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中,你落伍了嗎?

哲學家斯賓格勒曾說:“將一座城市和一座鄉村區別開來的不是它的範圍和尺度,而是它與生俱來的城市精神。”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核心城市常住流動人口逐年增加,中國的“城市精神”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住房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信息安全等城市病,亟需更有效的解決方案進行治理,提升城市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近年來,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助推下,“智慧城市”進入大眾視線,成為政府和企業眼中的“寵兒”。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中,你落伍了嗎?

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績

自2009年IBM“智慧地球”戰略進軍中國,為中國打造“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道路已歷經十年之久,但由於21世紀初期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互聯網普及程度不足,“智慧城市”更多時候停留在口頭空喊。

2011 年以來,從中央各主管部委到各省市,多點、多層次的智慧城市規劃紛紛出臺。這些規劃從宏觀政策引導、應用行業指南、資金扶持等多個層面,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智慧城市發展。2013年,住建部發布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經邁開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例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建設“健康北京”、“平安北京”、“暢通北京”、“宜居北京” 等重要政策方針;2018年底,深圳已實現在市場監管、人力資源保障、公安、交通運輸、住房建設等領域的300個事項“審批不見面、辦事少跑腿”。

上海也基本建成了以道路交通綜合信息服務(智行者)、公交信息服務(上海公交)、公共停車信息服務(上海停車)為主幹的交通信息化應用框架,公交車實時到站信息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及郊區主要地區的所有公交線路;並構建“1+17”的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全市500餘家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3000萬份電子健康檔案的動態採集和全國1億左右就診患者的電子病歷存檔。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中,你落伍了嗎?

智慧安防為智慧城市提供技術支撐

安防行業作為智慧城市佈局的切入點,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增加,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中國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570億元,其中,智能安防行業市場規模近300億元。目前已經有許多安防產品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諸多領域取得廣泛應用,例如視頻監控、門禁、防盜報警、樓宇對講等4大類設備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已佔據重要地位,其中視頻監控最為突出。

視頻監控承擔著前端信息的感知獲取功能,各一線城市數十萬計的前端攝像機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事件進行實時監控,設置例如徘徊、逗留、遺留物等規則實時預警,通過數字圖像處理和分析來理解視頻畫面中的內容,自動對動態場景視頻中運動目標物體進行檢測、分離、跟蹤,對目標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識別,在海量監控錄像中搜索具有某種特徵的活動視頻,使視頻使用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人車路的協同交互成為智慧交通建設重點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脈,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智慧交通能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狀況,發揮城市交通最大效能,建立人、車、路、環境協同運行的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行協調體系,實現城市交通系統運行效率的整體提高。

目前我國智慧交通已經在六大交通子系統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系統體系,分別為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城市停車誘導管理系統、道路交通“流量、態勢分析、誘導發佈”系統、GPS監控系統、車聯網系統、公交車監管系統,各系統自身走向智能化,整體走向協同化。

當前,構成交通出行的“人”、“車”、“路”這三大元素正在被全面重塑,人、車、路三者的協同交互將成為智慧交通建設的重點。通過人、車、路的協同交互可以打造智能立體化的交通出行,實現城市內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統一管理。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中,你落伍了嗎?

智慧社區向“四化”方向發展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如果說智慧城市是基本面,那麼智慧社區就是構成這些面的點,沒有點也就沒有面。換句話說,智慧社區是對智慧城市概念的繼承、發展和實施,而智慧城市的發展也將從智慧社區開始。

相比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更側重於小區的全面建設,包括家庭智能化管理系統、社區區域定位系統、弱勢群體保障系統、周界防範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門禁系統、樓宇對講系統、 家庭報警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緊急廣播與背景音樂系統、電子巡更系統、樓宇自控系統、智能物業等,實現強可擴展性和易維護性的智能化社區管理。

未來,智慧社區將向著網絡覆蓋化、系統集成化、設備智能化、設計生態化“四化”方向發展。其中“網絡覆蓋化”是通過完備的社區局域網絡和物聯網絡,實現社區機電設備和家庭住宅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網絡的數字化和遠程監控的智能化。“系統集成化”是指通過平臺建設打破社區內的信息孤島,使信息和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系統的服務能力。“設備智能化”是應用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使居民的信息能夠得到集中的數字化管理,有效獲取基礎設施與家用電器的基礎及狀態信息,並可以遠程控制管理,實現設備間的協同工作。“設計生態化”是採用生態化的設計理念,滿足社區居民對居住環境舒適度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在智慧城市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智慧城市的全局性建設。智慧城市將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用智慧的產業支撐城市,以智慧的手段治理城市。

本文轉自億歐網。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