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佛雲:在俘虜營裡第一次見美國兵,他們都很壯,但都很怕死

編者注:本文內容從圖書館摘錄,系老戰士口述,由於年紀較大,受傷等原因,部分數據可能不太準確。特此告知。

鄭佛雲,1932年7月30日出生,仁川鎮半坑村。

1951年,我20虛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自己想來想去,反正在家裡也沒有什麼出息,就報名參軍了。1951年4月入伍,在吉林接受1個月軍事訓練後,於1951年6月入朝。

在朝期間,我擔任連隊通信員,負責文件傳送等工作。先後隨部隊到過大城裡(音)、小山裡(音)、春川江(音)等地。作為工兵部隊,主要任務是給坦克架橋、修路、排雷,以及修建坦克掩體。有時也搞破壞,把敵人的道路破壞掉,類似現在建築工地上千活的農民工。

不過,在戰爭環境下,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危險,有一次,正在執行任務,敵機上一排重機槍子彈打下來,就打在身邊,差點送了命。還有一次,正在吃飯,一個炮彈打下來,在很近的地方爆炸,把飯碗都震飛了!

我沒有看到過打仗中的美國兵,但是,當美國飛機被打下來後,飛行員做了俘虜,在俘虜營裡,見過美國兵,他們都很高大,但都很怕死。

為了不讓敵軍飛機發現,白天都在茂密的松樹林中掩蔽,這時,我們就組織學習和軍事訓練。

那時候,行軍與執行任務都在晚上進行,有一次,連續7個晚上急行軍,又飢又渴,差點累死。又有一次,文工團來演戲,有一個班長帶隊護送,回來時,遇到敵機轟炸,人員都走散了,他自己一個人回來,捱了批評和處分。還有一次,一個副排長把坦克開進掩體後被炮彈炸死,參謀回來跟士兵講,副排長調到其他部隊去了。那時候,陣亡等信息都是軍事秘密,不會讓士兵知道的。

不過,仁川鎮去參軍的還好,沒有聽說過有陣亡的,一起去的,都一起回來了,很幸運,只是有些年紀大的已經過世了,現在只剩下6個人了。

我1953年6月回國,1957年7月退伍回到家鄉。回鄉後,民政局安排我到杭州半山鋼鐵廠工作。但是,去了四五天後就回鄉務農了。那時不願在廠裡工作的原因:一是工資低,每月只有30元,而隊裡雖然只有27元津貼,但吃的穿的都是不用花錢。二是生活條件艱苦,住的是臨時搭建的棚屋,吃不消。

鄭佛雲:在俘虜營裡第一次見美國兵,他們都很壯,但都很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