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祕密法寶”

二戰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而蘇德戰爭又是整個二戰最慘烈的戰爭。從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2日,蘇德兩國進行了空前慘烈的廝殺,最終蘇聯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烏拉!”在損失巨大的蘇軍為何能扭轉乾坤打敗德軍呢?原因蘇聯有以下十大“秘密法寶”!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戰歌

在中外音樂史上,曾經有一些歌曲產生過無比巨大的震撼力,他們彷彿一顆精神原子彈,它所釋放的能量,會長久長久地在人類的心靈中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與德國的軍歌相比,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有一種健康、明朗、積極向上的格調。《神聖的戰爭》莊嚴、雄壯,《莫斯科保衛者之歌》昂揚、豪邁,《喀秋莎》清新、明快,……這些從內心深處、從遼闊的大地、從充滿光明和希望的生活中流淌出來的歌聲,具有永恆的魅力。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第三天,蘇聯詩人列別傑夫・庫馬契發表了詩作——《神聖的戰爭》。第四天,蘇軍紅旗歌舞團的亞歷山大羅夫為此詩譜曲。第五天,紅旗歌舞團在莫斯科白俄羅斯車站演唱這首歌,為奔赴前線的紅軍戰士壯行。“起來,巨大的國家,做決死鬥爭,要消滅法西斯惡勢力,消滅萬惡匪群……貢獻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衛親愛的祖國,偉大的聯盟!讓高貴的憤怒,像波浪翻滾,進行人民的戰爭,神聖的戰爭!”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1941年12月27日,蘇聯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在古比雪夫完成了《列寧格勒交響曲》第七交響曲,題獻給被圍困中的列寧格勒——為了鼓舞蘇聯人的士氣,擔任消防隊員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創作了這部不屈的樂章,為了保障演出正常進行,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在全市徵集臨時樂手,空軍穿越德軍防線運來總譜,陸軍更是以密集火力將敵炮打啞。

1942年8月9日,蘇聯決定在列寧格勒公演第七交響曲。當時這座城市已經被德軍圍困一年,平民每天能得到的唯一的食物,是125克摻鋸末的黑麵包。為了組成一個完整的樂隊,奄奄一息的音樂家們或者從昏黑的公寓被抬出來,或者從炮火連天的前線趕回來。為了贏得安靜的演奏時間,蘇軍在演出前對德軍進行了猛烈的炮擊。隨即人民走出掩體,走上大街,聆聽廣播轉播的音樂。演出結束後,樂隊全體虛脫,不少人暈倒在地,但是演出極大地激發了列寧格勒人民的鬥志。在880天的圍困戰中,列寧格勒人餓死64萬,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卻始終沒有投降。

《列寧格勒交響曲》這支深刻表現蘇聯人民對法西斯侵略者憤怒與反抗的正義之聲,響徹這座城市的上空,鼓舞著人們戰鬥到最後一刻。肖斯塔科維奇在接受電臺採訪時說:“

希望聆聽我講話的列寧格勒人樹立這樣的信念:我們的城市一切如常,我們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屈的列寧格勒人反抗德軍圍困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雖然德軍空中火力經常對拉多加湖一帶不斷襲擾,蘇聯從這裡通往列寧格勒的運輸線卻未完全中斷,列寧格勒人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奇蹟般地開闢了一條冰上公路,通過這條惟一與外界相聯的“生命之路”運進糧食和軍火,運出傷員,戰勝了嚴寒與飢餓,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的企圖。

——閱兵

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會戰的關鍵時期。180多萬德軍,1700多輛坦克,1390多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業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德軍先鋒機械化部隊最近距莫斯科僅有25公里了。

為了鼓舞蘇聯士兵的士氣,斯大林等蘇聯高層毅然決定:傳統的十月革命節閱兵照常舉行。1941年11月7日,在莫斯科,數十萬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部隊,邁著雄健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了最高統帥們的檢閱,隨後就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莫斯科盛大閱兵儀式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一個蘇聯軍民創造的“冬天神話”。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斯大林慷慨激越的演講響在他們的耳際:“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的先輩——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這次大閱兵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經過浴血奮戰,蘇軍頂住了德軍的進攻,並於12月轉入了反攻。

——勳章

蘇聯是非常重視軍人榮譽的國家。即使在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裡,蘇聯也沒有忘記對英雄們進行獎勵。蘇軍的勳章種類之多,製作之精美是世界罕見的。

戰中,蘇聯設有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勳章、葉卡捷琳娜勳章、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安娜勳章和喬治勳章、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紅旗勳章、鐮刀錘子獎章、榮譽勳章、衛國戰爭勳章、二級衛國戰爭勳章、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一級庫圖佐夫勳章、二級庫圖佐夫勳章、亞歷山大・蘇沃洛夫勳章、保衛莫斯科獎章、保衛列寧格勒獎章、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攻克柯尼斯堡獎章、攻克柏林獎章、解放華沙獎章、戰勝日本獎章、朱可夫元帥紀念勳章、紅星勳章、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獎章、勝利勳章和個人勇敢獎章等。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衛國戰爭中向個人授勳超過3500萬人次,向部隊授勳10900多次。列寧勳章,是蘇聯的最高勳章,白金質地,戰爭中共授予8800枚。蘇聯英雄金星勳章,黃金質地,共授予11603枚

1943年11月設立的勝利勳章,紅色五角星用紅寶石打磨而成,五角星的光芒是用鑲嵌著鑽石的白金製成,勳章中部的圓盤用白銀製成,中間的圖案和文字則是用鑲嵌著鑽石的黃金製成,鑽石數量從174顆到180顆不等,莊重華貴。蘇軍對於勳章的保管和授予極為認真。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第64集團軍人事主任丟失了一個裝有40枚紅旗勳章的箱子,蘇軍就像丟失了重要作戰計劃那樣,馬上大舉追查。箱子最後找到,只有1枚勳章不見了,人事主任隨即被送到了懲戒營。

——軍旗

軍旗意味著生命、靈魂,只要部隊在,軍旗就必須在,即使部隊不在了,軍旗也不能丟。

在蘇軍中,軍旗是神聖的。部隊成立的時候,由最高蘇維埃授予軍旗,以後該部隊獲得的全部勳章均應掛在戰旗之上,如果在戰鬥中丟失,部隊主官要被送上軍事法庭。

蘇聯有一部電影,名為《他們為祖國而戰》,其中有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片段,那就是在蘇軍的一個兵團背打光之後,由於並沒有將軍旗遺失,而是被帶了出來,於是,靠著這面軍旗,這支部隊很快得到了兵員的補充,並得以重建,最後還成為了一個英雄團。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24師是蘇軍老部隊,因為在國內戰爭中表現出色,獲得授予薩馬拉・烏里揚諾夫斯克鐵軍師的稱號。衛國戰爭期間,該師突圍的時候將軍旗丟失,師長、政委被處決或者流放,部隊番號撤銷。1944年,紅軍又打回了原來突圍的地方,當地的農民告訴他們,有一個紅軍軍官犧牲的時候緊緊抱住一面軍旗。紅軍找到了烈士的遺體,一看軍旗,正好是24師的軍旗。於是,軍旗被送到後方修復,24師重新組建,從此戰功卓著,一直打到了柏林,但是始終無緣“近衛軍”稱號,原因就是他們曾經丟失過軍旗。

——近衛軍

1941年9月18日,蘇軍在葉利尼亞戰役中擊潰了德軍,取得了衛國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發布第308號命令,把戰功卓著的4個步兵師改稱近衛師,1690年彼得大帝創立的近衛軍重新回到俄羅斯大地上。近衛軍官兵均佩戴“近衛軍”胸章,擁有最好的武器,最高的薪金,從事最艱鉅的戰鬥任務。蘇軍規定,近衛軍的軍官領取一倍半的薪金,士兵則是兩倍。為了維護近衛軍的威信,蘇軍明確規定,近衛軍不能用來打雜,在進攻時必須用於完成最重要的任務,防禦時則用於反突擊。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根據《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記載“截止到1945年5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榮獲近衛軍稱號的計有:1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6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117個步兵師、9個空降兵師、17個騎兵師、6個炮兵師、53個航空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7個火箭炮兵師、13個摩托化步兵團、3個空降兵團、66個坦克團、28個機械化團、3個自行火炮團、64個炮兵團、1個迫擊炮旅、11個殲擊反坦克炮兵旅、40個火箭炮兵旅、6個工程兵旅和1個鐵道兵旅、1個築壘地域、18艘戰鬥艦艇和許多軍(兵)種部隊”。

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凡榮獲“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兵團和軍團,同時也均被授予“近衛軍”軍旗。在軍旗旗幅中間用金線加繡列寧像和“為了我們蘇維埃祖國”、“蘇聯”字樣,旗杆上掛有近衛絛帶,旗杆頂端為金屬質扁矛,在扁予空心處有鐮刀、錘子和五角星。

——新裝

1943年1月,蘇軍決定換髮新軍服,指揮員原來的大紅領章被象徵俄國軍官傳統的大肩章所取代,原來代表工農的樸素軍服煥然一新。在這緊張的戰爭時期,為了讓軍官穿上真正像樣的軍服,蘇聯專門向英國定購了禮服肩章用的金穗。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禮炮

1943年8月5日,為慶祝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的解放,斯大林決定按照俄羅斯古時候的傳統,在莫斯科以124門火炮齊鳴12響,同時燃放禮花。從此以後,紅軍每當取得一次重要勝利,隆隆的禮炮聲就在莫斯科響起。18天之後,紅軍攻克哈爾科夫。哈爾科夫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經在蘇軍和德軍之間數度易手,為此,禮炮改為224門火炮齊鳴20響。在鳴放禮炮前,蘇聯所有的廣播電臺轉播最高統帥部的嘉獎令,播送嘉獎立功的部隊番號和指揮員。有一次,嘉獎令播出時提到了烏克蘭第1方面軍,卻漏掉了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的名字,斯大林立即下令重新廣播。隨著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莫斯科的禮炮越來越頻密,規模也越來越大。1945年5月9日慶祝戰勝德國時,莫斯科1000門火炮齊鳴30響。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十一抽殺律

重獎的反面是重罰,蘇聯對投敵、動搖的人毫不留情。1942年9月,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戰中,德軍霍斯的裝甲集團軍所向披靡,蘇軍節節後退。一個步兵師因為逃亡人員過多,師長下令全師列隊,在訓話之後,他舉起手槍,走向前排,挨個數數,每數到十,就把士兵當場槍決,直到把彈匣中的子彈全部打光。對古羅馬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十一抽殺律,一種專門針對臨陣脫逃的部隊的刑罰。

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內務部隊總共處決了13500名軍官和士兵。二戰期間,僅從檔案記載的數據統計,被蘇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官兵有15.7萬人。

鐵血二戰,蘇軍打敗德軍的十大“秘密法寶”

——簡單耐用的武器

在軍備上的勝利,首先是武器哲學的勝利。蘇聯武器製造業有一個名言:能大量生產和適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這在二戰那種大規模戰爭中的確是如此。

歷時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是空前絕後的機械化戰爭,蘇德雙方都投入了成千上萬的坦克、飛機、大炮,都是鋼鐵洪流的鐵血較量。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大量生產簡單、可靠、耐用的武器,特別突出“簡單的武器就是好武器”的觀點,在經濟實力、科技水平不如敵時,能在數量上對敵人形成優勢。

在1942年,蘇聯的工業生成能力不到德國的三分之一,但軍火產量卻是德國的4倍。在此年,德國製造了0.6萬輛坦克,而蘇聯生產了2.4萬輛。在兩年多時間裡,德國生產了1800輛“虎”形坦克和5500輛“豹”型坦克,蘇聯卻生產了5萬多輛T-34坦克,雖然德國的坦克製造工藝精密、操作方便,光學瞄準儀器和防護設備都很先進,但其成本高、耗時長,其平均價格是蘇聯T-34坦克的5倍。蘇聯人甚至把農用拖拉機加上廢鋼板、木板、橡膠,改裝成N-I坦克,大批量地投入戰場。在雙方大規模的坦克交鋒中,最終是蘇聯的鋼鐵洪流佔了上風。

戰爭爆發後4個月,蘇軍損失了1萬多架飛機。蘇聯人缺鋁,於是生產了大批用“斧頭砍出來的飛機”,機身蒙皮是西伯利亞樺木膠壓層板;機翼是木質機構,翼身是油布蒙皮。蘇聯的木頭飛機可勉強與德國鋁製飛機作戰,致命弱點是比較脆弱,使用壽命只有200個小時,而德國人的鋁製飛機能使用幾千小時。但是蘇聯人計算過,在空戰頻繁且損失巨大的戰爭中,平均1架戰鬥機的使用壽命不到100個小時,耗巨資生產成本高昂、結實緊密的鋁製飛機其實是一種浪費。德國人嘲笑蘇聯人的“膠合板飛機”不堪一擊,但後來發現對方的飛機密密麻麻,實在太多了,自己的鋁製飛機根本不夠用。結果,到1943年,蘇聯人靠海量的木頭飛機奪回了制空權。

——大縱深戰術

大縱深戰術是戰役軍團的一種作戰形式。其實質在於,以殺傷兵器同時壓制敵方整個防禦縱隊,在選定防向上突破其戰術地幅。然後將發展勝利的梯隊(坦克、摩托化步兵、騎兵)投入交戰,並以空降兵實施機降,迅速將戰術勝利轉變為戰役勝利,以求儘快達到預定的目的。

1929年,蘇聯紅軍的作戰觀點,即縱深作戰理論,在兩部作品中得到了具體體現。這兩部作品是1929年的野戰條令和《現代軍做作戰本質》。縱深作戰的目的是突破敵人所有的戰術防線,並推進到大約10-15公里的縱深。特里安達非洛夫認為,只有對敵人的前線和整個戰術陣地的縱深同時發起進攻,才有可能突破敵軍防線,並使機動行為變成作戰行動。

為了達成快速突破,在大刀闊斧的攻擊行動中,縱深作戰將在前方和後方同時展開,遠距離的炮兵和空襲部隊將對敵軍後方發起攻擊,由各軍兵種組成的縱深配置的作戰梯隊將對敵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

在實施縱深戰役時,為產生最大的戰術和戰役打擊效果,紅軍制定了四種作戰梯隊:牽制部隊、打擊部隊、推進部隊、空降梯隊的使用程序,這四種作戰梯隊將互相作用並同時發起攻擊。牽制部隊將敵人牽制於整個前線,而與此同時,打擊部隊——與步兵支援型、遠距離步兵支援型)和遠距離行動/使用型坦克群一起——將縱深突破敵人整個戰術防禦。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蘇德戰爭是持久戰,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在這樣強強相抗、長期艱苦的戰爭中,誰能夠認真嚴肅、全力以赴,誰的動員體制更有效,誰的國民意志更堅強,誰的文化底蘊更深厚,誰就能夠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打贏這場現代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殘酷的戰爭,蘇聯凝聚全民精神,為國而戰,力挽狂瀾,打贏了無比的驕傲,和無上的光榮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