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會代替燃油汽車嗎?

小坤微視


如果有一天石油資源真的枯竭了,那麼燃油車必然會被取代,可取代燃油車的一定不是電動車;為什麼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騙局持續了一百多年到今日,還是有人會相信呢?電動車出現的比燃油車更早,卻早在一百多年前被燃油車徹底取代,為什麼發展到今日卻要逆時代之發展?電動車要真能取代燃油,早就取代了,又何必等到今日?


這幾年之所以電動車會產能過剩完全是因為將電能與新能源的概念相混淆,讓很多朋友誤以為電能就是新能源;而實際上電能算是新能源麼?這個誕生了幾百年的能源無論怎麼看都不算新!生產電動車是企業的選擇,但以環保為理由生產電動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我國主要依靠火力發電,而通過燒煤產生的電能從本質上看就不環保,而電動車環保的理論完全是一種環保了西邊、汙染了東邊的思路,汙染根本沒有消失,使用電動車的地區或許環境得到了改善,而發電的地區環境卻進一步惡化,這叫環保麼?依靠迷糊的環保概念崛起的電動車也許會很快在各種質疑聲中逐漸凋零,取代燃油車很難,電動車甚至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了!

電動車只是給消費者提供除了燃油車外的一個新選擇,而並不應該談取代;電動車可以選擇與燃油車並行,讓消費者去自行選擇,而不應該大肆的宣傳,如今電動車補貼即將大幅度的退坡,沒了這些補貼,如今的電動車還剩下了什麼?可能當補貼徹底消失的時候,電動車會在一朝一夕間淘汰、消失;優秀的產品是依靠自身過硬的產品屬性去贏得市場,而不是靠宣傳、政策、補貼,電動車在最近這幾年如此之火爆並非是市場的選擇,而是依靠了外力的推動,所以一旦外力退坡,電動車立刻處於淘汰的邊緣,甭談取代燃油車了,自身能否活下去都不好說!

想讓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個系統化問題,如今電動車的痛點無非是便宜的續航里程低、續航里程高的價格貴、充電設施極不完善、充電時間慢、電池衰減後的解決方案不合理、換電池貴、殘值率低的離譜,所以在這些硬傷沒有得到解決之前,就不要談電動車能否取代傳統的燃油車,太空洞!優秀的產品無需廣告、更無需宣傳及政策主導,憑藉自身的產品力足以征服市場、征服消費者,而依靠補貼終究是藉助了外力,當外力失去的時候,電動車也就該顯出原形了;大力倡導新能源是好事,全世界都在做的好事,但把已經產生幾百年的電能說成新能源就有問題了,電能根本不是新能源;而我國主要依靠燒煤產生的電能也絕不環保,所以電動車從來和環保就不搭邊;等到明年補貼大幅度退坡之時,一切自然分曉!說內燃機我們起步的晚,難以超越外國車企,所以我們寄希望於電動車,希望電動車可以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很多年過去了,我們實現彎道超車了麼?反倒是特斯拉一步步的崛起了,我們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非專業車評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作為一名對電動汽車(純電動)持謹慎樂觀態度的普通車主,我的看法是電動汽車能否取代燃油汽車不是由汽車行業說了算的,而是取決於汽車之外的兩個方面。一是,儲能技術(目前主要是電池或大容量電容,未來可能會出現全新的儲能介質)能否有取得質的突破;二是,電能是否充足並真正清潔。

一、儲能技術對電動車發展的限制

1.續航里程。眾所周知,目前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長,而這兩者的改善與否都取決於儲能技術(既可以是蓄電池,也可以是儲能電容,也有可能出現全新的儲能技術)。受儲能技術的限制,現在大部分電動汽車的官報續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下,實際續航里程遠低於這個數值。這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2.充電時長。雖然充電時長與充電設備的充電電流相關,但目前所有電動車的充電時長還是以小時為單位,長則7~8個小時,最短也得1~2個小時。這與傳統燃油汽車加滿一箱油僅需幾分鐘時間相比,存在著巨大差距。

3.充電設施。充電設施的數量還遠遠無法滿足電動車快速發展的需求。雖然目前充電樁的數量並不少,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但由於共享率太低,許多都是私有充電樁,一個充電樁只為特定的某一輛車服務。與一座加油站要服務方圓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服務效能相比,現有充電樁的數量與需求相比,還差十萬八千里。明知道市場需求很大,為什麼充電樁的建設還如此之慢?是缺錢嗎?顯然不是。最主要是充電樁建設企業對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另外,大家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政策也印證了這一點。政策的風向已從之前大力鼓勵發展的純電動汽車轉向氫燃料電池汽車。

總而言之,續航里程、充電時長以及充電樁的密度使得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受到了制約,相信這種制約短時間內還難以有1質的突破。

二、電能結構對電動汽車發展的影響

在電能方面,我國的大部分電能還是以煤電為主,尤其是北方地區。因此,從表面上看,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排放為零,但從整個能源生態鏈上來看,把煤電生產產生的排放均攤到純電動汽車上,每公里的排放不一定比傳統燃油汽車的排放低。如果再算上動力電池報廢后對環境的影響或無害化處理所消耗的能量,純電動汽車更不佔優勢。

上述這兩方面是我對純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的主要原因。

當然,如果在材料領域有重大新發現,使得儲能技術出現質的飛躍和突破,使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輕鬆突破1000公里,而充滿電的充電時長只需要幾分鐘。同時電能結構出現重大改變,風電、水電、核電、太陽能基本取代煤電,電動汽車徹底取代傳統燃油車將是分分鐘的事兒。這是我對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還持謹慎樂觀之樂觀的主要原因。當然也許只是一絲幻想。

以上就是我對電動汽車未來發展以及它能否取代傳統燃油車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汽車與保養


電氣化是汽車發展的方向,不過電氣化短期內不是純電動化。

汽車不論使用純電、增程油電還是氫燃料增程,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大幅降低燃油消耗直到最終擺脫燃油,這一過程會有相當長的時間但發展方向應不會再變,因石油以目前的技術無法以人工技術合成提煉,但儲能是在逐漸減少的。

而能取代燃油為車輛提供足夠強勁的牽引力、保證續航能力、梯次利用補充清潔電力儲能的汽車總離不開電,用消耗電的汽車去促進清潔電力的發展,這種良性循環可以理解為最終目標。

不過電動汽車儲能的技術發展速度並不算很快,或者說發展速度與人們預期的速度不同,套用摩爾定律也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升級一倍,但大多數人希望一夜之間就能出現顛覆性的增長。這種心態可以理解為燃油車排放愈發嚴格導致的用車購車壓力,但看待技術還是要客觀一些。

預測:純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是最終的目標,但實現這一目的至少還需要6~10年的技術儲備;期間替代燃油動力汽車的車型會是-仍不能擺脫、但可以倍數級降低消耗量的增程油電。

純電動汽車的難點在於續航里程無法在現有價格結構內有效提升,解決續航問題只能退而求次將固定的充電樁搬到車上,把電網電力轉移到車輛的發電增程器即時發電,這種結構叫做【增程式電動汽車】。

原理說白了是很簡單的,只是在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安全一套由發動機、發電機和控制系統組成的車載發電系統,這一結構類似於船舶艦艇使用的柴電系統,利用發電機組發電最終驅動仍靠電機。

與船舶不同、汽車畢竟是小型化的交通工具,使用同樣的動力系統也可以小型化、小功率化,普通的A/B/C級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使用1.0~1.5L之間的發動機作為機組的動力源,恆定功率運轉且符合只是一臺發電機,其能耗會遠遠低於驅動噸級的汽車行駛,油耗理論值可以控制在同級燃油動力汽車的1/6~1/5左右,實際某些有增程式功能的量產車可以控制在1/5~1/4之間,這一結果已經非常理想了。

因為10L/100km油耗的汽車以2~3L既可以行駛同樣的里程,且這類車仍會保留接近100公里通過插電獲取的純電續航,絕大部分時間不需要使用燃油、增程式駕駛油耗又極低,所以短期內以更低的技術轉型成本實現增程式汽車才是發展的方向,大部分車如被增程式電動汽車取代石油消耗壓力也會大大減輕。


電動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讓現有技術最大利用才是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謝悟空!

這個問題已經麻木了,太多太多的提問。我想是不是相關產業的人在炒作這個話題。

雖說國家近幾年大力推展純電動汽車。看來效果不佳。除政府採購公交車外,純電動車少之又少,要不就是限購城市有純電動車較多,因為不需搖號。

實際上,節能減排,純電動車並不是理想產品。它應該是過渡產品。由於純電動車許多瓶頸仍未解決,大家都在觀望。至少目前很難發展起來。

未來汽車發展方向肯定不是純電動車。應該會有其它能源所代替。如果近兩年純電動車續航里程達500公里以上,充電在10分鐘以下,估計購買的會增加。但是,還要考慮後期維護成本。

新鮮事物的發展肯定有個過程。在下認為,純電動車代替燃油車估計有點難,最多是與燃油車共存。雖然地球資源有限,但石油能開採多少年,誰也說不清楚。

如果想取代燃油車。那只有政府幹預,採取一刀切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讓純電動車取代燃油車。試想一下,可能嗎?必競目前仍然是燃油車占主導地位。如果氫能源技術成熟,那純電動車也會淘汰的。

當然,燃油車遲早會淘汰的。至於被哪種燃料淘汰不得而知。但我可以預言,不會是純電動車。

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拭目以待!


汽車機械事故鑑定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會全面取代燃油汽車嗎?筆者認為這一問題可分別從兩個時間段進行分析:

短期來看,電動汽車至少在十年內無法全面取代燃油汽車。首先,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速度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快;其次,就算電池技術在十年內得以突破,考慮到工程化等多種因素,電動汽車也難以全面取代燃油汽車。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將會作為汽車領域的主要補充,特別是在第二輛車、園區內用車、共享交通等領域內將佔較高比例,這是由目前電池、電網等行業發展的現狀決定的。

需要強調的是,電池技術是核心,若電池技術不突破,電動汽車也很難得到進一步突破,100%取代燃油汽車就更困難了。依筆者看,電動汽車未來將會以一定比例取代燃油汽車,兩者互為補充。

地殼中各元素儲量

為什麼十年之內做不到“全面取代”?

僅就電池技術適應性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知道,“全面取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目前動力電池PACK能量密度普遍在100Wh/kg以上。假設十年後,經過技術進步,動力電池PACK能量密度達到了300Wh/kg,這意味著屆時普通電動汽車續航是現在的2.5倍左右——200km變500km,確實可以滿足大部分家庭的一般需求。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一些特殊領域,例如在我國西部、北部等偏遠地區的極寒條件下,在低於常壓的氣體壓力狀態下,電動汽車的電池就很難吃得消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藏區藏民喜歡開陸巡呢?因為這款汽車更能勝任極端條件。那些喊著要開電動汽車去西藏的人,雖然精神可嘉,但完全沒有正視電動汽車存在的問題。

更何況筆者上述提出的假設條件——技術能使PACK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在業內也是公認難度極大的數字。需要強調的是,電池研發的困難更是超過很多業外人士的想象。此外,筆者還沒有加入電網、原材料供應等其它因素場景的分析。可想而知,十年之內就想全面取代燃油汽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未來30-50年,“全面取代”可能性多大?

上文中已提到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受制於電池本身的性能,對於極端偏遠條件下的服役適應力很低,且在長期內也很難得到根本性解決。在此我們先刨除這一因素,談談為什麼電動汽車僅僅想做到高比例取代燃油汽車也很困難:

電池技術層面

在家用領域,當電動汽車可達到大部分家庭的出行需求時,即續航里程達到500km、電池PACK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這一情況所對應的單體能量密度至少要達到350Wh/kg,而這已經是鋰電的能量極限了,想要實現這一極限目標至少要從全固態甚至是鋰硫鋰空領域找到突破才有可能實現。

儘管外界喊得熱鬧,但只有業內人士才知道鋰電研發到底有多難。不得不吐槽一句,那些以為加上石墨烯電池就能進外太空的想法,真是要多不靠譜有多不靠譜。

總而言之,想把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做到350Wh/kg肯定不容易。筆者也很希望未來電池研發能夠實現技術突破,但是電池從業者應該都知道實現這一目標是極其困難的。

鋰原料供應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資源勘探會不斷有新的進展,所以用靜止的能源耗盡觀點來看資源供應似乎不太科學,比如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就使得化石能源一下子寬裕了不少。

然而,我們首先要知道,鋰電池重點材料的地殼內儲量(如右圖):Li(鋰)、Co(鈷)的地殼相對含量都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近兩年內的鈷、鋰礦漲價事件告訴我們,鋰電池產量擴張將會帶來各種行業的劇烈變化。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可以得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率為0.2%。替代率從0%到0.2%,這對於動力電池上下游行業的影響已經很大,試想這一數字變成80%的時候,必定會帶來原材料資源等產業鏈各方面的衝擊。

這並不是說“全面取代”不能做到,而是說短期內(10~20年)如此之大的變革是否有些血雨腥風?

電網負荷問題

電網是個大系統。簡單來講,電網需要發電與用電功率隨時平衡,才能使得整個系統穩定運行。所以,電網非常害怕各種負荷不規律的電源接入,以及在用電高峰期的集中使用。

在這裡,筆者不想用過於複雜的計算來解釋,只想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估計來計算:

據報道,北京的用電負荷峰值為2000萬kW,即20GW。北京2016年機動車保有量為548萬輛,如果其中近80%,即400萬輛是電動汽車。若拉出其中100萬輛同一時間進行7kW慢充,則此時帶來的電網整體負荷上升將是7GW,對於電網系統峰值20GW的影響是非常可觀的,而且此時還沒算上快充情景。

儘管上述估算略顯粗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規模使用電動汽車,必然會給電網造成巨大沖擊,以上還僅僅是對於全電網的整體影響。相比之下,局部配電網的壓力才是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的實質性阻礙。

在小區配電網中,一輛汽車充電就可以與若干戶家庭的用電量相當,一旦電動汽車普及開來,對小區配電網的壓力極大。所以想要在北京的老舊小區大量推廣電動汽車,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想要在小區建成集中式的充電站對電網的挑戰更是不小。

此外,電動汽車充電的安全性,不論是電池本體、汽車,還是電網配電系統,都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筆者認為,若能對能源網絡進行改革,引導有序充電,例如引導電動汽車都在晚上充電等相關措施也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這也可以作為技術發展與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但不容忽視的是,這樣的改革難度也非常大,不僅涉及多方的技術難題,且還涉及到我國能源體制的改革。

中低比例的取代是較為可行的選擇

長期內,純電動汽車高比例取代燃油車仍較為困難,但中低比例取代的可能性則較大一些。首先,畢竟目前在家用第二輛車、園區內用車、共享汽車等領域進行電氣化取代條件已趨於成熟。

其次,技術研發需要時間,需要不斷的積累。材料行業的進步就是這樣,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我們需要多給新技術一點耐心,這樣它會走得更穩、更好。

而且不要忘了,哪怕電動汽車僅取代傳統汽車的20%,也將是一塊很大的市場。所以踏踏實實做好目前能達成的目標,比好高騖遠要實際一些,畢竟現在替代率僅為0.2%。

最後,鋰電池也不見得是能源的最終解決技術,我們沒有必要只看鋰電池,其它電池或氫能源等技術路線都有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假以時日,其它技術可能也會有令人驚喜的進步,但前提是一定要真正重視工程技術研發。一方面過度重視過於花哨的、所謂的前沿技術,另一方面對工程技術人員沒有提供太好的待遇,恐怕也是阻礙我國電池技術進步的重要原因。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確實已有些過熱,沸沸揚揚的“騙補”和原料漲價事件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政府補貼從今年開始將逐漸退坡,潮水慢慢退去,哪些人是在投機、哪些人技術過硬,不久就會有結果。技術進步是曲折中前進的,趕英超美的大躍進思維不會讓我國的電池技術騰飛。

綜上所述,筆者的結論是,電動汽車十年內全面取代燃油汽車?沒有任何可能。那從更長的時間內來看呢?也很困難,難到可能性極低。

(作者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延伸閱讀:

大咖怎麼看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大巴和出租車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專用車、物流車將進入黃金的發展期,在2025年會全面電動化;2030年,“十五五”收官之年,私家車應該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

特斯拉電動車(Tesla)CEO Elon Musk :2030年美國銷售的私家車應該只有電動車,燃油車將退出競爭的行列。到2050年,美國陸上交通工具都應該已經完全實現電動化了。

國家電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副總經理 江冰 :我積極地認為2050年可完成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基本替代,最快2040年一些主要國家主要城市就能基本完成替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姜克雋: 根據目前國家發改委調研情況分析,未來幾年內,純電動汽車所亟需的技術都會得到突破,到2025年,國內銷售的增量新車中,將沒有內燃機作為動力的傳統汽車,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純電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


汽車自媒體2019


在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電動車取代傳統車是不嚴謹的,應該是說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勉強能夠歸類到新能源汽車裡面去,但是我們這裡說的電動汽車僅僅就是電瓶車,儲能式電瓶車而已,對於新能源是區別於傳統的燃油燃氣這種以石化產品為燃料的車,比如說太陽能,氫能,石墨烯等等,這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之所以他能不能取代現在的傳統車?那是肯定的,為什麼呢?看一看各種科幻片,是不是大家都是幻想的各種不燒油的車,OK就會達到這謝謝(^_^)ノ


綠易行海南公司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是代替不了燃油車的,汽車的發展應該會向清潔能源、低排放及低油耗方面發展,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個觀點:

1.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多隻是一般家用和一些輕載重使用,那些載重汽車,那些幾十米長的拖掛汽車,使用電機拖動不靠譜吧。這些還是需要大動力汽油機或者柴油機才能帶動吧;

2.現在大多的電能都來自火力發電,風能、水能或者太陽能發電也只是作為補給使用。再加上現在電氣化時代,一到用電高峰時期,很多地方就連工業用電和家庭用電都不能滿足,還要限制使用。如果以後電動汽車代替了燃油車,那這麼多電動汽車的需要消耗多少電能,這些電能又通過什麼渠道獲得,這也是個需要解決的難題,難道還是大規模採用火力發電來供給電動汽車嗎?這樣同樣也會造成環境汙染吧;



3.電動汽車上的電池原本就是一個汙染源,及時電池容量問題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了。但是,電池是一個消耗部件,始終會存在虧損,一輛電池的使用年限能有現在燃油車的發動機耐用嗎?那麼電池需要定期更換,那這麼多換下來的廢舊電池的回收和處理又是很大一難題。處理不好也會造成環境汙染;



4.電動汽車的安全保證比燃油車更難,電動汽車可以說整個底盤都是電池組用一些線束連接起來,放到一個密閉的底座裡面,如果哪線路故障或者電池進水,這個安全問題就嚴重了。

5.電動汽車充電時間長這個問題也是很難解決,電池充電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如果要實現像燃油車加油那樣幾分鐘就加滿油,電動汽車幾分鐘也能充滿電,這個恐怕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吧,畢竟電動車裡面有太多的電池包需要充電。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我們未來的汽車只能是偏向電動化或者清潔能源方面發展。同時,發動機方面也會有一個提高燃燒,降低排放的過渡時期。電動汽車是不會代替燃油車的,可以說電動車會代替傳統燃油車,只有說會有比汽油或者柴油更清潔的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


車迷小唐


1. 新能源電車能取代傳統汽車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不知道要過多少年之後,才能實現!充電時間較慢是第一個硬傷。充電時間慢就要新建大量充電樁,並佔用空間,一個電車充電站佔地面就大了,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推廣難度大,而在城郊電車又因為最大里程受到限制,目前最大里程超過300公里的電車唯有特斯拉。城際間的遠途和城市內的短途都有一定發展瓶頸,所以短期看,購買新能源電車的消費者會猶豫再三。

不難得出結論,短期新能源車難有出頭之日,油價上升雖然能為新能源車撕開一條口子,但是由於自身技術條件還不成熟,對比加油車百年曆史不過是一個小孩,不太可能快速在市場上普及。新能源車需要一個過渡帶,需要一個發展的空間

2. 國內現在大力發展電力汽車我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1.傳統動力(汽油、柴油)汽車技術與國外成熟的車企有差距,要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可能性不大,競爭力不大。不如發展相對比較新的電力汽車。2.國內擁有的電池技術相對領先,而且還在快速發展。這些技術完全可以被運用到汽車上。3.國內現在電產能充足,足夠給民用汽車提供能源。電力能不能代替石油成為主要汽車能源,我想有國家政策支持而且能夠解決續航和充電問題就一定行。而至於電力是不是“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答案大家其實心裡都清楚,電已經被運用了一百多年了,7、80年代也已經有了電力汽車,現在新的只是電池、充電之類的技術。關於電力汽車是否清潔,大家想想生產和最後銷燬電池對環境的破壞。還有生產電力現在還主要靠火力和水利工程,這兩樣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要說新的清潔汽車能源應該是現在德國倡導的以氫為主的汽車能源!

3. 關於純電動車或者是新能源車的發展問題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能不能替代的問題了,而是到一定的時間截點以後,各國或者是國際組織會強制燃油車退出市場,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制定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了,比如瑞典、比利時等國家將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我國在2030年在海南試點,而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和很多國家時間大概相同,預計在2050年,所以,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是一個比較確定的問題了,那麼純電動車就自然取代了燃油車了。


環宇車訊


有兩種或幾種預測

一 內燃機在可看見的未來不會消失

二 新能源不會有太大突破

三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大有前途

四 有內燃機後買油電混合的太貴

五 有電池車後只得觀望

本人喜歡油電混合動力

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就是沒有電線充電的麻煩

還有加油快的速度

如果有富裕錢

買油電混

不建議使用新能源

不過買新能源有個好處

就是好購買吧?

可以持有使用佔號再觀望

是不是電池車不允許改買內燃機?

內燃機可以改買電池車?

說的腦子都亂了

最後建議

找用過的人問問最穩妥



福筱航


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汽車這是一種趨勢,隨著石油資源的慢慢枯竭,各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也開始重視起來。現在技術上能實現的新能源車只有電動汽車,雖然電動汽車還存在續航能力的硬傷,但這已經是現有技術手段能大規模量產的最優選項了。可以預見的二三十年內對於電動汽車的研發還是主流,電動汽車也最有可能替代燃油車。但電動汽車只有續航問題解決了才能大規模普及,在這之前燃油車和油電混動車還是主流。現在電動車續航技術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還是緊迫感不夠,所有國家沒有對此進行國家層面的專項研發。企業研發要考慮成本問題,所以不可能拿出太大的精力來做這個。雖然技術發展有其必然的客觀規律,但在外部壓力下有些技術是可以加快研發的。比如軍工技術,發展最快的是二戰以及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出於冷戰的壓力對軍事技術瘋狂投入,現在很多的先進軍工技術其實都脫胎於那個時期,這種壓力客觀上加快了軍事技術的發展。只是希望能源革命不要在石油大規模枯竭後再研發吧。石油不僅僅是提供內燃機能源,也是化工工業重要的資源,新能源汽車研發成功後可以省下很多的石油資源,用作化工等領域,這樣人類才能讓環境更好,各國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