘问这是职责所在,蓝玉却纵容士兵毁关而入,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兵是谁的兵,蓝玉手下如此胆大妄为,朱元璋心里不打个小九九是不可能的。
  3. “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这个真是越玩越大了,跟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都不客气,要是叫他给皇孙当个辅国大臣什么的,那不是要翻了天?还在军队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这叫哪个皇帝能放心?更何况是久经阵战的朱元璋,军队的服从和人事的安排,如果不能让皇帝放心,将领越牛死亡越近!
  4. 蓝玉西征初期,想纵兵深入罕东,下属们都激烈反对,但蓝玉却坚持己见,命宋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军,此时朱元璋却给他下了个诏命,让他转向建昌去平定月鲁帖木儿的叛乱,蓝玉虽然不得不改变进军路线,但是其作战态度却显得很消极,最后在朱元璋不断催促警告下才用计抓到月鲁帖木儿,班师回京后蓝玉被加封太子太傅,然而蓝玉却因太子太师之位给了冯胜和傅友德而口出怨言。

蓝玉这些种种作死表现,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深深忧虑还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该怎么办,对于蓝玉自然是极为不放心,而蓝玉想要谋反也不是没有原因,在他的亲家靖宁侯叶昇被朱元璋以胡党案牵连被杀时,李善长也因知情不报家族被诛,让蓝玉担心自己会被亲家告发,所以才联合曹震等人谋逆,还有蓝玉西征回来,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也让蓝玉以为是朱元璋对他产生怀疑所致,蓝玉平时多有怨言,难免有些涉及到谋反方面的言语,在胡党案牵连杀死那么多功臣,对蓝玉来说也是深深的忧虑,害怕自己迟早要步那些被杀功臣的后尘。



当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时,朱元璋豪不犹豫的将“谋反”罪名扣到蓝玉头上,进行了胡党案爆发后的又一轮清洗,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一公、十三侯、二伯被全部族诛,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人,蓝玉更是惨遭剥皮实草,被悬挂于市井,以儆效尤!


挚滗画畫紅尘


蓝玉此人颇有将才,打仗勇猛,而且极有谋略,他立过最大的战功就是曾经大破北元王庭,俘获近十万蒙古奴隶。

但是他这个人过于跋扈,嚣张不可一世,开国后,常遇春和徐达死后,蓝玉就成为明王朝最为倚仗的大将。多次立功之后,蓝玉越发骄横,最终彻底惹怒了朱元璋,下令灭其三族,并剥皮填草,而且收到他牵连,被连坐杀死的人共计一万五千多人。

屡立战功

蓝玉最先在常遇春麾下作战,后来因为多立战功,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从公元1371年至公元1379年,先后出征川蜀,北上打击北元残余势力,剿灭河北地区北元逆贼,平定云贵地区叛乱,后来被封为永昌侯。

此后在公元1381年,蓝玉等多位降临共同出击云南,彻底扫灭了此地的元朝留守人马。

公元1387年蓝玉与冯胜出征蒙古地区,攻破庆州,剿灭当地残余人马。

公元1388年,蓝玉遇到了他此生最辉煌的一战,他率领15万大军出征蒙古,目标直指北元王庭,最终让他在捕鱼儿海地区找到元军王帐所在,俘获北元皇妃及其太子,而且此次一共带回近十万俘虏,其余战利品无数,蓝玉本人也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凉国公。


嚣张跋扈

此时徐达和常遇春已死,天下知名战将多数已经老迈不堪,因此蓝玉心中越发不知收敛,颇有些小觑天下世人的意思,而且收养了一批义子,又抢占民田,遭到御史搜查,没想到蓝玉毫无畏惧,反而下手将这御史赶跑了。

之后蓝玉率军出征返回之时,喜峰关将领没能及时开门迎接,让蓝玉感觉自己被慢待,因此直接下令将关门击毁,夺关门而入,这让朱元璋心中颇为恼怒。

此后蓝玉认为自己功勋卓著,不甘心居于文官之下,向朱元璋讨要太师之位未能如愿。后来在一次宫廷酒宴上,蓝玉酒后大出狂言,说现在大明军中那些将领都是他一人提拔,惹得朱元璋怒火更盛。


朱标死,蓝玉亡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离世,晚年丧子让朱元璋心中悲痛万分,要知道他早前曾为朱标留下了一支供其调遣的文官武将团队,方便在自己死后,辅佐朱标稳定天下,而蓝玉就是这其中之一。

太子死了,朱元璋自然也就无法容忍蓝玉的跋扈了,要知道在朱标生前,蓝玉与朱标关系极为密切,蓝玉愿意听从朱标的调遣,可以为他效命,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放纵蓝玉的原因,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朱标死了,蓝玉还是这么不知收敛,为了为帝国的下一任接班人,也就是自己的皇孙扫清障碍,蓝玉自然需要被除去,此人不好掌控。

公元1393年,就在朱标死后的第二年,蓝玉被冠以谋反罪诛杀,而且还被剥皮填草,家产被抄,三族被灭,受他牵连被杀害的人超过一万五千多人。

蓝玉此人能力确实卓越,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决定把蓝玉留下辅佐儿子朱标,可惜朱标死的太早,而蓝玉又过于桀骜不驯,这种人难以掌控,不是朱元璋的孙子能驾驭的。因此为了给下一任帝王扫清障碍,朱元璋自然需要除去蓝玉,而且还要严厉震慑那些心中怀有鬼胎的臣子。

其实蓝玉肯定不是造反罪,他也没胆子造反,只能说当时朱元璋想要找个刺头,杀鸡儆猴,而蓝玉正是那个最嚣张不知死活的人,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蓝玉的下场不会这么惨。


东方大史


明朝初期的大将蓝玉,在洪武年间的“胡蓝案”中被朱元璋用剥皮实草的酷刑处死,并且把蓝玉的人皮传示全国各地。

蓝玉的人皮传示到四川成都时被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王朱椿留下来,因为朱椿是蓝玉的女婿,朱椿知礼好文,朱元璋称其为蜀秀才。

据说朱椿把老丈人蓝玉的人皮放置在成都城墙上面的城门楼里,这一放就是两百多年,明朝未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杀。

张献忠在城门楼上见到了这张人皮,一打听才知道是明初功臣蓝玉,张献忠本来就凶狠残暴,受到启发后也开始剥人皮玩,张献忠的首席义子孙可望,得到张献忠真传也酷爱剥人皮,后来剥了沙定洲、陈邦傅、李如月等人的皮,明朝可谓以剥皮始以剥皮终。


西贼闻之心胆摇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以农家子弟的身份通过努力,最后荣登大宝,而伴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的功臣,朱元璋都非常厚待他们,很多人被封王,但是在朱元璋晚年,他却严厉的处罚了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并且处以“剥皮实草”的重刑,诛灭三族,并且此案牵连甚广,前后有一万五千人卷入其中,“蓝玉案”因此也被列入“洪武四大案”之一。

那么,大将军蓝玉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误,致使朱元璋不念旧情,如此对待他呢?

小哥详细解析这段历史。



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与胡惟庸,李善长,冯胜是同乡,常遇春妻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

蓝玉战功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今四川成都)。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隶属徐达之中路军。徐达以都督佥事,蓝玉为先锋官,蓝玉因作战勇猛,多有良谋,被朱元璋赏识。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蓝玉又亲自带兵攻克占领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

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蓝玉与沐英一起征讨西蕃的叛变动乱。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蓝玉的军队大胜,班师还朝。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蓝玉被明太祖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以征虏左副将军身份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贝尔湖之战开始。

蓝玉率领全军全力作战,大破元军,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蓝玉受命督修四川城池。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抚司南蛮反叛,蓝玉奉命前往讨平。接着,又平定都匀(今属贵州),安抚司散毛诸洞,被加禄五百石,奉诏还乡。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再命蓝玉统领兰州、庄浪等七卫兵,追讨逃寇祁者孙,于是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当地首领哈昝等逃遁。


“蓝玉案”始末

蓝玉多年征战,多有战功,深的朱元璋的器重,他赐封给蓝玉很多金银财宝,并且给予蓝玉越来越多的兵权,让蓝玉带领明军平定四方。

但是随着蓝玉地位的提升,手中兵权日益加重,同时伴随着几位开国老将的离世,蓝玉心生傲慢,居功自傲,有点飘飘然起来。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朱元璋知道后,很不高兴。

元军被明军击败后,元主带着太子天保奴率领数十骑逃走,蓝玉俘虏了元主族人无数,不久之后元妃子自杀,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原来是外面传言蓝玉和元妃有染,元妃羞愧自杀。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不满。并且因为此事,结合蓝玉以前的多次冒犯,朱元璋本来是要加封蓝玉为“梁国公”的,有鉴于此,他最后封蓝玉为“凉国公”,并且将蓝玉的过失都记录在爵位世袭的凭证上面,这让蓝玉非常不满。

蓝玉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责备他。

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被人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痛恨蓝玉狂妄,太师一职何其重要,蓝玉一介武夫,大字不识几个,居然觊觎太师之位,实在是狂妄。

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

史称“ 蓝玉案”。



朱元璋审判“蓝玉案”详细过程

朱标(公元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立朱标为世子。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万分,他非常器重自己的这个儿子,而朱标也不负众望,为人谦和有礼,办理国务的能力也有目共睹。所以在朱标太子去世后,朱元璋遵循礼法,策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子。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允炆继皇帝位,时年21岁。

朱标太子去世后,朱元璋深感恐惧,因为孙子朱允炆尚幼,而蓝玉向来居功自傲,态度傲慢,在朱元璋面前都不知道收敛,那么假如自己驾崩,年幼的朱允炆又怎么镇摄得住蓝玉这些开国元老呢?

为了给朱允炆扫清执政障碍,晚年朱元璋开始谋划诛杀元老功臣之事。

蓝玉谋反之心记录。

以下内容来源自《逆臣录》。

府军前卫一前所管步军百户李成的供状载蓝玉对李成等人一说:“我亲家靖‘全侯做到侯的位子,如今把他废了。前日说教做太师,今番又着别人做了。我想上位容不得人,公侯每废了几个,久后都是难保全的。你众人征南征北许多年,熬得个千百户、总小旗做,没一日安闲快活,你肯随肴我一心时,早晚来我根前听候。”

这一段描绘,可以看出来蓝玉嫌弃朱元璋封赏给自己的爵位太小,颇有怨言。

兴武卫指挥金事董翰的供状云:“有本官(指蓝玉)对说:‘我亲家靖宁侯征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个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党全家废了,我自征进回来,见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来。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场,免致后患。我已与库军等卫头日商量定了,未知你众官人心下如何?”

这一段描述,讲的是蓝玉对自己的爵位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击败胡党(北元)居功至伟,但是班师回朝后,他觉得朱元璋疑心他,他怕朱元璋对他下手,因此直接开始联络军官属下,准备“先下手为强”,对付朱元璋。

东莞伯何荣之弟何宏的供状载蓝玉对詹级说:“詹尚宝,你老子同我做东宫官,我说与你,你见本朝文官那一个有始终?便是老太师、我亲家靖宁侯也罢了。如今上位病缠在身,殿下年纪又小,天下军马都是我总着。”

这一段描述,讲的是蓝玉和詹级的对话,蓝玉认为朱元璋重病缠身,而皇太子年纪又小,自己总掌大明王朝天下兵马,你詹级听我的话(投靠我),我保你荣华富贵,后世繁华。

吕景琳先生在《蓝玉党案考》一文中论述了这一问题。

第一,蓝玉并未招供:第二,谋反时间的众说纷纭:第三,胡编乱造的胡惟庸李善长故事:第四,凉国公府的门庭若市;第五,具体谋反日期露出了马脚。最后,吕先生得出结论:蓝玉根本就没有谋反的事实。

对于吕先生的看法,小哥本人表示认同,因为大凡一个人要造反,必然是权倾朝野的时候,而蓝玉谋反的时候,朱元璋虽然有病缠身,但他依然亲理朝政,蓝玉难道不能等朱元璋驾崩再起事?



朱元璋判决。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朱元璋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逆臣录》附录

一公:开国公常升。

十三候: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差一位,找了很多资料没找到,过两天补充,还望大家见谅。)

二伯: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这份《逆臣录》有很多疑点,比如据这份资料记载,朱元璋为了编撰它,收集了一千多人的口供,而这些口供中唯独没有“蓝玉案”首脑人物蓝玉的口供,也没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


古梁镛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常遇春的妻弟,在明初屡立战功,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破北元,名震天下。

蓝玉从军的时候一直是跟着姐夫常遇春的,在朱元璋征伐天下的时候一直随军出征。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蓝玉已经可以独领军队了,北征蒙古,平定西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蓝玉这个人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居功自傲,不知进退,在徐达、常遇春死后,是蓝玉一直带领大军,多次立功,这也增加了他的嚣张气焰。

蓝玉曾经在北征返回的时候,因为入关的时候官员没有及时的开关,蓝玉就纵兵毁关强占农田,军中大权都在他一人手中, 所以朱元璋很不放心。

再后来蓝玉被告谋反,被朱元璋剥皮填草,家人被杀,蓝玉就是死于不知进退,而且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疑心比较大的皇帝,所以蓝玉死时必然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