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步兵班和日軍步兵班綜合實力差距大麼?

軍武文齋


我想,看過HBO那本《太平洋戰爭》的哥們會對瓜島戰役中有這麼個片段,美軍馬潤吐槽陸軍拿到新槍(M1加蘭德),而自己還在用爺爺輩的M1903大栓。

世紀上也差不多,瓜島戰役發生在1942年8月。陸軍差不多已經完成了M1加蘭德的列裝,而馬潤...要在瓜島戰役結束之後才開始普遍裝備M1,所以直接看早期馬潤和日軍的班組對比就好。

上面這張圖是馬潤晚期的,已經裝備了加蘭德。所以把加蘭德換做M1903就差不多是早期馬潤的配置,一個班分三個組+一個班長,班長帶M1卡賓(早期是湯普森)每個組四人,一個組長+一個步槍手+一個槍榴彈手+一個自動步槍手(BAR) 。

而日軍的話 三個3人步槍小組、一個4人機槍組、一個班長,當然還有不佔編制的擲彈筒(不過正常來說,擲彈筒是排屬的火力班)


所以,即便是美軍馬潤早期只有爺爺輩的1903。但是三把BAR的存在以及槍榴彈壓制還是穩壓日軍一頭的。而日軍只有一挺輕機槍、早期的步槍也還是6.5mm的三八。


瘋狗的輕武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陸軍第25軍在山下奉文(時任陸軍中將)率領下,登陸馬來半島,橫掃了東南亞的英美荷等西方國家的軍隊,名將麥克阿瑟倘若不是乘早從菲律賓逃之夭夭,絕對將成為日軍的戰俘。

當時,美軍步兵班裝備的槍械,與日本步兵槍械相比較,並不存在什麼技術優勢,雙方可謂旗鼓相當,撇開其他因素,唯有技戰術性能好的一方,才能打敗對手。

美軍步兵班僅裝備1把20發彈匣供彈,配有兩腳架的M-1918A1勃朗寧自動步槍,由於美軍歷來都沒有正式裝備輕機槍,事實上是將此槍當作輕機槍來使用的,7.5公斤的重量,兩腳架的配置,有外界以為此槍就是一挺輕機槍。

此外,美軍步兵手中裝備的都是M-1903式春田步槍,口徑7.62毫米,5發彈倉供彈,就是一把需要拉大栓的手動步槍。

日軍步兵班裝備基本上是以三八式栓動步槍為主,口徑6.5毫米,採用5發彈倉供彈,有效射程450米,槍身較長加上30式軍刺,非常適合日本軍人拼刺刀,為了有效對付日軍玩命的板載衝鋒,美軍給士兵配發了M-1919A1科爾特11.43毫米大口徑手槍。

班組支援和輸出火力,是1挺歪把子輕機槍,口徑6.5毫米,與三八式步槍的子彈通用,每個步兵攜帶的120發子彈中,有一半即60發提供給歪把子輕機槍使用。

採用6只5發彈夾,一次性壓進漏斗,實施連發射擊時,由於供彈機構比較複雜,需要副手定期給子彈和機匣刷油,保證歪把子輕機槍的正常射擊。

因此,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步兵班的制式裝備並不比日軍先進,加上日軍單兵的技戰術性能,普遍優於美國大兵,在雙方步兵槍械大致對等的態勢下,射擊和拼刺水平都在美軍之上的日軍,就常常擊退美軍,美軍兵敗如山倒。

1942年,瓜島戰役結束以後,美軍才開始換裝,步兵班裝備了1把M-1903A3式春田步槍,具有高精度槍管,改良型槍托, 2.5倍觀瞄鏡,成了一把精準射擊步槍,也有人稱其稱為狙擊步槍。

班長則換裝了一把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的M-1湯姆遜衝鋒槍,口徑11.43毫米,具備短小輕便,射速高,火力猛的特點。

其他步兵換了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這把槍是二戰名槍,被巴頓將軍譽為二戰最好的一把步槍,是美國大兵的象徵,憑藉此槍強大的火力,打敗了日軍手中的三八式步槍和德軍手中的毛瑟98K。

此槍口徑7.62毫米,採用8發漏夾彈倉供彈,有效射程將近800米,是威力巨大的一把半自動步槍,足足領先日軍三八式步槍和德軍毛瑟98K手動步槍一代。

換裝的美國步兵班火力如虎添翼,遠在以栓動步槍為主的日軍之上,為了有效對付日軍,美軍增加了一挺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一具M-3火焰噴射器,加了一把15發彈匣供彈的7.62毫米M-1式卡賓槍,美軍步兵班的火力,足以吊打日軍。


國平軍史


這是《風語者》劇照,這實際上是美軍換裝完畢後的裝備了,影片的背景是1944年6月的“塞班島戰役”,而美國陸軍和陸戰隊在1943年2月份“瓜島戰役”結束後全面換裝,從圖片裡可以看到尼古拉斯.凱奇拿的是“湯姆森”衝鋒槍、“納瓦霍人報務員”用的是M1卡賓槍、至少有4名其他陸戰隊隊員拿著M1918A1自動步槍(當輕機槍用),剩下的拿著“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到了1944年的美軍陸戰隊一個班有13個人,班長拿著“湯姆森”或者M3衝鋒槍,另外12個人分成4個作戰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武器為:一支M1918A1自動槍和兩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甚至還要配備一名使用“春田狙擊步槍”的狙擊手,這樣強大的火力完全碾壓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的日軍步兵班。


《風語者》當中日軍步兵班的火力配置,當時日本步兵班的人數也是13名,主要武器就是“三八槍”和九六/九九式輕機槍,但一個班只有一挺。

日軍步兵班直到戰爭結束武器裝備也沒有什麼變化,在太平洋戰爭剛爆發時與美軍步兵班裝備沒有太大差距,當時的美軍步兵班也只有一支M1918A1自動步槍,其它人拿的都是“春田”栓動步槍,當時雖然有部分連隊使用“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但是全軍沒有普及…也是到了1942年6月份陸軍大部分換裝完畢,陸戰隊是在1943年2月份才換裝完畢,同時,配備了衝鋒槍和M1918A1的數量…這才佔有了明顯優勢。



《風語者》當中一名陸戰隊員居然拿著一支“溫切斯特”M1912霰彈槍,這種“大噴子”與鬼子遭遇戰當中是非常管用的!幾十米的近距離要比“三八槍”威力大了很多,而且子彈發射和重新上膛的速度都很快。
這張圖片裡是美軍二戰期間步兵班的裝備,裡面確實有“霰彈槍”,甚至可以臨時配備一支“巴祖卡”火箭筒…總體火力配置水平甩了日軍50條大街!

美軍裝備好、火力強大得益於美國工業能力的強大和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加之華爾街資本雄厚,有錢為步兵班裝備數量多質量好的武器裝備,甚至到了有些變態的地步,同時美國人口基數也要比日本多,這樣就可以放開徵兵數量,美國陸軍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只有168.5萬人,比其他主要參戰國都少了許多,但是美國進入戰時體制後僅過了三年時間陸軍人數就達到了829.1萬人!龐大的軍隊數量再加上先進的武器裝備就是一臺“高效的戰爭機器”!
九九式輕機関銃,有些ZB26 的特點,要比“歪把子”好了一些。

反觀日本,在任何戰爭潛力方面都沒法和美國相比,隨著戰爭的極大消耗,物資儲備也枯竭,更加沒有條件給步兵班更換裝備…步兵班裝備都差距巨大,到了營連或者團以上裝備差距就更大了!二戰就是工業能力和工業產能的較量,沒技術、沒資源、沒產能…甚至人力資源也低,最後只能是戰敗投降。


皇家橡樹1972


經常有些喜歡看戰爭片的朋友問:“電影中二戰期間西方士兵都是突突突的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而日軍的三八大蓋都是那種拉栓的步槍,為啥落後那麼多?”三八大蓋這款槍,在我國可是家喻戶曉的,每部抗戰電視劇中都有很高的上鏡率,但要更正下的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使用的大都是99步槍。

日軍經常發起的“萬歲衝鋒”

99式步槍是日軍針對三八式威力不足而設計的步槍,使用7.7毫米口徑彈藥,因此在威力上有相當的提高,而且延續了三八式精度好的特點,是日軍戰爭後期,特別是太平洋戰場上經常使用的武器。

日軍單兵裝備輕武器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輕武器裝備沒美軍那麼豐富,他們的主要裝備除了99式步槍外,還有:南部 14手槍、94式手槍、99式狙擊步槍、百式衝鋒槍、99式機槍、93式火焰噴射器和100式火焰噴射器、92式重機槍、89式擲彈筒。至於38大蓋和歪把子在太平洋戰爭中已經基本上被99式步槍和99式機槍所取代。

日軍班組

日軍每個步兵班有13人, 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組,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鬥中有時也攜帶步槍,主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99式步槍。另外火焰噴射器和92式重機槍一般是戰時特殊情況下才加強。而衝鋒槍呢?只在戰爭末期少量實驗性的裝備過一些部隊百式衝鋒槍,可以說,日軍的一般步兵連中壓根就沒見過自己的衝鋒槍。

美軍單兵裝備輕武器

這樣的火力在太平洋戰場和美軍死磕當然吃虧了,日軍的栓動步槍是打一槍上一顆子彈。日軍的機槍數目不多,和美軍相比,在步兵班的火力配置方面完全處於劣勢。雙方對戰的時候,坑道里的日軍被美國人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還被美國人推土機和噴火器壓死的壓死,燒死的燒死,吃虧吃大了。而美軍戰爭中後期大規模裝備衝鋒槍,火力也就開始全面壓制住了日軍。再加上美軍後期攻島的時候,在人數上也是佔了絕對優勢。

太平洋戰場

但是好萊塢電影為了展示火爆場面效果,也誇大了西方的火力強度,雖然他們裝備了一定數量的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比如M1加蘭德。但是在二戰初期,美海軍陸戰隊也只是大量裝備了栓動步槍的,比如美國的春田步槍,只是到了後期陸戰隊的裝備才一步一層樓,也不是電影中那樣人人都使用自動和半自動武器。


淚321


實力差距非常大,美國陸軍除了火力稍強一點之外,其他方面完全被日本碾壓。戰鬥素養,戰術協同,作戰意志更是糟到不行。實戰經驗更是跟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數年的日軍天上地下。戰爭初期日本步兵質量優於蘇聯英國與美國,一句話,戰爭初期美軍一個步兵班完全打不過日軍一個步兵班


貓爪鋒利


!.


宇宙大判官


日軍三八大蓋加擲彈筒,中國軍隊就很難扛得住。美軍M1全面碾壓,火力十足。日軍傷亡很大。美軍領先是全面的,日本國力太小,什麼都精打細算。普通士兵在對抗現代化美軍時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