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作为水面作战舰艇重要的武器之一,

舰炮不可或缺的。相对于陆军火炮,舰炮的科技含量非常之高,有军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在所有能独立研制武器的国家里,能独立研制舰炮的国家数量是最少的(甚至少于能研制鱼雷和核武器的国家)。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舰炮的国家只有美,中,俄,英,法,意,瑞典,荷,瑞士等九个国家;而其中能研制大口径炮(100毫米及以上)的只有美,中,俄,意,英,法六个国家。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现代化舰炮门槛非常高

做为能独立研制大口径舰炮的六个国家之一中国是唯一 一个非欧美传统工业军事强国;也是亚洲唯一 一个能独立研制大口径舰炮的国家而从仿制到弯道超车,我国大口径舰炮的发展史相当有代表性。

当解放战争进入49年之后,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的。对国民党的腐败和反动早已深恶痛绝的部分国民党海军人员陆续起义,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重庆号巡洋舰

在1954年中苏两国就购买海军装备签订专门的协议前,新中国海军装备的水面舰艇主要是以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舰艇为主(还有部分从香港渠道购买的英国舰艇),包含大量的旧日本海军舰艇和少量美制和英制舰艇最大的舰炮人民海军建军前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装备的英制双联装152毫米舰炮。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电磁炮服役前),我海军最大口径的舰炮。同时也是二战后亚洲各国到目前为止口径最大的舰炮之一

另一个为前苏联送给印尼的“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主炮口径同样为152毫米)。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重庆号的152毫米主炮是迄今为主新中国海军最大的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前苏联送给印尼的火炮巡洋舰装备的也是152毫米舰炮

重庆号由于诸多原因并没有真正在新中国海军服役。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最大口径舰炮其实是旧日本海军的“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径)火炮,比如当时我军的主力舰艇南昌舰上就装备了该型舰炮,其中前主炮为双联装,后主炮为同型单管炮(该型火炮也装备于当时海军其它的旧日本舰艇)。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图中红圈处为“十年式”120毫米火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军博展出的同型号火炮

PS:南昌舰在改装完毕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是抓捕越境捕鱼的日本渔船,在52年和53年的两次行动中,南昌舰配合友舰,共抓获越境日本渔船达15艘。

南昌舰后于1952年换装了两座

苏制B-13型单管130毫米(50倍径)舰炮。该炮也是随后引进四大金刚的主力武器(自此,中国海军舰炮的最大口径固定在了130毫米)。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苏制B-13型单管130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四大金刚使用的也是B13型130毫米舰炮

该型舰炮是前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研制的驱逐舰主炮,秉承了前苏联一贯的“结实耐用,威力大,科技含量低”的特点。采用半封闭式炮塔,妥妥的纯手工操作,非常适合建国初期我国军事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的国情。最大射程为25公里;由于弹丸采用分装式设计药包式发射药,因此射速较低,每分钟射速仅为6~8发,远低于同期美制127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结实耐用威力大,科技含量低,纯手工操作

该型火炮还大量用于当时海军的老旧舰艇的改造(比如上面提到的南昌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改装苏制B-13型单管130毫米舰炮的南昌舰

苏式B-34型100毫米舰炮/61式100毫米舰炮

在对大量老式舰艇的改装过程中,由于部分舰艇排水量偏低,130毫米舰炮重量偏大,故引进了前苏联的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进行改装。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改装苏式B-34型100毫米舰炮的南宁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改装苏式B-34型100毫米舰炮的长白舰

后来国内便对其进行了仿制,研制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61式100毫米舰炮 ,采用56倍口径。与B13一样,61式同样是一型纯手工操作的舰炮,不过比B13先进的是,61式采用了一体式全金属弹壳炮弹,射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2发/分。该炮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最大射程可达22.5公里。除了用于改装老旧舰艇,还被用于成都级护卫舰65型火炮护卫舰江湖I型导弹护卫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纯手工操作的61式100毫米舰炮

成都级护卫舰仿制于前苏联里加级火炮护卫舰,是我国第一型自行建造的大型水面舰艇。主炮为仿制于苏式B-34型100毫米舰炮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全舰共装备了三门,采用的是

“前二,后一”的布局。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成都级护卫舰

65型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第一型护卫舰。该型护卫舰同样是为了解决我军护卫舰有无的问题,采用了全套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该型舰是一款

纯火炮护卫舰,同样装备了三门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不过在布置上,正好和成都级反过来,采用的是“前一,后二”的布置。而且该舰由于排水量太小,在服役生涯中也没有改装反舰导弹(这一点也和成都级相反)。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65型护卫舰

65型护卫舰虽然没能改装反舰导弹,但该舰却有着成都级拍马都赶不上光辉历程,那就是参加了1988年3月14日的赤瓜礁海战。在该次海战中,65型护卫舰南充号身先士卒,率先开炮,前主炮首发便命中了敌船的机枪位置,仅用时4分钟便击沉了越方604船。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65型护卫舰南充号

此外,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款原生导弹护卫舰江湖级最开始也采用的是61型100毫米单管舰炮,这批江湖级被称为江湖I型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江湖I型采用的是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

该型火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驱逐舰——051型驱逐舰的配套火炮,该型火炮是66式130毫米双管岸防炮舰载版本66式130毫米双管岸防炮是我国在参考了前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CM-2-1型58倍径双联130mm舰炮基础上研制的一款重型岸防炮,6发炮弹可以瘫痪一艘3000吨的战舰,是一款威力巨大,价廉物美的反登陆神器。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66式130毫米双管岸防炮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外观上与66式130毫米双管岸防炮几乎一模一样。双管射速可达30发/分 ,最大射程27公里,配备了杀伤爆破榴弹,半穿甲弹,通用照明弹等多种弹种。该型舰炮威力大,而且有较好的自动化能力和射击精度。而且继承了苏式舰炮极佳的可靠性,除了常规的全自动射击模式外,还可以选择半自动射击纯手动射击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76式舰炮是051型驱逐舰的主力舰炮

不过该炮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考虑到人工装填的问题,该型火炮的体积和重量极大,重量高达80吨(仅次于海军现代级的AK130舰炮)。此外,外观

隐身性差,自动化水平也不能满足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需求,目前已经全部退出现役,被更先进的79A型100毫米双管舰炮取代。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体积庞大的76式舰炮

79式100毫米舰炮系统/79A式双100毫米自动炮

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作为我国的

第一代导弹护卫舰053K和053H)的配套武器,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6月完成首批样炮的试制工作,1985年6月设计定型。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搭载79式双100毫米舰炮的053K导弹护卫舰

79式100毫米舰炮是我国真正独立自主研制的一款舰炮,也正是这款舰炮,使我国正式跻身少数能设计生产大口径舰炮的国家行列

。该炮全重为37吨;双管射速为50~60发/分;最大射程为22.5公里。同样实现了全自动化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79式100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79式100毫米舰炮后视图,可以看见供人工操作的舱门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79式100毫米舰炮全自动射击

该炮主要装备于053系列护卫舰(包括“江东级”,除开“江湖I型”之外的“江湖级”和“江卫I级”

三个大的子系列,是我国海军中装备门数最多的大口径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79式舰炮的江湖II型护卫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79式舰炮的江湖III型护卫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79式舰炮的江卫I型护卫舰

79A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是79式的大改型号,是中国第一种按西方标准改造的舰炮,在射速和火炮威力不变的基础上,大幅度

缩小了炮塔体积和重量;同时该炮的电子系统也有较大的改进。外观上摆脱了俄式舰炮庞大粗糙的外形79A舰炮采用过两种外壳方案,最早采用的比较圆润的外观设计,但隐身性能较差;后续则采用了多棱角设计,隐身性能非常优秀。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早期的79A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采用了隐身外壳的79A舰炮

79A舰炮主要安装于江卫II型护卫舰,052型驱逐舰和051B型驱逐舰上(部分早期安装的为非隐身版本,不过在后续改装中换上了隐身设计的外壳);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深圳舰最早采用的也是费隐身外壳的79A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近处的江卫II采用的是隐身外壳的79A舰炮,远处的采用的是非隐身外壳的79A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两次改装后的深圳舰仍然采用隐身外壳的79A型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用于老舰改装的79A隐身舰炮

法制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舰炮

改革开放后,随着与西方技术交流的频繁,新的技术和军事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在经过慎重研究和考虑后,中国决定从法国引进

“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舰炮”技术,以便设计生产全新的100毫米舰炮来作为第二代驱逐舰的主力火炮。该型火炮是法国上一代100毫米舰炮的紧凑型号,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重量体积大幅度减少,重量只有17吨,适装性能非常好。对海最大射程17.5公里,对空最大射程8公里,射速高达90发/分。

当时引进的一部法制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自动舰炮被安装于544号四平舰上面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法制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舰炮的四平舰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

该炮是法制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舰炮的国产型号,性能指标与原型相当,不过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国产新技术,技术水平有相当的提高。不过据说该炮的作战效能,尤其是防空上落后于引进的俄制76毫米舰炮。在装备寥寥几艘舰艇后便被国产化的76毫米舰炮取代。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可见侧面的维护舱门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目前仅装备于052B型驱逐舰,051C型驱逐舰,052C型驱逐舰和054护卫舰。而且随着这些舰艇的后期改进,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将完全退出海军。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的054护卫舰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装备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的052B驱逐舰

俄制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

该炮随现代级驱逐舰引进中国,也是国产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的仿制原型。该炮是典型的苏俄风格,“粗狂庞大,火力猛,可靠性高,适装性差”。其重量高达90吨,而且整个系统需要穿透6米以上的甲板空间,只适合8000吨以上的大型军舰使用。双管射速高达70发/分,远远超过美国的127毫米舰炮,最大射程高达29.5公里,单位时间弹药投送量世界第一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射击中的AK130

在可靠性方面,该炮可选择火控雷达控制实施全自动射击;也可依靠光学瞄准具实施半自动射击;甚至还可使用全手动模式射击。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该炮的可靠性,不过这也带来了高达90吨的重量和隐身能力奇差的问题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AK130的雷达反射面积高达36平米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高达90吨的重量

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低配版)/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完整版)

该炮是我国独立研制的新一代大口径舰炮,主要用于装备国产新一代大型导弹驱逐舰。该炮借鉴了

俄罗斯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的成熟技术,不过从适装性考虑我国的052D神盾舰排水量在7000吨左右,不到8000吨,对舰炮的体积重量有很高要求),摒弃了AK-130的双管设计,采用了主流的单管设计。重量和体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全炮重量仅50吨。射速40发/分钟,最大射程29.5公里。还首次具备发射火箭增程制导炮弹的能力,射程过百公里。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是新一代驱逐舰的标配

该型火炮有两款一款是052D神盾舰使用的阉割版,由于载舰(052D)吨位较小,舰艇内部空间紧张(052D的空间利用率非常高,远超过同吨位的西方舰艇),没有采用标准的双路供弹系统,而是采用了单路供弹单路供弹在遂行单一任务时,并无任何影响;但在射击中如果遭遇突然状况,需要进行弹种切换时,由于所有弹种都在一条弹路上,需要把多余弹药打完才能发射另一种弹药;不仅增加了“无谓的消耗”,还由于多出来“弹种切换的时间”,很有可能会延误战机),且炮口加装了制退器,对射击精度也会有一定影响。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052D装备的阉割版130舰炮,炮口的制退器非常明显

另一款就是055万吨大驱采用的完全版,采用双路供弹双路供弹可以在射击中快速进行任务转换,且由于双路供弹两边可以挂载不同种类弹药,转换时不需要进行弹种识别,灵活性高,能有效减少弹药损耗,也不会贻误战机

),并取消了炮口制退器。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055装备的完整版的130毫米舰炮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放大图片可见055的130火炮没有炮口制退器

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是我国在舰炮研发领域终于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摘得了军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但是一向志在星辰大海的中国,怎么忍受一直在后面追赶别人的脚步呢!在舰炮的终结进化——电磁炮方面,中国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实现了领跑逆袭。

新中国海军大口径舰炮发展史——从奋起直追到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就是这么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