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紅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時代晚期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和遼寧省西部廣闊地域內的先民們創造的一種農耕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前。 20 世紀 80年代之前,史學界乃至全體中國人的記憶裡,黃河和長江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兩大流域的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成為華夏文明的起源地,紅山文化一直是被忽略的一個文化分支。 隨著紅山文化遺址特別是牛河梁遺址一系列重要文物的陸續發現,紅山文化的重要性才凸顯出來。 考古界認為,紅山文化在我國文明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具有中華 5000年文明發源的性質。

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女神頭像

一、紅山文化的發現和命名

紅山文化因二十世紀初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20 世紀初,日本、法國、瑞典的學者以及中國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先後來到遼西、蒙東一帶進行考查,採集到了細石器、彩陶等文物標本。 1935 年,日本學者濱田耕作來到赤峰市紅山調查、發掘,他的學術報告為《赤峰紅山後———熱河省赤峰紅山後先史遺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在他的專著《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專門列出一章《關於赤峰紅山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文中建議“對這種似應為長城南北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相互影響之後的新型文化遺存”稱為“紅山文化”,“紅山文化”概念首次提出。 1956 年,北京大學教授呂遵諤帶隊在赤峰市紅山後遺址進行發掘,之後發表《內蒙古赤峰紅山考古調查報告》,在報告中第一次使用了“紅山文化”的名稱。 自此,紅山文化被確定下來。經過多年的調查,紅山文化範圍廣泛,分佈面積達 20 萬平方公里之大,它以遼河流域的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淩河為中心,東到遼河西岸,西到華北平原,南到渤海,北到西拉木倫河流域。 從今天的行政區域來看,遼寧西部和內蒙古東部為該文化中心,而最重要的遺址是遼寧省凌源市境內的牛河梁遺址。

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遺址的發掘

二、牛河梁遺址是紅山文化的核心

截至目前,朝陽地區共發現紅山文化遺存 100多處,最早見於文獻的是 20 世紀 40 年代日本學者調查的零星記錄,確切地點不詳。 1942 年,時任凌源中學教員的佟柱臣先生在建平縣、凌源市交界的牛河梁地區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彩陶片並於1943 年發表《凌源牛河梁彩陶遺址》一文,但未引起考古界重視。在紅山文化被命名後,考古專家在朝陽陸續發現了多處紅山文化遺存。 1979 年,遼寧省文物普查工作首先在朝陽、凌源、喀左進行,發現了以東山嘴為代表的紅山文化遺存,經發掘後,出土了兩件裸體孕婦小雕像等多件文物,這些文物引起了時任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蘇秉琦先生等人的重視,他認為東山嘴遺址對研究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的古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並預言這一地區還會有更大發現。 著名考古專家俞偉超先生認為,東山嘴出土的孕婦小雕像是中國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才被發現的重要材料。

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東山嘴遺址小孕婦

牛河梁遺址的發現也是源於此次文物普查。 自1981 年開始,僅在牛河梁地區就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存 20 多處,在該地先後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祭壇、女神廟、積石冢、造型精美的玉器以及數量巨大的陶器群。經過對牛河梁遺址現已挖掘部分的整理和研究,考古學家確認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群以及一座面積約 4 萬平方米類似城堡或方形廣場的石砌圍牆遺址為古國遺址。 經碳十四測定和樹輪校正,確定這些遺址距今已有 5500 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

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牛河梁遺址祭壇

1984 年,牛河梁遺址的主要發掘者孫守道、郭大順先生髮表《論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一文,指出遼西凌源、阜新以及內蒙古赤峰等地出土的上百件紅山文化玉器中,出現了龍和與龍有關的形象,提出了“以紅山文化龍形象的出現為標誌,我們在五千多年前遼河流域的歷史源頭上,看到了這一地區文明時代的曙光” 重要觀點,引起了舉國關注。 1985 年,蘇秉琦先生髮表《遼西古文化·古城· 古國》 一文,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時期中國已經進入古國階段,即中華文明初曙,併為牛河梁遺址題詞:紅山文化壇、廟、冢,中華文明一象徵。 著名的女神像發現後,他又說:“女神是由五千年前的紅山人模擬真人塑造的神像而不是由後人想象創造出的‘神’,它是紅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共祖。”1986 年 7 月 25 日《光明日報》頭版發表消息:“中國文明起源問題找到新線索,遼西發現五千年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址。 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不僅把中華古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展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而且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凌源牛河梁遺址的前生今世

多年考古研究表明,牛河梁遺址所包含的建築、規劃佈局、遺物等各組成因素,無一不具有高規格祭祀的性質,同時體現了我國北方史前輝煌的國家文明。 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年代早。 它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傳說找到了實物依據。 在此之前,有明確記載的中國歷史為四千前,但在仰韶文化遺址還沒有發現類似規格的遺蹟,說明長城以外的北方率先進入了高一級的社會階段。第二是規模宏大。 目前已發掘的牛河梁遺址共16 個地點。 一號地點的女神廟作為整個牛河梁遺址的中心,其餘地點的祭壇、積石冢為環衛,主次分明,整體與局部相呼應,規模之大,令人震撼。第三是女神廟和三重圓式大型祭壇的發現,說明當時祭祀中心已從居住址分化出來,出現獨立的祭壇、廟宇和陵墓區。 壇、廟、冢相結合的方式、墓中“唯玉為葬”的習俗,均說明該遺址在當時的等級、地位,已經初具國家的雛形。 牛河梁遺址已經成為當時紅山文化最高等級的祭祀場所,是原始紅山先民祭祀先祖及王者的中心區域。第四是出土的玉器代表了當時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 它與良渚文化一起並稱中國史前兩大玉器中心,出土和採集的玉器有玉人等人物類,有玉豬龍、玉鳳、玉龜、玉鳥等動物類,有勾雲形、斜口筒形等器物類。 玉器製造技術先進,已經熟練運用了切割、鑽孔、線刻技術,造型精美,簡潔大方,紋飾流暢,靈活多變,令人歎為觀止。(孫柏楠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