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藩,帝國的雙刃劍

歷代開國王朝為了維護自身統治,保證江山永固,往往都會對立有大功文臣武將和宗室進行分封,再保障統治穩定的同時也常常出現反噬自身統治的結果。

歷史上最大規模一次分封是在周王朝立國之時,周武王興兵滅紂,將有功大臣和部分宗族分封於各地,作為周王朝統治地方的代言人和周王朝的屏障。誰能想到數百年之後,這些封國逐漸對周王朝離心離德,不僅不聽從周王朝的命令,最後反而被自己分封的諸侯國——秦國,公元前249年,秦昭襄王出兵滅亡東周,使周王朝徹底成為歷史。

分藩,帝國的雙刃劍

秦吸取周朝的教訓,採用李斯建議——郡縣制,不進行分封,可是秦朝卻被宦官趙高專權弄得二世而亡。此後,歷朝在封與不封問題上,一直沒有良好的措施,即能維護統治穩定又不被反噬。當中央朝廷強盛時,藩王老老實實,一但朝廷出現不穩定的因素,藩王便開始蠢蠢欲動。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創造性的將分封和郡縣制結合起來。但是這些藩王在封地裡擁有實權,封國各自擁有軍隊錢糧,到了漢景帝時代,已經嚴重威脅到漢帝國中央的權威,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蕃,更是直接點燃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的戰火。

分藩,帝國的雙刃劍

經過周亞夫的艱難平定,諸多藩王暫時無力對抗中央,一直到漢武帝時由東方朔提出的——推恩令,才算是逐漸解除了藩王對中央可能產生的威脅。

而當司馬氏從曹魏手中逐步奪得權利,有感於曹魏藩王沒有實權,導致權臣出現,藩王也無力保護自家統治,晉武帝司馬炎也同樣進行分封,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無能的統治,引起藩王爭奪中央權利,八王之亂,打的你死我活,剛過了幾天太平日子,不等權臣出現,一家人就開始坐不住了互相仇殺,直接讓中原陷入數百年戰亂,受盡胡人欺凌。

分藩,帝國的雙刃劍

歷史總會重演,明太祖朱元璋明明知道藩王會對明帝國產生不穩定的隱患,但朱元璋認為藩王的威脅遠不如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大,一家人再怎麼爭只要還是朱家人坐江山,決然不顧群臣反對,大肆分封,並諄諄告誡藩王,希望這些藩王可以成為帝國守護者。

不同的是明太祖雖然分封藩王,但同時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另外又派有錦衣衛和地方官名為保護實為監視。在他百年之後,更是下召不許藩王進京,儘管雙管齊下,也沒能阻止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取皇位。

分藩,帝國的雙刃劍

當藩王擁有實權,一旦產生野心總會對朝廷有想法;沒有實權,一旦出現如司馬懿等權臣那樣威脅到朝廷的統治,藩王則是無能為力,不能保護自家江山。

分藩,孰是孰非?是對也是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