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無一個愁字,卻道盡愁意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可能作為一位皇帝,李煜任憑自己的王國被宋兵踩碎卻束手無策,自己還被當做人質抵押在汴京直到去世,這是有一些悲哀。

“千古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無一個愁字,卻道盡愁意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被稱為“千古詞帝”。

前期的他主要還是留戀在宮中的愛情故事和男女愛念之間。這個時期的題材收到溫庭筠等的影響,有著花間派婉約柔美的風格。

後期的作品主要都集中在亡國之後,風格多樣,感情真摯。虞美人更是迤邐的絕命詞。今天說說李煜最炫技的一首詞:全篇無一愁字,卻道盡愁意,值得細細品味。

“千古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無一個愁字,卻道盡愁意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是那麼遠,天是那麼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菊花開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悠悠明月照在簾子上,隨風飄飄然。

這是一首抒發思婦難以割捨對離人的深厚思念的詩,該詞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於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

創作背景:

後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但也有一些抒發悲愁情緒的作品,沒有後期複雜的情感,只是通過寫詞即興抒發內心的情感,《長相思·一重山》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千古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無一個愁字,卻道盡愁意

上片以山起,一重山,兩重山,以一、兩起筆,卻以重相接,言少而境多,由一重山看向兩重山再看向遠處人煙稀少的寒冷高山,由眼可目集之處展開疊加到遠處難以眺望的荒野寂寥的山水秋意畫卷。

煙霧迷濛的水面已經是很涼了,再加上一個寒來修飾。不僅寫出了凍人的煙水更襯托出思婦哀怨的複雜心境。等了多久都不能相見,想了很久也沒有歸來,心中充滿了寒寒的感覺。

相思楓葉丹中則又烘托出楓葉坐滿山麓,而思婦日積月累的哀思又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

下一句“菊花開,菊花殘”寫景也寫時,菊花開了又殘,一秋盡在相思中走遠。而花開無人賞,花落無人掃,只餘相思的人對著菊花瘦。

最後一句“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雁從北方來,南歸故地,而遠行的人呢,卻還在重山這外,至至今未還,只有一簾風月伴著詞人寅夜獨坐,很生動的將思婦內心的惆悵又從側面襯托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