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作为明朝开国功勋,刘伯温可谓是朱元璋的得立助手,他足智多谋,极善用兵,是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不可或缺的一代军师。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等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为了将这千秋基业世代都是朱氏家族的,便开始对开国悍将,大开杀戒,诛杀重臣,替子孙铺平道路。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面对曾经在一个战壕里出生入死的兄弟,变的生性多疑、冷酷威严,一代谋臣刘伯温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主动向朱元璋告老还乡,回了家乡青田县。回到家乡后,闲暇之余,刘伯温结合自己的戎马生涯,呕心沥血数年,写成了一部兵书——《百战奇谋》。

朱元璋耳目众多,刘伯温写兵书之事自然无法瞒得过他。朱元璋很清楚,自己能够打下这千秋基业,离不开刘伯温的足智多谋,想必刘伯温呕心沥血写的兵书更是非同凡响。所以他特别想要得到这部兵书,但是碍于各种权衡利弊,并没有巧取豪夺。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但是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便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焦急,刘伯温“三七”那天,责令当朝宰相胡惟庸率兵来到刘家,以保护国家机密的圣旨为由,将刘伯温生前留下的所有书信和书籍带到皇宫。胡惟庸带领官兵抄家似的将刘家翻了底朝天,并没有发现兵书《百战奇谋》。

其实,刘伯温在生前早就料想到朱元璋会对自己的兵书垂延三尺,便在临终前叮嘱儿子刘琏,“兵书是我一生的心血,但是皇上多疑,即便是将兵书交给皇上,他也不会相信兵书是真的,还不如烧了保我刘氏家族世代平安。”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于是在胡惟庸带领官兵询问兵书的下落时,刘琏回答说:“父亲已经将兵书烧了,只是给皇上留下了一封信和一本《郁离子》。胡惟庸知道刘家胆子再大也不敢欺君罔上,所以火速回京,将书信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完胡惟庸的汇报后,看都没看,便将《郁离子》就扔在一边。

回到寝宫,朱元璋坐卧不安。以他对刘伯温的了解,刘伯温宁可死也不可能将兵书烧掉,而且这兵书太重要了,刘伯温能够帮助自己打下江山,也绝对有办法从朱家人手里夺走江山,如若兵书落到他人之手,朱家江山还能稳如泰山吗?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于是,在刘伯温“五七”那天,胡惟庸再次来到刘家,以皇上下旨要在刘家老屋的原址上建造“诚意伯府”,追表刘伯温的丰功伟绩为由,再次掘地三尺将刘家翻了底朝天。但是依旧没有发现朱元璋日思夜想的兵书。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徒劳,朱元璋至死都没有找到兵书,他临终前留下遗诏,“一定要找到兵书,千万不能让它落到外姓人手里。”后来明朝的历代皇帝都是谨遵祖训,时刻不忘找兵书,但是都没有发现《百战奇谋》。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那么,《百战奇谋》真的被刘伯温点燃化为灰烬了吗?其实,朱元璋猜疑还是很对得,视兵书如命的刘伯温,根本没有将兵书烧掉。而是通过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早就献给了朱元璋。

后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在明朝皇宫中,发现了一本刘伯温手写的《郁离子》。早些年间,李自成读过这本书的刻本,被书中独到见解深深吸引,于是见了真迹后便爱不释手翻了起来。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也许是年代久远了,或者是经过几代皇帝读过,翻页时,李自成发现有几处折页的裂缝里竟然还有字,撕开折页仔细读了几页,李闯王激动地热泪盈眶,因为他发现这竟是朱元璋几代人都没有找到的兵书《百战奇谋》!

刘伯温写的兵书,朱元璋至死没找到,却被李自成在一本破书里发现

此时人们才明白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忠心,真的是用心良苦,倘若朱元璋的历代子孙,能够认真翻阅拜读《郁离子》,也许他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却朱元璋的遗愿,可惜他们太懒太腐败了,最终得到这本绝学的,却是推翻朱家江山的闯王李自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