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呂劇的簡介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音樂屬於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絃、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彙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1953年,第一個省級院團山東省呂劇團(山東省呂劇院)成立,這一時期出現了聞名全國的郎鹹芬、林建華、李岱江等藝術家,以及《姊妹易嫁》《逼婚記》《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劇目。

呂劇的發源地之爭

呂劇由山東最主要的曲藝形式——山東琴書發展而來,最能代表山東風格,這已經在學界達成了廣泛共識。不過,呂劇作為戲劇形式,最早發源於哪裡,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博興說

約在1880年,孫中新便和劉巒峰等唱曲藝人合夥,把帶有故事情節的曲子,如《後孃打孩子》《審青楊》等,按故事中的人物分扮角色,仿照戲劇的樣子化妝演出,當時群眾稱這種藝術形式為“唱小戲”,主要伴奏樂器是四根弦。後來在伴奏方面,又增加了揚琴和墜琴,唱腔由“秧光腔”改為“坐腔揚琴”,很快又發展到“上裝揚琴”。

2007年,博興縣呂藝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廣饒說

約1900年,樂安縣北部時殿元和崔心悅等人從京劇、五音戲的表演中受到啟發,第一次將琴書中的《王小趕腳》改為化妝演出,當地群眾稱之為”驢戲“,而演員自稱為”化妝揚琴“。當時的主要伴奏樂器是揚琴和墜琴,主要曲調是”鳳陽歌“,後來發展成了”四平“這一板式,又增添了”二板“等。

2008年,東營區牛莊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呂劇)之鄉“榮譽稱號。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膠東說

關於呂劇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即膠東說。約在1894年,膠東琴書藝人翁老明在登州府內將《三打四勸》中的《蘇保送妹》一折舉行了“化妝跑圓場”的公開演出,群眾稱為“膠東蹦蹦戲”。“化妝揚琴”在濟南被定名為“呂劇”之後,蹦蹦戲隨之更名,老藝人組建了蓬萊建國劇團呂劇隊、萊陽專區呂劇團。

呂劇的藝術特點

呂劇音樂是在從山東傳統民間俗曲演變而來的“坐腔揚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 既是“戲曲”又是“曲藝”。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其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兼唱曲牌。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娃娃”三種。 呂劇的伴奏樂器分文場和武場。文場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其次為二胡、三絃、琵琶、笛子、嗩吶等,可視劇情酌情增減。新中國成立後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絃樂器。伴奏多采用“學舌”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場伴奏樂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鑼、小鑼、大鐃鈸、堂鼓、打鼓等。鑼鼓經均自京劇等劇種吸收。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呂劇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聲為主,個別高音之處則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處理,聽起來自然流暢。呂劇的唱腔講究以字設腔,以情帶聲,吐字清晰、口語自然。潤腔時常用滑音、顫音、裝飾音,與主要伴奏樂器墜琴的柔音、顫音、打音、泛音相結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帶出的過渡音、裝飾音渾然一體,使整個唱腔優美順暢。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呂劇使用的語言屬北方語系的濟南官話。其重字規律和讀音咬字方法都與普通話多有近似之處。呂劇傳統劇目的舞臺道白,是以濟南官話為標準的基礎上偏重於上韻;而現代戲的道白則直接使用濟南官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呂劇善於運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群眾語言作為劇詞,並以此來塑造人物形象。

呂劇的角色行當

呂劇在化裝揚琴時期表演形式比較簡單。多是幾個人搭檔,演唱一些故事簡單、角色又少的劇目。如《王小趕腳》、《光棍哭妻》、《三打四勸》等。演唱時坐成八字形,揚琴居中,其他樂器分列兩旁。演員各持樂器,自拉自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由於受五音戲、萊蕪梆子等地方劇種和京劇的影響,使呂劇的表演藝術得到豐富和提高,角色行當體制也日趨完善,但仍保持以“三小戲”為主體的演出特點和生活化的演出風格。呂劇的角色行當體制是按照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劃分的。

一、生行: 包括小生、老生、娃娃生、武生諸行

小生多扮演劇中年輕公子、儒生,以念唱為主,唱腔講究情緒變化,行腔自然,注重褶片、水袖、摺扇等功夫。如《王定保借當》中的王定保、《借年》中的王漢喜等人物;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老生飾演的角色多戴黑三髯,故又稱鬚生、胡生。其所扮角色多為劇中正派人物,表演穩重大方,要求唱腔渾厚,注重褶片、袍帶、髯口、帽翅等技功。如《打焦贊》中的楊六郎、《玉清樓》中的宋江等

二、旦行:青衣、花旦、閨門旦、彩旦、武旦、老旦等類

青衣,扮演成年婦女角色。重唱工,要求行腔委婉流暢、字正腔圓、清亮細膩,並具水袖、圓場功夫,表演時情感充沛。如《小姑賢》中的李榮花、《井臺會》中的藍瑞蓮等;

花旦,扮演活潑熱情的青、少年女性角色,要求唱腔甜潤,吐字清晰、身段靈活嬌俏。如《姊妹易嫁》中的張素花、《王小趕腳》中的二姑娘等;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閨門旦,扮演未出閣的大家閨秀或貧苦人家有教養的妙齡少女。道白注重聲韻,唱腔委婉纏綿,形體端莊,注重水袖、摺扇等功夫。如《逼婚記》中的洪美蓉等;

三、淨行

呂劇中以花臉行為主要角色的傳統劇目較少,僅有《王定保借當》中的李武舉、《溫涼盞》中的洪彥龍等幾個花臉角色,尚未形成該行當獨有的成套表演程式。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四、醜行:小丑、老醜、武丑

小丑多扮演劇中不戴髯口的醜行角色。其表演生活氣息濃厚,語言豐富通俗,道白多用鄉音方言。常扮演劇中詼諧、刁鑽或奸猾等不同性格的角色。如《王小趕腳》中的王小等。

老醜主要扮演男性老年角色,其表演生動風趣。如《洗衣記》中的田二洪等角色。

武丑角色在呂劇傳統劇目中並不多見,只是後來由於移植吸收其他劇種的劇目才逐漸形成該行當。

呂劇的傳統曲目

一、王定保借當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學生王定保利用老師外出踏青之際,與同學賭博輸了錢,怕父母責罵,不敢回家要錢還債。其未婚妻張春蘭知道後,揹著父母將嫁妝衣裳給王定保當錢還債。惡霸李武舉知道這件事以後,羨慕張春蘭之美貌,便乘機誣賴王定保是偷盜他家之物,把王定保打入南監。張春蘭聽到惡訊後,星夜趕到縣城公堂喊冤,終於救出王定保。

二、姊妹易嫁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素花、素梅是姊妹倆,素花自幼與牧童毛紀訂婚,長大後,因嫌毛紀貧窮,竟在迎娶之日,不顧舊日情義,拒絕前去完婚。素梅激於義憤,並感毛紀忠誠,願代姐出嫁,在上轎時,她知毛紀已得中狀元。此時素花羞愧難當,後悔不己。

三、雙玉蟬

眾所周知呂劇起源於山東 但起源於山東哪裡呢?在學界仍眾說紛紜

少女曹芳兒因父酒後失誤,被以玉蟬為聘,許配給尚在襁褓之中的沈夢霞。沈父去世,族長逼芳兒以姐弟名義撫養夢霞,長大完婚。芳兒歷盡辛酸,傾心撫養。十八年後,逃難途中,芳兒與夢霞被沈友呂翰林收養。不明前因的夢霞,與呂家小姐碧雲互生愛慕,暗定終身。夢霞考中狀..

你還知道呂劇的哪些小知識點呢?歡迎分享留言哦(本文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