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剑情深,婉转不屈的汉宣帝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即皇帝位,时年17岁,他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嫡孙。前文已说明,汉宣帝是姨爷爷霍光选中的。汉宣帝即位之前长期在闾阎之间,尝遍人情冷暖,爷爷与父亲的悲惨经历给了他很多人生启示。虽然汉武帝去世后曾嘱咐要好好收养他这个皇曾孙,但世事人情总炎凉,好在掖庭令张贺念及戾太子故情,不时资助,并张罗给他娶媳妇。好人家的姑娘不同意,只得求其次,娶了暴室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因丈母娘不同意,还费了点周折。公元前75年刘病已娶妻,后一年生子刘奭[shì],也就是汉元帝。

汉宣帝继位后,立皇后成了难题,原因就在于霍光也有个女儿。官员们议论,按家庭出身,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更合适,霍光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拍拍他的马屁有好处。在朝廷内外议论间,汉宣帝已经做了选择,只不过17岁的他出手相当老练。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诏求微时故剑”,让大家寻找他那把贫贱时的宝剑。言外之意相当明显。大臣们当然领会了皇帝意图,马上改口,全都建议立许平君为皇后。这一情节后来被人引申,叫做“故剑情深”,形容不忘旧爱。其实情深与否不知道,汉宣帝老练不屈的性格倒是看明白了。

汉宣帝立许皇后之后,为了“表彰”霍光在三代政权交接期间的功劳,增封霍光一万七千户,另一方面也对没立霍成君为皇后给个安慰。霍光此时明白了皇帝的意图,随后“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一推一挡都是假动作。汉宣帝此后对霍光更加“礼让”。

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公元前71年,许皇后暴崩。当时许皇后刚生完孩子,被女医淳于衍用附子毒死(中药附子含有乌头碱,孕妇禁用)。指使下毒的是霍光的老婆霍显,目的当然是想立自己女儿为皇后。等到案发时,霍光才被老婆告知,史书记载“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犹与。会奏上,光署衍勿论。”言简意赅。史书为了维持霍光的忠孝形象,君臣之间的嫌隙被刻意漏掉,包括有关皇后问题,我不认为霍光没有预谋。有意思的是霍光与汉宣帝唱对台戏在史书中还有一笔,那年正值与匈奴作战,汉宣帝派遣常惠赏赐乌孙贵族,常惠建言趁机攻打龟兹,“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公然唱反调。公元前70年,霍成君终于当上了皇后。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先解除霍光女婿、外甥女婿、孙女婿兵权,随后又将霍光儿子封为大司马,不带印绶,相当于明升暗降,变相解除兵权,同时改革上书制度,大臣直接向汉宣帝报告,绕过了领尚书事的霍光和霍云。霍家子弟全部被架空,狗急跳墙,但老练的汉宣帝先下手为强,公元前66年,霍氏子孙被彻底清除。霍皇后被废,十二年后自杀。

王昌龄在《行路难》中写道:“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两任皇后都因政治而死,岂不叹哉!

附《行路难》 唐朝 王昌龄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

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