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多次重用林彪屡创奇迹,蒋介石对林彪各个时期的点评很到位

井冈山会师后的一天,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得知这个人名叫林彪后,毛泽东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这一年是1928年,此时的林彪,只有21岁。

此后,毛泽东对林彪钟爱有加,多次破格重用,使林彪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

仅仅四年后,林彪已是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年仅25岁。其升迁速度,遍观同时期的红军将领,无人能出其右。

毛主席多次重用林彪屡创奇迹,蒋介石对林彪各个时期的点评很到位

红军时期的林彪与毛泽东合影

1907年12月7日,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庄,原名林育蓉。父亲叫林明卿,是当地豪绅。1962年,病中的开国大将徐海东(与林彪是湖北老乡)听说有人宣扬林彪是贫农家庭出身时,曾说:“他(林彪)家是恶霸地主兼资本家。我两次带人打进林家大湾,他家十多台织布机就是我们亲手分给穷人的。当了副主席也不能改变成分!”

林彪与林育南、林育英为堂兄弟,是党史上著名的“林氏三兄弟”。

林彪和两位堂兄共同的私塾老师李卓侯非等闲之辈,他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还曾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次聚首,其思想开放,学识渊博。

由于家境不错,林彪接受的是很好的教育,15岁就读武昌共进中学,后经党组织批准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改名为林彪。毕业后加入了叶挺的“铁军”,参加了南昌起义,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

林彪与彭德怀、伍中豪、黄公略一起,并称为毛泽东麾下的“四骁将”,深受毛泽东器重。红军时期,林彪指挥了成功指挥了龙冈伏击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等漂亮的战役。

“黄埔四期的捣蛋鬼最多!”——龙冈之战后,蒋介石曾这样发狠地说。

“我要特别提醒在座的诸位,要重视那个林彪,不要以为他在黄埔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当代韩信,这几年交战,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觉。”——第四次反围剿之前蒋介石这样激将。

“林匪狡诈无比,爱迂回,善穿插,不作正面硬拼,静如处子,动如脱免。诸位与其作战,切记要多动脑筋。”——第五次反围剿前,在庐山军官训练团,蒋介石又这样总结道。

毛泽东说话,历来很风趣。在井冈山时期,林彪有次缴获了一支手枪,很精美,想送给毛泽东。但是毛泽东拒绝了,并说,当我要用上枪的时候,红军就完蛋了。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重掌军权后,立刻把最重要的战斗任务交给林彪。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将林彪安排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

毛主席多次重用林彪屡创奇迹,蒋介石对林彪各个时期的点评很到位

抗大校长林彪

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红军大学被誉为我党的黄埔学校,红军大学的政委由毛泽东亲自兼任。要知道,毛泽东当时的另外一个职务是中央军委主席。

“林彪绝不会长期被毛泽东弃置于闲散之地,他只是煞煞此人的性子,防止他居功自傲。”——当蒋介石得知林彪被毛泽东安排到红军大学当校长离开部队后曾这样说过。

1937年9月25日,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

“这一仗是我们黄埔的将领打的,可惜不是在座诸位,是林彪,是共产党……我一直弄不清爽一件事,许多人都说黄埔最杰出的人才都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我这里留下的都是无能之辈,难道此言不虚?”——当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南京时,蒋介石悻悻地在军事会议上如此说。

平型关战斗后,林彪率第343旅由五台地区南下,于11月初在广阳设伏,再歼日军近千人,缴获骡马700余匹以及大批军需物资。

毛主席多次重用林彪屡创奇迹,蒋介石对林彪各个时期的点评很到位

抗战时期的林彪

抗战结束之时,美国和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是抢占平津、控制华北、进军东北。企图消灭东北我军,独占东北。

对此,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党对东北的方针政策。194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任彭真为书记,并指示从华北、华中派出配备一百个团的干部进入东北。

林彪就是在这时被毛泽东亲自点将进入东北的。1945年10月16日,毛泽东和党中央电示彭真告知:已“会林彪急至沈阳助你指挥作战”。

1945年10月中旬,林彪抵达沈阳。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正式成立。林彪出任总司令。1946年1月初,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仍为总司令,彭真为总政治委员。

当时先后到达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0人,占中央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他们中有林彪、李富春、罗荣桓、李立三、蔡畅等。先后进入东北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当时号称两万干部十万大军进入东北(实为11万人)。

因为东北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领导班子。1946年6月16日,中央批准了东北局建议干部分工的工作报告,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在这些干部的配备中,毛泽东力排众议,为发挥林彪的军事所长,破格地开了先例,让林彪当上了东北局第一把手(原先的一把手是彭真),而让一些地位、资历都比林彪高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高岗等做了他的副手。

“从此东北无宁日矣!”——当蒋介石得知林彪去了东北后曾这样忧心忡忡地说。

“你该不会是惧怕林彪吧?”——当手下大将都不敢再去东北与林彪过招时,蒋介石又这样来激励他的部下。

“林彪是四期的,可你们都是一期的!”——当东北战局日趋恶化,蒋介石曾这样责问他的部下。

“还有一个人未到,花名册里是没有这个人的,但这些年来却又分明同大家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辽沈决战前,蒋介石在沈阳召开师长、厅长以上军政会议时曾这样感慨。

在国共双方的三次大决战中,林彪指挥了辽沈和平津两场战役。以后,林彪又率兵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指挥了衡宝围歼战、广西追歼战、海南岛登陆战等一系列经典战役,所向披蘼,纵横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常胜将军”……林彪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十大元帅中林彪排在第三位,排在老资格的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之前。

平心而论,林彪的元帅位置主要是靠自己拼出来的,但也和毛泽东的用心栽培、提拔重用是分不开的。(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