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唐朝時期,韋氏之亂被滅後,唐玄宗曾下過一個“長過馬鞭者斬之”的命令,而在這個命令背後,卻是唐玄宗滿滿的心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唐中宗時期,李顯剛剛從神龍政變後奪得皇位,他以為已經擺脫了女人的控制,便開始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場。可是,他卻沒想到,想做“武則天”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自己的皇后就是其中之一。

唐中宗李顯的皇后姓韋,歷史上稱其為韋后,韋氏的野心不亞於武則天,自從有了武則天這樣的“楷模”後,她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權力慾望,將唐中宗毒死,並開始大加任用外戚,形成了以韋后為中心的政治勢力。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為了能夠重新奪回政權,唐玄宗李隆基暗中培植羽翼,終於在取得了萬騎的支持下,帶領兵士殺入宮廷,將韋后及其黨羽誅剿殆盡,平息了一場大唐江山被再次褫奪的陰謀。

在誅滅禍首韋后以後,唐玄宗便馬上下令,追究韋后一族的責任,並提出“長過馬鞭者斬之”的命令,讓軍隊以此為殺伐標準。

此時,一個問題擺在了眼前,既然殺人與否跟馬鞭的長度有關係,那麼唐代時的馬鞭究竟有多長呢?小編曾翻閱過唐朝的大量資料後,發現關於馬鞭長度的記載,可謂寥寥無幾,由此可見,馬鞭這種平常之物並不太受人重視。那麼我們是不是,就無法確定唐代馬鞭的長度了呢?當然不是,在唐朝的書畫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韓幹是唐朝的著名畫家,其畫作精緻幹練獨樹一幟,他一生最愛畫馬,有著名的《牧馬圖》流傳於世。在《牧馬圖》中,不但有健碩的駿馬,還有手持馬鞭的牧馬人,這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參考數據,據圖中記載,大致能推算出其手中馬鞭的真實長度,與圖中之人的胳膊長度不相上下。

圖中之人為成年人,按照唐代男子普遍的身高比例,大概在170cm-175cm,故此,單臂展的長度約為75cm-90cm左右,再根據標準兒童的身高對照來看,“長不及馬鞭者”只有三歲以下的兒童。也就是說,韋氏一門,除了三歲以下的孩童之外,其餘的要全部處死。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宮廷的政治鬥爭向來血腥無比,講究“斬草除根”,不然古代也不會弄出“株連九族”的說法,可是李隆基為何沒有秉承“除惡務盡”的原則呢?“長及馬鞭者斬”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政治玄機呢?小編給您一一道來。

1.仁君之名“令”中取

唐玄宗在誅滅韋氏之亂後,儼然成為了帝國之中最耀眼的那顆星,無論是對李唐皇室的功績、自身流淌的皇室血脈以及自身的軍事實力,都是非常有資格做皇帝的。當然,此時若是有一個“仁君”的美名,豈不更是錦上添花嗎?故此,韋后一門似乎因這個命令而“獲得一線生機”(因為小兒不殺)。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2.說一套,做一套

唐玄宗雖然秉承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精神,可是士兵們卻並非如此,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士兵都是殺敵領賞邀功的,況且雖然有明確的規定,可唐玄宗卻未規定馬鞭的長短種類,故此,唐玄宗的這一套命令,完全是形同虛設。不過,這也是唐玄宗的高明之處,藉著驕兵悍將之手,韋氏依然逃脫不了被滅門慘禍。

3.斬草自然除根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長不及馬鞭者”均為三歲以下的孩童,而“長及馬鞭者”的成年人盡皆被處死,餘下的孩童還處於懵懂無知階段,在沒有了成年人的照顧後,他們只能有兩種結局,凍餓而死或被髮配為奴。

唐玄宗滅韋氏之亂,曾下“長過馬鞭者斬之”聖旨,這裡大有玄機

這些被“斬草”後留下的極少量的“禍根”,他即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即使想“復仇”,即使他們僥倖活到成年,面對皇位穩固的唐玄宗,估計也沒有能力替家族報仇了。

在人性與權力的權衡中,李隆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可他依然以“長不及馬鞭者”不斬的遮羞布巧妙地加以掩飾。蒙曼曾經在《李隆基大傳》中稱他為“政治超人”,其政治手腕與能力不遜於任何帝王,從看似簡單的“馬鞭令”,其實深藏的政治目的可謂瀾深海闊,就可見其一斑,想必,正是靠著這種超乎尋常的政治能力,李隆基才會當上了大唐帝國的第七位,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