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欸乃》,欸乃一聲山水綠,泛舟江湖的悠然!

“欸乃”何意?

讀者朋友們看到“欸乃”兩個字的時候,腦子中浮現出來的讀音肯定是“矮氖”,肯定會很疑惑,為什麼一首古琴曲,會有這麼樣的名字。但是,這裡兩個字的讀音應該是“熬矮”,這兩個詞其是是象聲詞,如同“淅瀝”這種詞是形容下雨時的聲音一樣,“欸乃”一詞其實是船伕搖船櫓的時候,船櫓和船的摩擦發出的聲音,在水邊生活過的讀者肯定會熟悉這種聲音。但也有琴家認為“欸乃”一詞其實是漁夫在乘船閒暇之時的呼喊聲,或者說是號子聲。為此,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先生還專門寫過《古琴曲辯說》的論文,對這個詞的意思做過詳細的考證。

古琴曲《欸乃》,欸乃一聲山水綠,泛舟江湖的悠然!

欸乃一詞多次出現在古代文人的詩詞作品中,大多都用來抒發自己對縱情山水,美好隱逸生活的嚮往。唐大大詩人柳宗元的《漁翁》一詩中: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詩人以清逸淡和的筆墨將辛勞不息的漁翁放置於山水之間,飄逸的畫卷帶我們走進悠然的山水之中。漁翁悠然自得的神態躍然紙上,放眼間,滿目青山綠水,悅目怡神,心物交感,融合無間,真正達到了萬物冥和的境界。而古琴曲《欸乃》便是脫胎於柳宗元的這首詩,將文人們心中對於山水的寄託,對於田園的嚮往通過一個一個古琴的音符彈奏出來,歷來為渴望出世之人所喜愛。建國之後經過管平湖先生的整理打譜,重新奏響,現在琴家彈奏的此曲多為管平湖先生打譜的節本。

古琴曲《欸乃》,欸乃一聲山水綠,泛舟江湖的悠然!

“欸乃”曲意

關於《欸乃》此曲的曲意,《西麓堂琴統》中的記載是:

古昔韜名抱道之士,多托足跡漁樵以自適,此曲真有云冷山空,江寒月白之興。汲清湘,然楚竹於西巖者,不足道也。

說的就是有意出世之人,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所做的頤養至靜的一首琴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琴曲中,“欸乃”之聲多次出現,以不同的形式巧妙的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意境,描繪了大自然清新秀麗的景色,也發映出了作者孤芳自賞,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心緒。在層層漸進的古琴聲中,漁人勞作的畫面也隨之展開,結合周圍的山水畫面,彷彿置身其中,內心的激盪與急躁在這種悠然閒適的音樂聲中逐漸消散,身心的疲勞也隨之得到緩解。

古琴曲《欸乃》,欸乃一聲山水綠,泛舟江湖的悠然!

這首琴曲一共十八段,《太古補遺》中給每一小段都取了一個小標題,分別是:

一、瀟湘水雲。二、秋江如練。三、洞庭秋思。四、楚相煙波。五、天闊明朗。六、漁樵互答。七、嗈嗈鳴雁。八、夜傍西巖。九、漁人晚唱。十、醉臥蘆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葉落。十三、曉汲湘江。十四、漁舟蕩槳。十五、搖櫓數聲。十六、寒江撒網。十七、月出煙消。十八、山高水長。

首段以吟唱性旋律為基調緩緩鋪開,撫琴之勢如同展開一張立軸的山水長卷般,既松且靜,清風一推,盪開波浪層層婆娑細紋,如緩風習習,一派閒適悠然的氣息。悠長婉轉,節奏平穩,不躁不訥,不漾不墜,毫無簇擁堆積之感,似行舟平蕩,青山相隨,心境開闊無礙。在第四段中,古琴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旋律典雅持重;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採用泛音彈奏,水聲淋漓,鼓盪飄逸,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行至中段,樂曲由一轉位作以轉折,繼而情緒更為輕盈,如行舟順暢,迎風而立,心情如水路迎舟,款款如歌。又有音色玲瓏,似水花偶濺衣裾,剔透清涼,更添意趣;經過變化反覆後,琴聲愈加流暢自如、通達豁然,山水之秀,盡收視野,雲水相融,情致愈濃。樂曲的尾聲是一個C徵調,空曠且餘韻裊繞,告輕舟已遠,言諸世事已瞭然,感慨萬端,難以盡述。只是待要重尋來時蹤影,早已杳無痕跡,空留青山碧水作追憶。

古琴曲《欸乃》,欸乃一聲山水綠,泛舟江湖的悠然!

我是洛水琴客,喜歡古琴,喜歡傳統文化,就請用力的點贊轉發加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