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 4月18日上午,位于东台市五烈镇兴联村境内的朱廉贻烈士陵园迎来9位特殊客人,祭奠缅怀抗日战争中在此牺牲的兴化民主抗日政府第一任县长(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朱廉贻烈士。他们是专程从镇江、丹阳、苏州等地赶来的朱廉贻烈士的女儿、孙子、外孙女、曾孙等晚辈们一行。在朱廉贻烈士纪念碑前,后人们敬献了鲜花,并行鞠躬礼,以表达无限思念之情。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在聆听了朱廉贻烈士的生平和事迹介绍后,烈士的后人们环绕烈士纪念碑默默祭奠,他们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纪念碑周边的碑文,一面喃喃自语,表达着对先人的追思。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祭奠活动结束之后,在兴联村老会计郭林保的带领下,朱廉贻烈士的后人们来到村子南部三面环水的“和尚圩子”附近,探寻先烈当年与日本鬼子奋勇抵抗的故事。当地87岁的郭维喜老人向他们讲述了朱廉贻烈士当年被日本鬼子追杀时壮烈牺牲的情景。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兴联村的村民们听说朱廉贻烈士的后人们来到村里凭吊先烈都非常激动,将烈士的后人们团团围住,纷纷讲述并点赞朱廉贻烈士的丰功伟绩。尤其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1941年2月日本鬼子在村里动用机枪疯狂扫杀抗日民主爱国人士的罪行记忆犹新。87岁的顾巧女双手紧紧地拉住朱廉贻烈士女儿朱润美的手动情地说:“你的父亲非常了不起,在掩护抗日同志的撤退转移过程中,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落入敌手,他是个真正的大英雄”。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朱廉贻烈士的长孙朱群代表烈士的后人感谢兴联村的乡亲们对烈士的敬重和敬仰;感谢镇、村领导及村民对朱廉贻烈士纪念碑的修缮保护和管理。真心希望烈士的遗志能在东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进一步得到弘扬。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朱群说:“爷爷虽然没有给我们后人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但他思想进步,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依然走上革命道路,献出宝贵生命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五烈镇党委委员朱华俊、镇民政、宣传、文广中心以及兴化市戴窑镇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朱廉贻烈士的后人参加凭吊活动。(文/图 何国庭)


革命烈士朱廉贻的后人来东台凭吊先烈


据资料记载,朱廉贻(1904年-1941年),男,字伯轩,江苏省丹阳县河阳乡后观村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有声望的开明士绅家庭里。1938年初任丹阳县抗日自卫武装队观鹤自卫团团长,同年2月任丹阳自卫总团秘书长,8月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秘书处处长兼第六支队队长。1939年春,新四军挺进苏北,朱廉贻先后参加攻打扬中、保卫郭村、黄桥决战等战役。1940年10月前往东台任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秘书长。1941年春任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同年2月14日,驻扎在唐子镇附近的兴化县政府机关、新四军一师二旅七团团部突遭日军袭击。朱廉贻率领政府机关人员从唐子镇转移到陈家舍。面对穷追不舍的敌人,朱廉贻命令大家迅速转移,自己留下来阻击。由于地形不熟,退至三面大河的“和尚圩子”。为了不落敌手,朱廉贻奋不顾身跳入河中,终因不识水性而牺牲,时年37岁。同年10月,兴化县政府将串场河以西、蚌蜒河以北地区命名为廉贻区(后划归东台县)。1968年,朱廉贻牺牲的地方——陈家舍亦被命名为廉贻村。后来,为悼念朱廉贻烈士,将朱廉贻战斗牺牲的地方兴化县梓辛区改名为廉贻区,也就是现在的五烈镇廉贻社区。

1974年,为了悼念朱廉贻烈士以及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政府在廉贻社区兴联村七组选取了一块地,兴建了一座墓碑,供后人敬仰。同时,保护区旁边的一座桥也因此被命名为烈士墓桥。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朱廉贻烈士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