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在《水滸傳》梁山108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就是魯達,喜歡他行俠仗義,該出手時就出手,更喜歡他魯莽外表下,簡單的心,他的智慧以及他的豁達。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在中學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個魯提轄就是梁山108位好漢中的魯達,在他三拳打死鎮關西上了五臺山做和尚之後,寺院的智真長老給了一個跟自己同輩的法號“智深”給魯達,所以魯達又叫魯智深。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智真長老把這個法號給魯達不是隨便給的,在他見到魯智深之後,跟寺院的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可見智真長老眼光非凡,因為在魯達五臺山眾僧人眼裡看來是“形容醜惡,貌相兇頑”,只有智真長老一個人看出了魯達的一生必成正果。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斷送一生好前程

在魯達拳打鎮關西之前,他有一個很好的生活,在官府做一個軍官,每天忙完公事可以三間六社去喝酒;

然而在遇見金翠蓮父女這一攤事之後,一般人的選擇肯定是避而遠之,或者不理不睬,所以直到魯達的出現,他遇到這個事不躲,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事情,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魯達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有一顆俠客的心。

路見不平,我就拔刀相助,這就是魯達內心簡單的想法,他不會去盤算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麼影響,我們可以看看周圍心機很深的人,做事往往算得很周密,把利害一定要算到利大於弊才去做。

如果魯達也是這樣的人,他大概就不會去這樣做了。

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魯達不算計這一點,就是當他了解了金翠蓮父女的事情前因後果之後,回去生氣得連飯都吃不下就睡了,第二天很早就到客店,安排好一切後,等金老父女走了之後,坐在客店前守了四個時辰,就乾坐在那防止客店的人去追他們,可謂是極度的盡心盡責,他完全是把這個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

他去找鎮關西算賬的時候,完全沒想過這樣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只是憑著心裡的一腔正氣就去了;在打鎮關西時,他只是想著教訓一下他,但下手一次比一次重,是因為鎮關西做得事情令他太生氣,所以後來失手將他打死了。

魯達是不是很魯莽?是很魯莽,但他的魯莽不是貶義的,是正義的魯莽,如果沒有他的這個魯莽,像鎮關西這樣的人,不知要橫行霸道欺壓百姓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像金翠蓮父女這樣的人受害。

魯達打死了鎮關西之後,是不是很懊喪?懊喪自己大好的前程沒了?沒有,他只是在想自己要吃官司了,到時進了牢房可沒人給自己送飯,因為那個時候的牢房是不管飯食的,得有人送,所以魯達無依無靠,只能逃亡江湖,從此開始自己尋找安身立命之地的逃亡生涯。

所以我們讀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文章之後,會感到酣暢淋漓,魯達的做法實在大快人心,只要是心裡有正義的人,在看到這樣的行善懲惡的行為之後,都會有一種敬佩之心,因為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像魯達這樣雷厲風行,或者說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即使我們心裡有一顆俠肝義膽。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魯達,魯達,魯莽卻通達

魯達打死鎮關西,讓我們覺得他是一個很魯莽的人,同時,我還要說他也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給角色取名字時,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舉個例子:

桃花山上有兩位大王李忠跟周通,周通是二大王,在桃花村看中了劉太公的女兒,於是想把他娶上山,就選了個良辰吉日,大開排場去迎娶劉太公的女兒;一般的強盜如果看上了某家的女兒想把她霸佔的話,肯定直接就擄走了,甚至更壞的還會把她家裡其他人都殺掉,梁山的108位好漢董平就是這樣的人,在強佔了程太守女兒之後,把程太守一家老小殺得乾乾淨淨。

所以周通從心裡上來說,不是個十足的壞人,我們看周通的名字,“周”就是圓周的周,說明善於轉彎,在魯智深後來干預這個事,跟他講道理時,他懂得轉彎,不是直性子來直接對抗魯智深,這裡當然有魯智深本身武藝高強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周通懂得隨機應變,不是一根筋;

而“通”呢?通就是變通,跟魯達的名字第二字一合就是“通達”啊,所以周通這個名字也暗示這個角色是懂得變通。所以在後來魯智因為看不慣他們去搶人家的東西來送他是,趁他們下去打家劫舍時鬧了桃花山拿走了他們的一些金銀玉器之後,李忠說要去追時,周通說不要去追了,因為他知道追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還會鬧得以後沒法見面。

也正是因為周通這樣的做法,所以後來他們跟魯智深還能再見面一同上梁山。我們常說做事留三分,不要做絕了,周通恰恰就是做到了這一方面。

而魯達的名字,我們解析一下就是即“魯莽”“豁達”,魯莽我們從他三拳打死鎮關西可以看出,通達表現在哪?

就是在他逃亡時,又遇到金翠蓮父女後,與這父女成了親家的趙員外認識五臺山上的智真長老,推薦他去出家做和尚,魯智深聽到這個建議後,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他說自己是個罪人了,能夠又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已經足夠。

要知道做和尚是要犧牲很多東西的,有很多清規戒律的,比如不能吃酒肉,對於魯智深這種大英雄來說,是很難受的,可他欣然接受,毫無怨言。

他心裡豁達,看得開,換做其他英雄,未必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很多人面對這樣的情況,肯定會想著我即使逃亡江湖也不要每天素以素食,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但魯智深沒有這樣的想法,他想通了,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足矣。

所以《水滸傳》的作者在給魯達取名字時,是對這個角色有感情的,說明作者也很喜歡這個角色,所以給他取這個名字,魯莽卻又豁達,簡單又有智慧,所以他的法名就叫魯智深。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患難之中見真情,兄弟情深是魯達

魯達有一個他最看重的兄弟,便是《水滸傳》一開篇說到的那個九紋龍史進。

在魯達上了梁山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之後,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的兄弟現在過得如何,於是去少華山尋找史進。得知史進因為救玉嬌枝被賀太守關進死牢後,毅然決然地一個人獨闖化州太守府,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勇氣。

在狡猾的賀太守使計將他抓住後,他不卑不亢,不僅不害怕賀太守,反而跟他講了很多道理,要讓他從此改惡從善。

當然賀太守這樣的人不會聽他的,於是把他也打入死牢,在死牢裡他與史進相見。

那種患難之中,兄弟相見的場面,難道不令人感動嗎?那種場景,一定是史進潸然淚下,魯達也含淚。

魯達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的人,只要這個人他看得順眼,入了他的法眼,他就會為這個兄弟赴湯蹈火,也再所不辭。

比如他跟另一個大英雄林沖,在林沖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之時,他見董超薛霸不是好人,於是暗中跟隨保護,在董超薛霸於野豬林就要下手害林沖時,他仗義出手,及時相救,並且一路護送。

在魯達救林沖的這段故事中,有很多感人的對話:“兄弟,俺自從和你那日相別之後,灑家憂得你苦。自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打聽得你配滄州,灑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在使臣房內;又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尋說話”。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灑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防救了。灑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裡出門時,灑家先投奔這林子裡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倒來這裡害你,正好殺這兩個!”

作為兄弟的林沖,聽到這句話,心裡該有多溫暖,正是雪中送炭,暗室逢燈,魯達的出現救了他一命。

在魯達救下林沖後,吃過酒食林沖無助地問了一句魯達“兄弟今投哪裡去?”,其實林沖非常害怕魯達馬上走,這樣董超薛霸還會接著害他,所以魯達又說了一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

這才讓林沖安下心來,同時又能見到魯達情深義重的同時也心細,在他人遇到危險或者困難時考慮得很周全。

正是由於魯達這樣的重情重義,才會讓林沖能在惡人手裡逃過一難。

所以在生活中,該交什麼樣的朋友真的很重要,我們常說朋友不需要太多,得一二知己足矣。

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莽夫魯智深,憑什麼最後成佛了?

功名利祿拋身後,超脫世事終成佛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是五臺山上智真長老給魯智深最後的偈語,也暗示了魯智深後面最終的結局。

在魯智深殺了方臘手下大將夏侯成並且活捉方臘之後,宋江特別高興,於是跟魯智深說立了這麼大的功勞,你就從此還俗吧,在京城做一個大官,然後娶個妻子,生個兒子,過一個好生活吧。

魯智深只是說“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於是又說讓他去京師主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能光顯宗風,報答父母啊。

但魯智深又說了一句很傷感的話:“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圖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由此可以看出此時魯智深的心境已經看透世事,要知道南征方臘,梁山108八位好漢十損七八,戰死的59人,班師途中病死的11個!

那些被敵軍殺死的,掉下懸崖摔死的,掉到河裡淹死的,魯智深都看在眼裡,連武松也在戰鬥中失去了一條胳膊,這些都是他的兄弟啊,而他現在身體都還完整,沒有一絲損傷,他已經很滿足,他看透了,也超脫了。

所以他說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回觀我們現實社會,多少人為了功名利祿不惜背叛朋友,尋求上位,而魯智深已經看透這一切,宋朝官場的黑暗,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以前他做一個地方軍官時,他的心境肯定沒有這麼超脫,沒有這麼淡薄。

而當他漂泊江湖,經歷了一幕又一幕生離死別之後,他終於看開了,真正的修行,就是在經歷之後,放下世俗的東西,讓自己的心得到超脫。

有一天在他與武松在寺院中聽到浙江的潮水聲之後,他以為是戰鼓響了又要打仗了,於是拿起禪杖就要出門時,寺院的和尚攔住他問他師傅去哪裡,他說戰鼓響了我要去打仗,和尚說不是戰鼓響,是這個地方的潮水聲。

魯智深豁然開朗,方才領悟智真長老給他的四句揭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於是他問和尚什麼是圓寂?和尚說圓寂就是死。

於是魯智深終於寫下幾句話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佛”。

魯智深在寺院坐化成佛。

給他做葬禮的大惠禪師給了他一個很高的評價“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給了足夠高的肯定。

縱觀魯達的一生,是行俠仗義的一生,對於與自己無關的平民百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於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對於自己,淡泊名利,超脫世俗。

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魯達的一生帶給我的思考,是我讀過水滸之後,最大的一個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