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臺降關稅 今年關稅減負近600億

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由此,我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國務院出臺降關稅,今年關稅減負近600億,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詳細信息。

國務院出臺降關稅 今年關稅減負近600億

哪些商品關稅降了?

會議決定,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製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並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並稅級。

結合今年以來已經出臺的一系列降關稅舉措,企業和消費者稅負預計減輕近600億元,我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會議還決定加快通關便利化進程並列出時間表。

今年11月1日前,將進出口環節需驗核的監管證件從86種減至48種;今年10月底前,由各地向社會公佈當地口岸收費目錄清單,清單之外不得收費;推動降低合規費用,年內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沿海大港要有更大幅度降低。

國務院出臺降關稅 今年關稅減負近600億

這是近三年來我國第六次降稅2015年6月1日起,我國降低了護膚品、毛制服裝、鞋靴、紙尿褲等14項商品進口關稅;2016年1月1日起,我國降低了部分箱包和服裝、圍巾、毯子、太陽鏡等16項商品進口關稅;2017年1月1日起,降低金槍魚、北極蝦、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費品共16項商品進口關稅;2017年12月1日起,我國降低187項日用消費品進口稅率,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服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

2018年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自今年7月1日,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5月31日發佈公告,明確此次降稅涉及1449個稅目。降稅範圍基本覆蓋了人們日常消費的方方面面。

如今,國務院力推更大規模降稅,涉及1585個稅目商品,我國關稅總水平將降至7.5%。會議要求,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製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並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並稅級,至此今年以來已出臺降關稅措施預計將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近600億元。

國務院出臺降關稅 今年關稅減負近600億

降關稅有什麼意義?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主要體現在擴大市場準入上。

而擴大市場準入一方面需要提升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需要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進口關稅稅率是提升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手段,也有助於我國在更大範圍利用全球優質資源,降低資源配置門檻,促進國內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動擴大進口、進一步促進對外開放,是當前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白明進一步指出,降低進口產品關稅稅率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倒逼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也有助於吸引海外消費迴流,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曾表示,降低關稅確實在一定幅度上降低了進口成本,總體上有助於降低國內市場商品價格。關稅是根據商品的進口價格而非國內市場價格徵收的,對於以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大眾消費品降稅,能夠促進市場降價。

但對於中高端產品而言,市場銷售價格通常是進口價格的數倍,另當別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注意到,降關稅、促開放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常研究常部署的課題。就在上週,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出口監管證件再壓減三分之一併降低通關費用等作出安排。

“降關稅和加快通關便利化是我國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兩個重要方面。”他說,“關稅總水平由9.8%降至7.5%可以說是實質性的工業部門開放舉措,無論是對國際還是國內的貿易企業,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資訊來自股城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