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蘇聯不好對付,為何德國不執行海獅計劃解決英國呢?形勢所迫

明知蘇聯不好對付,為何德國不執行海獅計劃解決英國呢?形勢所迫

二次世界大戰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佔領帝國大廈起,便宣佈了納粹德國的徹底失敗,那位發動戰爭的“狂人”最終和情婦一起在地下室飲彈自盡,既然明知蘇聯那麼不好對付,德國為何不先執行“海獅計劃”解決掉英國之後再進攻蘇聯呢?其實這是形勢所迫。

實際上,德國在對蘇作戰前,已經實施了“海獅計劃”,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征服英國,只不過行動實施的並不順利,且最終失敗了而已。“海獅計劃”的目的在於儘快解決英國問題,但是沒有領其想到的是,英國人不但沒有被打敗,反而是頂住了德國的進攻鋒芒,保存了戰鬥力的同時還將德國拉進了消耗戰,戰爭一旦陷入膠著,那麼一切都變得麻煩起來,後面開始的對蘇戰爭更是始德國被迫進行雙線作戰,最終演化為惡劣的雙線消耗直至戰敗。

明知蘇聯不好對付,為何德國不執行海獅計劃解決英國呢?形勢所迫

英國跟德國隔著一條海峽,一個英國本土嚴格意義上講算是一個島國,看上去已經是“劃峽而治”了,可是有個問題,如果德國不解決掉英國那麼意味著一旦德國將防禦英國的重兵集團抽走,那麼幾十萬從敦刻爾克撤離的英法聯軍重新修整武裝之後,很可能憑藉強於德國的英國海軍再次殺回歐洲,那時再將部隊拉回來,那麻煩就可大了。

除了歐洲戰場,德國和英國在非洲同樣有利益衝突,蒙哥馬利與隆美爾的北非大戰,在軍迷們口中已經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戰例了,所以只要英國不投降,那麼它始終都是對德國的一個大麻煩。

明知蘇聯不好對付,為何德國不執行海獅計劃解決英國呢?形勢所迫

​既然與英國的矛盾不可調和了,和蘇聯的關係就影響到了全局,是否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就成了決策的關鍵,德國的目標是整個歐洲,與蘇聯利益不符,兩國之間必有一戰,雖然兩國攜手瓜分了波蘭,但相對的,雙方沒有了緩衝地帶?“當面鑼,對面鼓”的局勢已經形成,在德國閃擊“鯨吞”歐洲的時候,蘇聯可沒有甘做“井底之蛙”,蘇軍也一直在整軍備戰,只不過準備還不夠充分,況且蘇軍內部剛剛經歷過一場“風暴”,許多有經驗的高級將領或者身經百戰的基層指揮都離開了部隊,此時的蘇軍可以說是全副武裝的嬰兒,和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德國軍隊比起來簡直是不堪一擊。

與其等待對手準備好了先動手,不如“趁他病,要他命”,德國的對蘇戰爭開始了,戰爭的伊始,蘇軍果然如德軍所料,全面陷入被動,甚至蘇聯困苦的到製造飛機都是用木頭,但和英國一樣,即使艱難如此。蘇聯依舊沒有選擇投降,蘇聯太大了,“閃擊戰”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蘇聯的苦撐再次使戰爭陷入膠著,兩頭吃癟的德國逐漸也就陷入了被動,不斷消耗使德國再也耗不起了,防線出現了鬆動,就是這一點鬆動,使盟軍一同發力,蘇聯的幾次大規模反擊,西線盟軍如期而至的諾曼底登錄,幾方勢力會師萊茵河,最終將挑起戰爭的納粹德國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