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故宮成為網紅 一群人帶蕭山文博大家朱家溍“回家”

2019-04-15 09:13 | 錢江晚報

当故宫成为网红 一群人带萧山文博大家朱家溍“回家”

《父親的聲音》書影

在故宮成為網紅的日子裡,不知有沒有人想到朱家溍這個名字。他的“身影”,在如今的故宮到處可見。

第一個恢復故宮宮殿原狀陳列的人,是朱家溍;第一個利用養心殿造辦處的活計檔,為文物展覽與研究服務的,是朱家溍;故宮25大類的文物藏品中,其中十幾個類別的最早研究者,也是朱家溍。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朱家溍去世15年之後,女兒朱傳榮寫了回憶父親的第一本書,取名《父親的聲音》,由中華書局出版。

昨天下午,杭州曉風書屋體育場路店,朱傳榮帶著這本新書“回家”了,做了一次講座:我的父親朱家溍。

是的,朱家溍是杭州蕭山人。

蕭山朱氏是朱熹後人

來杭州前,朱傳榮特地做了一份56頁的PPT,還準備了詳細的講稿,因為要講故鄉的事。

元末戰亂中,朱熹的七世孫朱壽逃難到浙江,“開族於蕭邑。”

在蕭山落腳的村子原來叫金家壇,後來朱姓多了起來,改叫朱家壇,如今還在。

這個下午,書店一下子出現了好多蕭山人。正在書店招呼大家的曉風書屋老闆娘朱鈺芳也姓朱,也是蕭山人;朱家溍的學生、浙江博物館的王屹峰的媽媽也姓朱,蕭山人;而這本書的編輯朱玲,也姓“朱”。

朱家溍和朱傳榮,是父女,也是同事。

朱傳榮也是故宮人,原故宮出版社副總編輯,2012年從《紫禁城》雜誌退休,如今還在故宮博物院上班(退休返聘)。而她在“家世簡述”中對父親朱家溍的介紹,職務、榮譽、研究涉獵,全都略去,唯有最後一句:父親的大半生一直服務於故宮博物院,2003年在北京逝世。

為什麼去世15年後才出這一本寫父親的集子?

“父親去世後,我總覺得自己對父親、對許多事還不夠了解……我寫不了《我的父親朱家溍》這樣的書,我只能先收集,把過去可用的東西收集起來,在收拾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你越瞭解,就越發現不瞭解的東西更多。長輩們都已經離開了,天人阻隔不能再見,是傷感的。但能有機緣讓我用閱讀的辨認的方式去和長輩談話,成為我人生最大的福祉。”

当故宫成为网红 一群人带萧山文博大家朱家溍“回家”

朱家溍在蕭山舊宅摸著牆門寬厚的石材。資料圖

我們只是文物的保管者

朱氏一門到朱家溍四兄弟,多與博物館有關。

朱傳榮的祖父朱文鈞(號翼盦,自號歐齋),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參事、鹽務署廳長等職,後脫離政界。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他被聘為專門委員,負責鑑定書畫碑帖,極為當世推重。還有曾供職浙江省文管會的長兄朱家濟先生,曾受陸維釗先生聘,成為浙江美院書法專業創辦時的主力教師。

2014年,朱家溍誕辰百年,故宮博物院以“歐齋墨緣——故宮藏蕭山朱氏碑帖特展”作為對他的紀念,同年出版由朱家四兄弟謄錄的《蕭山朱氏舊藏目錄》,也冠以“蕭山”。

可能一些老杭州會有點印象:1994年中秋節晚上,杭州明珠新聞裡,出現了朱家溍的身影。這一天,浙江省博物館新館落成,也就是現在的浙博孤山館。浙博書畫館展出了四件稀世珍品:北宋名家李成的《歸牧圖》、許道寧的《山水》、南宋畫院四大家之一夏圭的《山水》及宋人畫《邃堂幽靜》。這是蕭山朱氏向國家捐獻的第四批珍貴文物,除上述4件外,還有11件歷代法書、繪畫精品等。

朱傳榮在現場告訴大家一組數字:故宮所藏碑帖文物中,一級品有203件,其中祖父捐贈的56件,佔27.6%。二級品有282件,佔8.3%。

“我們家從來都認為,我們只是文物的保管者,從來沒有認為是我們家的私有財產,父親把它們捐出去,我們沒有任何意見。”

(原標題《對朱家溍老人的回憶,讓昨天下午的杭州書屋充滿溫情 一本書,一群人 帶著一位文博老人“回家”》。編輯鄭夢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