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凶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法律在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中,一直是充滿矛盾的存在。他曾用一部引人深思的《彷徨之刃》,向日本的少年保護法提出質疑。這一次,東野將寫作的觸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謂的罪與罰,究竟本質為何?是讓犯人聽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脫?還是讓他重返自由社會,但用盡一生贖罪?”這既是對司法制度的詰問,又是對複雜人性的反思。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虛無的十字架》並不是一個痛快淋漓的推理故事,東野已經很久不寫這樣的故事。在推理小說的道路上,他的社會派推理顯然比本格推理更有力量。他慣用的生活化白描式風格讀來倍感親切,但因人類天性自私所產生的情感糾葛和矛盾,卻是對人性的深度打磨與考驗,也往往能將絕望書寫到極致。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東野在這本書中,透過幾個不同家庭的悲劇,對死刑存在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探討,故事的寫作手法和《祈禱落幕時》略有相似之處,用小夜子的意外死亡揭開了一段段塵封的往事,採用多線敘述最終併線的方式,將幾個家庭的不幸漸次呈現於讀者眼前,每一聲拷問都鈍重清晰,振聾發聵,卻又如鯁在喉。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此前的《信》和《彷徨之刃》中,東野曾分別從加害者家屬、受害者家屬的不同角度講述了兩個極度悲傷但又倍感無力的故事。而如今這本《虛無的十字架》,則是以加害者、受害者及家屬等各方不斷切換並自然糅合的方式去還原一個既錯綜複雜又相互牽扯的故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都對他人的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或微小的決定,都可能對未來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甚至終生都生活在懺悔與贖罪的折磨中。因為偶然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將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愛美獨自留在家中,愛美因此被入室行竊的蛭川殘忍殺害。作為受害者家屬,小夜子和中原難以逃脫情感上的自責與折磨。痛失愛女的他們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悲傷,於是原本恩愛幸福的家庭,從此只能天各一方。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離婚後的中原改行從事動物喪葬的職業,為死去的小動物找到回家的路。小夜子也同樣放不下對女兒的歉疚,加入被害者遺族會,希望能夠籍由自己的努力,減少遺族們內心的痛苦。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了患有偷竊症的沙織,試圖拯救身處迷途的她,卻不料自己無意中揭開了一個幾已癒合的舊日瘡疤,將故事推入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每個人都害怕受到懲罰,而作惡的初衷往往也並不是要奪人性命,但卻為了逃避懲罰,做出令自己後悔,也讓他人痛苦的事。《信》中的剛志、《彷徨之刃》中的敦也、快兒和中井誠、以及本書中的蛭川、史也和沙織皆是如此。為了逃避懲罰而掩埋的罪惡並不會無端消失,而是在泥土中生根發芽,變本加厲地滋長為作惡者終身揹負的十字架,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有時甚至比入獄服刑更加殘酷。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令人深思

東野講故事的方式依舊那麼入心,敘事也更加平和冷靜,白描化的語言雖鮮少雕琢,卻是通透簡潔的,飽含著人性的悲憫與深情。反觀近幾年東野創作的故事,探討最多的或許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羈絆。在《流星之絆》、《彷徨之刃》以及《祈禱落幕時》等作品中,親情無處不在,且往往成為撐起故事的關鍵情節。少年的愚昧無知、單親家庭的忽視、溺愛、賭博、逼債這類主題詞,頻繁出現在他不同的故事中,卻釀造著同樣令人心痛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