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历史错误?

无双杂货铺


我认为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了中国武术在抗日战争当中的作用!

小时候看抗日题材影视剧作品的时候,也包含清朝末年反映对外抗敌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总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军队只是武器质量不行,个人单兵素质和拼杀能力完全强过对手,所以在各种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景象,双方在进行热兵器火力对射的时候,中国军队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顽强向日本军队发起进攻,直到中国军队冲入日军的阵地,才终于开始依靠精湛的中国功夫占到了上风,在冷兵器拼刺之下各种完爆日军,最后依靠中国功夫,把日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其中几个著名的代表作:陈宝国主演的神鞭,剧中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还没接近八国联军的时候是对手的天下,等义和团冲入八国联军的军阵内,马上又成了中国功夫的天下;还有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等等,与日本军队的拼刺刀就没见中国军队死过人。

可事实上真的这么夸张?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如果中国军队能与日本军队进行一场完全不依靠热兵器的冷兵器拼杀,那中国和日军的伤亡比也许会变得更大,因为我们对手的拼刺技术远远的强过我们,这个事实在八路军参加的第一场抗日战斗中就有过体验,就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这一战是抗日战争以来所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但也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这一仗中八路军才体验到日本军队的三项技能:精湛的枪法、不怕死的意志力、骇人的拼杀技术!由于在前期的革命战争时代,我军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期间由于缺乏枪械武器,因此部队经常装备大量的大刀梭镖等冷兵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军一直自信自己的拼杀能力远强于国内任何军队,但知道在这一战中与日本军队交手,才意识到自己碰上了真正的行家,以长征红军老兵组成的115师面对日本只能算二流战斗力的运输部队,在冷兵器拼杀面前竟然完全占不到便宜,一个日本兵就可以持刺刀对抗三四名八路军老兵,三个日本兵背靠背就可以对抗十几名八路军的四面围攻,这才是日本军队真正的拼刺技术,远不是抗日神剧当中几个游击队员就可以把几百个日本兵耍的团团转!



事实上日本军队相当重视刺杀训练,这已经成了部队训练科目当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凶残的日军甚至通过刺杀无辜老百姓来训练士兵的刺杀技术,以杀活人代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胆量,日军精湛的个人技能,又岂能依靠抗日神剧而进行颠覆?

在1986年拍摄的另一部著名电影血战台儿庄中,中国的抗日作品才第一次真实反应出日本军队的拼杀能力,剧中一个很经典的情节,就是日军冲入台儿庄在一个院子里,与中国军队展开冷兵器拼刺,一个日本兵单枪匹马连续刺死3个中国军人,相信很多人当年在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都会产生质疑,怎么拼来拼去死的都是中国军人,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军人的拼刺技术,在当年真实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曾出现过三个日本兵联手拼杀十几个中国兵,一通拼杀下来,三个鬼子杀死了大部分中国兵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案!而是在抗日战争前期经常发生的事,想依靠冷兵器干掉一个日本军人,恐怕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军人用自己的生命来填充,只可惜反应真实的影视作品却只有这一部。

还是希望我们的抗日神剧不要变得太神,14年的抗战胜利是用数百万中国军队的鲜血所铸就,而不是依靠着吹牛和胡扯而结束!


辽宁资深球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常见的历史错误,就是认为鬼子很容易打。

实际上,恰恰相反。

日军是非常难对付的部队。

就抗战期间来说,日军的装备比国军优秀十倍甚至百倍,训练也更为严格和科学,后勤补给好过十倍,战斗意志也非常顽强。

不要说国军,其实就是美军这么强大,打垮日军也花费了长达4年的时间。哪怕德军已经垮台,日军还有坚持了4个多月,最后吃了原子弹才投降的。


从电影《平原游击队》看日军强出一截的战斗力

作为一个写了12年抗战历史的人,萨沙深知日军战斗力。今天也不想多说,就拿电影《平原游击队》电影为例,听萨沙说一说吧。

对于日军战斗力如何,大家看看老电影就一目了然。

著名的《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地雷战》之内,多拍于五六十年代,里面的日军均不是笨蛋。我们今天就拿电影《平原游击队》为例。


百来个鬼子控制一个县

李向阳带着自己的游击队,还有县大队区中队这类武装配合,才能和驻扎在县城的松井部队周旋。

我们看看鬼子头头松井。

明眼的观众都看得出,松井是什么人。

他只是一个中队长而已。

什么是中队长?就是八路军的连长,一个中队不过一百多人。

根据电影中,日军几次集结行动来看,日军这个中队似乎还不满一百人。松井直接指挥的部队,始终只有2个小队七八十人,另外的部队可能需要驻扎在县城其他据点,不能移动。

而李向阳的游击队加上区中队县大队,少说也有五六百人,对抗的不过是日军百把人而已。

当年冀中一个县城有多少老百姓?至少有上万人,大县城都有几万人。区区一百多日军,就能够控制这么大的县城。

数字似乎不太好看,真的就是那时候的历史。

有人问,为什么电影不夸大一些?这是因为《平原游击队》电影拍摄在1955年。当时观众绝大部分都是过来人,知道真实历史,知道日军的厉害,甚至很多人经历过五一大扫荡。

电影乱夸张,老百姓一眼就会嗤之以鼻。

有意思的是,《平原游击队》曾经翻拍过,时间是文革时期的1974年。

那个时候的松井就升官了,成为了大队长(团长)。

第一个站起来的松井


《平原游击队》和其他的电影也不同,他塑造了松井中队长的形象。

松井可以说,是鬼子的缩影。此人狠毒、凶恶,但颇有头脑、作战勇敢顽强、武士道精神十足。

大家注意几个片段。

在一次战斗中,面对游击队的射击时,日军官兵全部卧倒。然而,指挥官松井是第一个站起来的,还挥舞军刀高喊:前进!

谁都知道,这时候子弹横飞,谁先站起来就极有可能中弹送命。

松井却敢笔直的站起来指挥(注意笔直两个字)。

这不是电影夸大,真实的日军基层军官就是如此。

日军基层军官,如小队长之流的伤亡率,是普通士兵的好几倍。

为什么?作为日军的军官,必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无论怎么危险,小队长也要比士兵勇敢,不然就没有资格带队。

老兵藤原彰多年后回忆:作为见习小队长进入冀中时,他的中队长就派了一个士兵特别盯着他。为什么?就怕他没有经验,一打仗就当先冲锋过去被打死打伤。

日军很需要基层军官,不愿意让他刚刚来就伤亡了。

虽有一个士兵盯着他,第一次作战还是没拦得住,挥舞军刀的藤原彰仍然冲锋在最前面。他的对手,就是八路军。

日军誓死不降


整部电影中,俘虏了一些伪军,日军官兵从没有投降的。

被优势八路军团团包围的时候,松井也没有考虑投降,反而一刀劈死了准备逃跑或者投降的中国翻译官(劈的好,劈死丫的)。

李向阳破门杀进来的时候,松井是拿着刀准备切腹自杀的。

明明自己手上只有刀,那边是八路军几十人,松井也不愿意投降。松井做自杀性攻击,被李向阳打死。

这个场景并不是电影的夸大。

在整个抗战甚至二战中,被俘日军是非常少的,绝对是列强中最少。

驻印军在缅北歼灭日军精锐18师团2万多人,俘虏的日军才几百人,基本都是伤员。至于军官更是几乎没有,俘虏最高军衔的仅仅是一个通讯兵大尉。

日军死守每一个阵地,守不住了就撤退,撤不了就拼死战斗或者自杀。

百团大战中,日军也是如此,甚至让八路军很钦佩。

日军战史记载,八路军曾经在墙上写下:这里日军守备队作战很顽强!的留言。

松井很狡猾

《平原游击队》几乎是在斗智,而不是斗力。电影中,松井却很不好对付。

李向阳刚刚开到县城附近,松井就准确判断他的落脚点是存有军粮的李庄。松井当晚就迅速发动进攻,没有被李向阳的虚张声势迷惑。

松井包围李庄后,李向阳围魏救赵,打掉了附近一个伪军炮楼。

正常来说,松井应该会去救援。他却非常狡猾,根本不理会。

无奈之下,李向阳又去将县城的军火列车炸掉,这才调走了松井。

没想到,松井迅速杀了个回马枪,再次突袭李庄屠杀老百姓。

如果不是李向阳不顾一切,出动数百主力攻打县城,李庄老百姓差点被屠杀殆尽,更别说保不住公粮。

就是这样,包括孩子小宝子和老人老秦爷在内的很多群众,仍然被松井残杀。

可见,松井是非常狡猾的,还颇有军事素养,不容易对付。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八路军老战士都认为,鬼子的凶残是其次的,主要是狡诈。这也就是:鬼子不鬼,还叫鬼子吗?

新四军的将军们认为,鬼子学习能力非常强。初期鬼子对于新四军的游击战打法很不适应,连连吃亏。不过,日军很快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改变作战模式,新四军如夜战和小部队长距离奔袭一些法宝就逐步失效了。在抗战后期,鬼子大体适应了游击战。

最后


同等数量下,八路军战士究竟能不能打过鬼子。

即便抛去武器装备不谈,萨沙认为是不能。

在抗战前期中期,只要能来中国的日军,全部受过严格军事训练。

别的不谈,日军条例规定,新兵入伍后,步兵每月步枪射击子弹不得低于150发,每年每人射击不得低于1800发。

这样一来,日军结束1年的军训时,三分之一人可以成为优等射手,其中颇有些夜间100米外打香烟头的特级高手。

而八路军实战射击训练,是多少发子弹?

萨沙告诉你,不到20发。

就算是后羿转世,也绝对不可能实弹射击20发,就成为厉害的射手。

即便你曾经是奥运会金牌射手,想要保持射击技术也必须经常不间断射击练习。如果一段时间不练,水平立即下降。

单单就射击一点,八路军就和日军存在差距,这也是客观的差距。

八路军最强调的射击尚且如此,其他的也就可想而知。

就算是平型关战斗中,我们和日军辎重兵拼刺,也是几个围着拼一个。

此战,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日军800多人,自己伤亡也绝对不亚于敌人。要知道,参战的日军大部分是辎重兵、汽车兵、文职等非战斗人员(很多压根没有枪)。我军则是精锐部队,骨干全部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个个可以当班长排长的。这才勉强打个平手,如果遇到的是日军野战部队,又会如何?

既然说历史,就要尊重历史,要写出客观历史。


萨沙


太多了,大家也基本都说了。

我想说的只是,以后拍战争片,无论是导演,道具和演员,一定要严谨一点,拍摄和参加演绎之前,可以先看看《平原流击队》李向阳的双枪一支是锉了准星的,为的是拔枪方便,一支是用铁钩挂在皮带上的,为的是取枪方便,当时的游击队员的确是那样装备的。

看看《高山下的花环》,看看里面的道具化妆师是怎么工作的,不是服装整洁脸用锅灰抹黑就代表了一场大战,就说明了指战员经历了战火的硝烟,衣服整洁脸赤黑那不过是代表了进化了的黑猩猩。

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该剧其他就不说了,只看看导演选演员是怎么选的,选演员要与剧中角色对路,看看里面的两位女演员,小醉是失去了军人哥哥的一个土娼,但她就是小醉,根本不失纯洁,上官戒慈泼辣而端庄,一看就知书达理。。。

不要老是弄点日本女军官国军女特务,浓妆艳抹,好象一部剧没有骚首弄姿的女人就拍不下去一样。


寒联


抗战剧中的历史错误如下:

一、道具的穿帮。抗战剧中经常穿帮的枪是英国的斯登式冲锋枪、美国的M3冲锋枪。这两种冲锋枪虽然诞生于抗战期间,但是二战期间并没有援助给中国,抗战时期的中国军民是不可能使用的。

另外一个就是和捷克式轻机枪的孪生兄弟—英国的“布伦”轻机枪。布伦是bren的英译,又称为“勃然”,口径为7.7毫米,采用弧形弹匣,弹容量30发,其结构和捷克式轻机枪一样。该机枪1935年作为英国的制式装备,但是1938年才批量生产。现在影视剧中的“捷克式轻机枪”它的弹匣插的是56式冲锋枪的,真正的捷克式轻机枪它的弹匣是直的,弹容量20发。1941年美国援助了1.8万挺勃然轻机枪给蒋介石的中央军,由于其口径是7.7的,不利于中国的后勤保障,美国就委托加拿大改造。因此,只有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才能使用该机枪。



二、累人的台词和剧情。抗日神剧倍受诟病,累人的台词,夸张的剧情。如“你是神雕侠侣的后代”,“每人携带150公斤炸药”,等等。还出现了裤裆塞雷、手撕鬼子、玉米炸弹、手榴弹炸飞机、包子雷等严重现实的神剧。


三、严重低估日军的战斗力。抗战剧中日军都非常傻,战斗力非常之低。事实上,日军的战斗素养很高。士兵几乎人人都是小学文化水平,训练非常充足,其军官更是经过了十几年军校培养出来的职业军官,很难打死日军中佐以上的军官,少将以上的军官就更难了。日军的智商和战斗力要是如此之低下,中国人民也不着进行14年的浴血抗战了。

四、日本人说普通话。日军中只有很少的人会说中国话,这类人被称为“中国通”。大多数的军官和士兵是不会说中国话的,现在的影视剧中只要是鬼子说一水的普通话。

五、日军中出现了女鬼子。现在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就是浓妆艳抹的女鬼子,实际上二战时期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妇女的地位较低,日军中根本没有女军人。


历史军魂


🌹无知出笑话,装懂让人哭!历史可能有不同认识,但史料必须真实!前些年抗日电视“滥剧”中,违背历史、糟蹋时代、褒渎英烈之事,时有出现,占据屏幕。可惜的是:有些“史混”子大放蹶词,叫好不绝。实乃中华民族的悲哀!

😇“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东北坚持了八年抗战。”笑话①:毛主席领导的红军,陕北会师后,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且一直在华北地区抗战,根本沒有到东北。答话②:东北抗联的活动,从1931年就开始了。这时的毛主席还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反“围剿”。笑话③:东北抗联坚持了14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早己更正为14年。

😬八路军将领ⅩⅩⅩ指挥了“黄桥战役”。“黄桥”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新四军作战地区(八路军从未到过此处),那是当年新四军将领陈毅指挥的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战役。

😍毛主席和共产党派出“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史实是:蒋介石和国民党派出“国民远征军”赴缅参加对日作战。

😂刘胡兰被日本鬼子“刀劈了”。刘胡兰牺牲于抗战后2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是阎锡山部下用铡刀铡死的。

🤓为了抗日,毛主席率领红军进行了二年的“长征战役”,到达“圣地延安”,开始全国抗战。笑话①:红军长征是大撤退、大转移,开始时没有目标;笑话②:长征根本不是“战役”;笑话③:毛泽东的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只一年就率先到达陕北;笑话④:当时的延安→只是陕北红军所在地之一。全面抗战开始后,延安是党中央及中央军委所在地,后来人们才称延安是“革命圣地”。

🤗抗战片中,八路军战士用“卡宾自动步枪”击落日本飞机。“卡宾枪”是抗战胜利后,由美国人发明并制造的,1947年初才卖给国民党。这纯属“狗戴笼头→胡扯”!

😎糟蹋历史→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歪曲史实→一定会被史实所抛弃!


笑看东篱


说实在的,我对满屏的抗日神剧很不感冒,为博人眼球,实在太浮夸了。

有的电视剧过分丑化日本军队,参加过抗战约老兵表示,日军其实有很强的战斗力,武器装备又比我们先进很多,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很差,而且很多人只是经过简单训练就直接上战场了。所以从软硬件上来讲,我们当时和日军是不对等的。

日军凭借二百万侵华军就占领了中国大半领土,八年抗战过程中,我国军民伤亡一千五百多万人,而日军伤亡一百五十万人,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程度和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辛,我们的先辈,是靠热血与坚持,付出了许多条生命才能获得胜利的。

满屏的神剧,将这个过程弄得严重失真,手撕鬼子、箭射鬼子,仿佛那时的勇士身怀绝技,一个能打倒一片,这起不到激励观众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在扯淡,这让没经历过残酷战事的人,以为打仗好玩。

某些抗日神剧不仅情节失真,道具也与史实不符。岩田宇伯就在他的《中国抗日神剧读本》一书中吐槽:有的“日本人”把衣襟压反,愣把和服穿成“寿衣”;有的日本军官竟然梳着明治维新以前的发髻;时代设置明明是1937年,“红外线激光检查入侵者”“蓝光认证活体”等高科技轮番上阵……

大家还可以发现,神剧中经常出现美艳日本女军官,这也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日军部队里,除个别女间谍外,基本上没什么“女军官”。

所以,一些单纯想博收视率的群体,给抗日剧抹上了失真色彩,这让人无语,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会给观众灌输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战争是个游戏。


钱多多读文史


抗日神剧这样拍确实不符合实际,应该尊重历史,正视历史!这些剧作品里经常看到日本鬼子傻傻的,有的不堪一击,有的还让小孩骗。真实的历史让人悲愤。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积贫积弱,我们的战士缺衣少穿,武器装备更是少的可怜,不要说八路军了,就是正规的国民党军也不是人人都有抢。说起来让人心痛!为什么日本鬼子几个人有时就可以占领一座县城,一是他们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再者日本形成了立体作战,天空有飞机,地上有坦克。而我们士兵好多没有抢只能用大刀、农具和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死拼。当时我们的军工生产怎么能同日本军工比呀!造不了大炮更造不了飞机,更别说军舰了!所以到什么时候都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世界还是哪个世界,弱肉强食,中国已不再是哪个中国了!已不再是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了!


不忘初心6033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抛开抗日神剧不谈,就说正常多数的抗战剧中我认为常见的历史错误有两处。第一,对日本侵略者战斗力的削弱,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本侵略者也很菜鸡的样子。第二,那就是对于国民党军队的避重就轻,很少有抗战作品能客观的体现出国军对于抗日战争时期所做出的贡献。个人认为目前就我所接触过的抗战题材类型的片子而言,真正比较客观评价国军的影视题材作品就是李幼斌版本的《亮剑》。在塑造了李云龙这么一个坚定的抗战者后,突然也突出了国军和他棋逢敌手的楚云飞。这对于国军来说是比较客观的。没有一味的贬低对方。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力的削弱。

事实上在当年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不管是士兵的单兵作战水平还是整体作战水平。再或者是武器装备等等。都要远远超越当时的中国。 先说武器装备,实际上日本当年的武器装备虽然说不上是世界顶尖水平,但也是属于世界主流的水平。而且小到单兵作战武器,大到飞机坦克重炮等等应有尽有。而当时的中国呢?整个国家没有丝毫的工业基础,也就是说当时整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包括弹药全靠对外采购,有的部队甚至连子弹都没有几发。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



其次,很多影视作品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小日本很菜鸡,也并没有多么厉害。甚至游击队都可以轻易的消灭对方。但实际上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强。二战时期日本士兵都单兵作战能力可以排在世界前列。就比如我们经常从电视可以看到抗战的时候双方短兵相接拼刺刀。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次次都能获胜。但实际上二战时期日本的拼刺刀技术可是十分的强劲。我们每次和日本侵略者拼刺刀都损失惨重,甚至不敌对方。


原因很简单,日本军队的士兵从征召入伍到新兵训练都有着严格的模式和流程。而且他们的训练也是超乎想象的残酷。而当时的我们,士兵多数都是从农民直接转换成士兵。根本没有机会或者时间去接受训练培训。只能通过一次次残酷的战争都磨练自己的军事技能。但这样的话肯定会造成极大的伤亡。有研究表明,二战时期一个日本士兵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抵得上二十个左右的中国士兵。可也不难解释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当年日本侵略者几十个人就敢追着一个团跑。


第二,对于国军的有意淡化

实际上抗日战争的主力还是国军。而且当时蒋介石打着也比较艰难。我们公正客观的说,民国时期虽然表明上看是国家统一了。但是中央能控制多少区域?十分的有限。各地还是属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广西,云南,四川,贵州,东北,广东,山西等等地方实际上都是听调不听宣。各地军阀依旧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时的中央政府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日本侵略者。再加上蒋介石这个人比较迷信武力。总想着攘外必先安内。这就更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中央政府也就是国军对抗日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蒋介石也是当年抗战的核心人物。这些再很多抗战作品中都没有体现出来。


还有东北的丢失,很多人认为这是当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的结果。但实际上张学良本人晚年也亲口承认过。当年东北对丢失全是他的原因。因为张学良当时搞不清日本侵略者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是想全面战争还是制造矛盾。所以张学良当时给军队下达了一道不允许抵抗的命令。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且张学良还表示,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没有权利命令他,所以也就更谈不上是蒋介石下令不允许他抵抗。这在抗战作品中也都没有体现出来。

但总的来说近几年抗战题材作品也在慢慢的推陈出新,并没有在一味都低估别人无限夸大自身。个人认为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是一部最能体现真实日本侵华时期当时的社会底层人士对于战争的看法。从懵懂无知到最后用血唤起了民族意志的觉醒。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书


关于“同等数量下,八路军战士究竟能不能打过鬼子。”问题,上面说的鬼子训练、实弹射击有标准,军事素质远高于八路军,结论是八路军占下风。但还有个战争阶段问题,经过前期中期战争后,包括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鬼子战线拉长,对手增加,装备先进程度超过鬼子,他的人员伤亡程度剧增,后期已经兵力枯竭,娃娃兵、老头兵大量补充进去,这时的鬼子技战术已经相当差劲了,据八路老战士说,此时的鬼子战斗力已经落在八路军后面了,战场上小鬼子看到八路军猛烈劈杀挑刺的血腥场面,吓得直哆嗦,真正厉害的是战争前期的老鬼子,那时基本上我们三个对付他一个,还不一定能占便宜。


享受天伦之乐也


第一,抗战剧中非常喜欢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比如武功高强的人靠搏斗击杀日军,但实际上武功再高一枪放倒是不变的真理。

第二,为了让电视剧精彩,经常让中国军队主动找日军拼刺刀,实际上日军拼刺刀很厉害,中国军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拼刺刀的。

第三,突出中国军队的战术先进性,实际上日军基层军官的素质往往很高,连中国军队的军官都承认,日军会犯战略错误,但很少犯战术性错误,毕竟日军军官是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

第四,经常把国军演的不愁吃,不愁穿,不缺弹药。抗战期间国军的条件确实比共产党游击队好,但也不是什么都有,有的国民党军条件也很差,穿草鞋,背大刀,拿着汉阳造,子弹不够用,军装五花八门的情况多的是。设想一下,整个国家都穷,国民党军能好到哪里去。

第五,把人民群众演的太善良,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少不是全部如此,当汉奸,独善其身的群众多的是。

至于手撕鬼子,裤裆里扔炸弹,手榴弹炸飞机等情节就更加离谱,为了博人眼球就胡编乱造。所以,抗战剧中有许多不尊重历史的情节,细说起来简直让人无力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