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佛云:在俘虏营里第一次见美国兵,他们都很壮,但都很怕死

编者注:本文内容从图书馆摘录,系老战士口述,由于年纪较大,受伤等原因,部分数据可能不太准确。特此告知。

郑佛云,1932年7月30日出生,仁川镇半坑村。

1951年,我20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自己想来想去,反正在家里也没有什么出息,就报名参军了。1951年4月入伍,在吉林接受1个月军事训练后,于1951年6月入朝。

在朝期间,我担任连队通信员,负责文件传送等工作。先后随部队到过大城里(音)、小山里(音)、春川江(音)等地。作为工兵部队,主要任务是给坦克架桥、修路、排雷,以及修建坦克掩体。有时也搞破坏,把敌人的道路破坏掉,类似现在建筑工地上千活的农民工。

不过,在战争环境下,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危险,有一次,正在执行任务,敌机上一排重机枪子弹打下来,就打在身边,差点送了命。还有一次,正在吃饭,一个炮弹打下来,在很近的地方爆炸,把饭碗都震飞了!

我没有看到过打仗中的美国兵,但是,当美国飞机被打下来后,飞行员做了俘虏,在俘虏营里,见过美国兵,他们都很高大,但都很怕死。

为了不让敌军飞机发现,白天都在茂密的松树林中掩蔽,这时,我们就组织学习和军事训练。

那时候,行军与执行任务都在晚上进行,有一次,连续7个晚上急行军,又饥又渴,差点累死。又有一次,文工团来演戏,有一个班长带队护送,回来时,遇到敌机轰炸,人员都走散了,他自己一个人回来,挨了批评和处分。还有一次,一个副排长把坦克开进掩体后被炮弹炸死,参谋回来跟士兵讲,副排长调到其他部队去了。那时候,阵亡等信息都是军事秘密,不会让士兵知道的。

不过,仁川镇去参军的还好,没有听说过有阵亡的,一起去的,都一起回来了,很幸运,只是有些年纪大的已经过世了,现在只剩下6个人了。

我1953年6月回国,1957年7月退伍回到家乡。回乡后,民政局安排我到杭州半山钢铁厂工作。但是,去了四五天后就回乡务农了。那时不愿在厂里工作的原因:一是工资低,每月只有30元,而队里虽然只有27元津贴,但吃的穿的都是不用花钱。二是生活条件艰苦,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棚屋,吃不消。

郑佛云:在俘虏营里第一次见美国兵,他们都很壮,但都很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