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加密資產將迎來共生曙光

“研究員張彧通認為加密資產和其他資產類別在未來既不是競爭,也不是合作,而是共生。”

數字時代加密資產將迎來共生曙光

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剛剛於14日結束。在此次年會上,“數字時代的貨幣與支付”是作為公開研討會的主題來探討的。在此次研討會上,認為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模糊了貨幣、資產、支付的邊界。起先,比特幣被創造來用於加密支付;由於其脫離了中央銀行的監管和使用價值的約束,比特幣成為世界歷史上增值最快最高的“資產”。這些運用分佈式架構所創造的去中心化“貨幣”同時成為了價值不菲的“資產”。來自芝加哥大學的兩位教授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近幾年來,大約有超過70%的洗錢行為是通過比特幣完成的。在比特幣升值的這段時間裡,全球的各類犯罪行動的洗錢行為也達到了峰值。這個例子反映出加密貨幣的實用主義,它們不是先驗地被賦予了貨幣的角色。

從更加根本的視角來看,數字時代的貨幣與支付只是現象。伴隨社會的發展,貨幣和支付的方式是會自然而然變化的。這符合哈耶克所說的,在自然的人類社會,總會有自發秩序的存在。張彧通認為,數字時代的自發秩序依賴理念和技術的雙重加持。數字時代的理念促成了大量創新的存在,尤其是年輕的“數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越來越接受隱私保護、去中心化、個人價值等觀念,包括加密貨幣、加密資產的新事物就會越來越有存在的理由。“數字原住民”最早見諸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兩位教授的著作,指的是自從出生就生活在數字時代的人類。第一批的“數字原住民”現在已經誕生,他們是從小接觸數碼產品的14歲到18歲年輕人,這個群體對於數碼設備有著天然的信任,並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隨著時間推移,這類小圈逐漸形成規模,並且成為新一代創新存在的文化和群體基礎。此外,數字時代的技術提供了效率改進的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前沿技術不斷地從實驗室走出來。數字科技抹平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諸多領域的發展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發展中國家屢屢出現彎道超車。


數字時代加密資產將迎來共生曙光

數碼設備、5G、區塊鏈、人工智能正成為新一代創新存在的技術基礎。未來的數字市場將會把具有差異的個人連接到一起,最具有大眾代表性的數字時代“精神”——技術信任、信奉市場等等,將會在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競爭中勝出。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分佈式存儲工具BiFi Pro,就將數字時代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比較典型的案例,這個平臺聚集了一批信奉去中心化的自由主義者,他們大多是數字的“原住民”,他們自發的將自己資源發佈,以吸引和他們相似的人靠攏過來共享資源,而這些相似的人願意用這個平臺自有的加密資產來打賞以表示支持,他們相信平臺本身技術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相信自己可以主導,以期形成自由者的自由聯盟。儘管區塊鏈技術受限於“不可能三角”。在每秒運算速度沒有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大量需要高併發的場景無法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改造。但以Ripple等為代表的創新企業。通過創設一套全新的匯款與支付體系,Ripple顯著壓縮了跨境匯款與支付的時間和成本,從而打破了不同市場之間的藩籬。


數字時代加密資產將迎來共生曙光

張彧通認為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識到的一點是,加密資產是技術發展的天然結果,將會和其他的資產類別同時存在。未來在不同區域、不同時間裡,它們相互之間的比重是會動態變化的。IMF和全球央行還應當注重與數據相關的治理內容。除了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相關的主題之外,制定一套通行的數據標準也相當重要。

文章來源:優優財經 http://uucj.com/article/91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