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機器人為何“虧損”還被受理科創板?會計準則導致“虧損”先例不少

上交所今天(4月18日)新增受理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81家。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其中首例擬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九號機器人的虧損數據引發了外界關注。根據九號機器人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3億元、13.81億元、42.48億元,呈快速增長狀態。而其三年間淨利潤分別為-15,760.42萬元、-62,726.81萬元與-179,927.81億元,均顯示虧損。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其實九號機器人收入和利潤呈現如此大的反差,背後“另有隱情”。招股書顯示,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額為負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的會計處理造成。據悉,在本次CDR發行前,九號機器人曾發行A-1輪、A-2輪、A-3輪、B輪、C輪優先股及可轉換債券。隨著經營收入和業績持續增長,公司整體評估價值上升,導致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公允價值相應上升。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因此公司2016年至2018年分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21,158.34萬元、58,873.05萬元和235,279.23萬元。

簡而言之,此類因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而導致的“虧損額”越大,證明公司的價值越高。這種虧損屬於非現金項目,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無關,不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情況。當企業成功上市後,其優先股會轉換為普通股,此類虧損在上市後下一個財年也將消失。

根據九號機器人招股書顯示,目前該公司盈利及現金流情況良好,2018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5.4億元。

另據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其實像這樣的“虧損企業”上市在過往港股或境外上市企業,尤其是新經濟企業中都有先例。去年5月份,小米招股書披露後,其439億元的“鉅虧”曾引發市場質疑。其中的奧秘正在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動,2017年該數字達540億元。同樣,“新造車第一股”蔚來汽車2018年度-96.39億元的淨利潤與-233.28億元的歸屬於股東淨利潤之間相差近140億元,這一差異同樣源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贖回價值的變動。事實上,包括小米、美團、美圖等互聯網企業的上市,之前已經為投資者帶來過一輪關於“優先股公允價值”的科普。隨著2019年科創板再掀風潮,越來越多的科技類、互聯網企業將公開亮相。而這些企業此前普遍經過多輪融資,可以預見的是,此類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動導致的“虧損”也將更加常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