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亡命九宮山,百萬大順軍如何一年內被清軍消滅?

大牙


1645年(順治二年)五月初四,李自成在勘查路線時在九宮山被地方武裝所殺。李自成犧牲以後,大順政權並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出來領導大軍,那麼大順政權尚餘的數十萬大軍去了哪裡了呢?

問題中說,李自成的大順軍有百萬,這個數據其實並沒有定論。李自成的軍隊號稱百萬,但是其實戰鬥人員最多不過數十萬,有很多是隨軍的家屬。而且,在大順軍南下轉移的過程中,在與清軍和明軍的戰鬥中也不斷消耗,所以在李自成死後,肯定沒有百萬之眾,但是依然是個不小的數字。他們的主要下落如下:

東、西路大軍

在失去陝西根據地之後,大順軍的撤退的時候分為兩路進行撤退。一路由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率領由西安經商洛、豫西、湖北襄陽、武昌一線撤退的大順軍主力為東路;李過、高一功所統陝北及甘肅等地駐軍經漢中、四川順江而下至湖北荊州地區的大順軍為西路。

因李自成的突然犧牲,大將李宗敏在李自成犧牲之前已被清軍俘殺,所以在大順軍內部並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站出來領導大順軍餘部。

東路大順軍主要將領有澤侯田見秀、義侯張鼐、綿侯袁宗第、磁侯劉芳亮、光山伯劉體純、太平伯吳汝義、將領郝搖旗、王進才、牛萬才等,因為連續的作戰與行軍,導致各將領所率隊伍人物極不均衡,以前的部下領導的軍隊人數甚至遠高於之前的上司,所以在李自成犧牲之後,各部之間已經沒有原先的領導關係,更像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各自為政,東路軍成了一盤散沙。

西路軍改編為忠貞營

而同時,西路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撤退到了湖北西部山區,從當時的形勢可以看出,這隻大順軍橫在了清朝和南明之間,因此他們也成為了南北雙方極力爭取的對象,誰能夠爭取到這支生力軍,就不僅可以取得該地區的控制權,關鍵還獲得了極大的戰鬥部隊。

清朝的湖廣總督與南明隆武朝的湖廣巡撫都對李錦(即李過)、高一功等人進行招撫,考慮到民族大義,最終,西路軍的領導人決定歸順南明,一起對抗清軍,西路軍被改編為“忠貞營”。

但是,雖然被改編為“忠貞營”,但是依然被南明朝廷內的保守勢力猜忌,極力主張聯順抗清的堵胤錫是位極有眼光的政治家,能夠放下成見聯合大順軍殘部抗清,而堵胤錫的上司何騰蛟和其餘的頑固派則守著“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迂腐思想,再加上骨子裡對農民起義軍的輕視,始終對“忠貞營”抱著仇視的態度,處處為難。

堵胤錫同李錦等大順軍將領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以後,決定不失時機地發動恢復湖北的戰役。他建議何騰蛟、章曠統兵由嶽州北上,自己同忠貞營一道先攻下荊州,然後引兵東下同何、章部明軍會師武昌。

然而因為何騰蛟的不配合,導致“忠貞營”圍攻荊州的計劃失敗,“忠貞營”損失慘重,李錦等兵員、輜重損失頗大,被迫退入三峽天險地區。堵胤錫墮馬折臂,向湖南常德一帶撤退。李自成的三弟、原大順政權磁侯田見秀、義侯張鼐、武陽伯李友、太平伯吳汝義卻在彝陵口帶領部眾五千餘人向清軍投降,後被殺。

東路軍與夔東十三家

劉體純,原隨東路軍南下的將領,在李自成犧牲之後於1645年冬至1646年帶領部眾進攻陝西失敗後轉入川東鄂西(即夔東)堅持抗清鬥爭。

袁宗第,原來是大順軍右營制將軍,劉體純的上級,但是在李自成犧牲之後失去了對右營諸將的節制,在湖南被佔領之後也率部眾進入夔東地區,與劉體純合部。

郝搖旗(郝永忠),自1645年以後長期追隨南明督師大學士何騰蛟,先後轉戰於湖南、廣西興安、桂林一帶,在1649年何騰蛟被清軍俘殺以後,他在南明內部舉目無親,也率部進入夔東地區,與之前的劉體純、袁宗第合部。

而前文提到的“忠貞營”, 到孫可望出兵貴州、四川,清軍侵入廣西時,高一功等忠貞營將士既打不過清定南王孔有德部,又不願依附於孫可望,剩下的道路就是領兵北上夔東,同劉體純、袁宗第、郝搖旗等大順軍舊部靠攏。

至此,原東路軍先進入夔東地區,而西路軍改編的“忠貞營”幾經周折之後殘部也進入夔東地區,大順軍殘部經過幾年的輾轉終於在夔東地區又一次會合了。他們與當地的王光興、賀珍和三譚等地方武裝合稱為“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的覆滅

順治十八年(1661),南明永曆帝被俘,次年李定國病死,部將有的犧牲,有的降清,結束了以大西軍為主體的西南抗清鬥爭。

康熙元年(1662)七月,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向朝廷建議發動四川、湖廣、陝西三省會剿,並請朝廷確定統一進兵的日期。

清廷對夔東十三家推行“剿撫並重”的策略,先是派使者告知永曆帝已經被俘殺、抗清勢力在大陸地區基本被平定,並以高官厚祿引誘,然而大部分將領不為所動,所以最終的戰鬥依然十分激烈,以劉體純、袁宗第和郝搖旗部的抗爭最為激烈,他們依據自己經營多年的據點進行抗爭,最終寡不敵眾,兵敗被俘。

夔東十三家,作為大順軍的殘部,堅持抗清鬥爭一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據崇禎失國已經過去了19年。他們的民族氣節,足以令人為之感慨。


以上就是李自成大順軍餘部的去處,總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選擇了抵抗清朝,他們或聯合南明政權,或堅持獨立抵抗,不管如何,他們都無愧於民族,讓很多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員和官軍汗顏。


天涯看點歷史號


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在明朝與清軍多年對抗之後,明朝的實力大不如從前,李自成趁此時起兵,打敗了明軍,進入了北京城。李自成的軍隊大多是閒散之兵,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紀律。而李自成本人打敗明軍後,也以為高枕無憂,每天貪圖享樂。


就在李自成以為一切安定時,清軍來了,滿人的軍隊可是訓練有素,特別厲害,在山海關,李自成的軍隊遇到了滿軍。山海關李自成敗了,山海關失守,李自成也只好退出北京城,李自成敗退後自己去了九宮山,可是他帶領的百萬大順軍,為何一年之內銷聲匿跡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順軍絕對沒有被清軍全軍覆沒,因為百萬大軍若是全部被清軍所滅,史書中不可能沒有記載。

對於大順軍最終的去處說法不一,大家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大順軍沒有被滅,而是被別人收了。那麼當時除了清軍,有誰敢收這百萬大順軍呢?

在南邊還真有這樣一個小國家就不怕他清軍,敢收大順軍,這個國家就是當時的南明。

南明雖然敢收大順軍,但是李自成與南明君主有過節,所以南明不一定願意收大順軍。最終李自成只好詐死來欺騙眾人,李自成一死南明也就可以名正言順收大順的殘兵敗將了。

當然這種說法也只是後來史學家的斷論,史書中也並沒有明確說明。


紫禁公子


李自成出身於明朝底層公務員,開始為驛站驛卒,後崇禎元年(1628年)驛站進行大精簡,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殺死債主及與別人通姦的妻子,背上兩條人命後投軍,可見他開始還一直想在體制裡的,只是參軍卻無軍餉,譁變的士兵殺死參將,李自成被迫開始參加農民起義。

曾經的軍旅生涯使得李自成每遇大事有靜氣,果敢和決謀都遠超常人,很快就在起義軍中嶄露頭角。在高闖王死後,接過闖王的旗號。

百萬大順軍為什麼敗這麼快,其實當宋獻策獻上“讖語圖”,特別是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後,李自成隱隱感覺自己真的是天命所歸,相信了“讖語圖”中“十八子主神器”,從這時候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人心喪失

一、霸佔後宮 軍心大亂

李自成對北京的花花世界顯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剛開始軍隊還很講紀律,等進入皇宮後,心性大亂,立刻傳令命大批裁縫和戲子入宮,衣服每日必換,小曲天天不斷,對後宮佳麗,更是流連忘返,忘乎所以,對部下也無心去約束。

日子過得美輪美奐後,就開始猜忌部下,懷疑手下了。

二、心態失衡 肆意放縱

李自成面對著權力和無盡的享樂,心態已經完全失衡入魔,他讓士兵把宮中的珍品犀牛角杯用來搗蒜,將精美的門窗卸下來點火,巨大精美的宮窯花缸被作為馬槽。

沒有管束的兵丁也匪性爆發,“掠搶民財者也”。除了劫掠外,又規定了新政策:“令五家養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隨意進入百姓家禍害良家婦女。

三、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大將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威逼明朝官員上交銀兩,吳三桂的父親被毒打,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

本來李自成很重視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已經和吳三桂談好了條件,結果硬逼著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就這樣,李自成自從相信了自己有天命後,在北京的短短42天,喪失了百姓民心、官員士大夫讀書人心、自己的軍心,還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推到了對立面。

軍事失利

李自成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日,雙方都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

十二月,清軍與大順軍在潼關決戰,幾戰皆敗,經十三天激戰後,李自成敗走。

時運不濟 慘遭鼠疫

據說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大順軍感染鼠疫,那麼同時期的清軍為什麼就沒患鼠疫呢?

歐洲人在研究十四世紀歐洲鼠疫時從留下的壁畫及文字中發現,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騎兵倖免於鼠疫。於是得出結論: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易被鼠疫傳染!

眾所周知,清軍主要由騎兵組成,八旗鐵騎威震四方,所以是不會傳染上鼠疫的。儘管只有十幾萬軍隊,但未患鼠疫的清軍戰鬥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擾的李自成大軍之上。在這種疾病傳播的情況下,李自成的失敗不可避免。

沒有建立有效的政權

李自成為什麼失敗後一直沒法站穩腳跟,是因為前期一直流動作戰,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沒有在佔領區建立行政政權。

同時成事太快,也缺乏知識分子,所以沒有及時建立一套稅收體制。李自成的賦稅政策是“均田免糧”,這就導致了沒有固定的收入,完全靠對地主及官員的劫掠,財源不穩定,對一支成建制的軍隊來說是致命傷害。所以成也忽也,敗也忽也。


天下會會天下


李自成被清軍消滅?有這麼歷史盲的嗎?吹噓滿清也不至於這麼吹噓的吧?李自成將明朝推翻,害崇禎帝跑煤山上吊死,其上吊的那棵樹在所謂的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造反派以徹底剷除封資修的毒瘤為名給砍掉了,這是不可真辯的事實!李自成進京以後,其部隊大肆行搶掠之勾當,從而致使對李自成本身就行觀望之態勢的吳三桂投降了也想侵呑明朝江山的滿清,李自成部隊在與吳三桂、清八旗軍雙重作戰中失利,遂逃跑。當李自成失敗部隊逃跑至湖北九宮山時,李自成本人又被九宮山當地的地主武裝給打死了。明朝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年代不算很遠,無論民間或者官方對這段歷史基本認同,那麼情況就是基本如此,沒有什麼懸念。


ZFR1412


李自成的軍隊一直有存在相當大的問題,而在我看來,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征戰千里,進了北京,建了大順,都還沒有實現對自己已征服地區的統治,這簡直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


李自成依靠“追贓助餉”的政策,迅聚攏了大量的農民軍,打得腐敗的明朝軍隊節節敗退,雖然軍事上李自成不斷勝利,但他似乎從一開始就忽略了自己征戰天下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每佔領一個地方,需要建立起初步的政權,設官理民關係著政權的穩固,生產的恢復,財政的來源。李自成有沒有這個力量設官理民呢?有,但沒有做,這就形成了他最後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沒有官員,地方沒有政府管理,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生產急需被破壞,李自成剛剛進河南,老百姓對他是擁護的,歡迎的,畢竟打土豪,可問題過了兩年,老百姓沒有恢復生產,負擔急需加重,雖然李闖不從百姓納糧,直向地主開刀,但地主的錢糧哪裡來的?還不是來自普通農民。所以李自成的經濟來源,雖然不直接朝老百姓動手,可實際上負擔最後還是轉嫁到了普通來百姓身上。

李自成進了北京才開始建立政權,可這個政權只是在北京形成了一個空架子的中央政府,地方政權依然混亂不堪,而李自成內政來不及整理,就急匆匆去山海關平吳三桂,最後敗在清軍手裡,可以說這個戰略失誤也是相當嚴重。

大順軍到北京是由腐敗的現象,但戰鬥力還行,而之所以失敗在山海關,是因為命令不能傳達各個部隊,所以變成了各自為戰,死傷嚴重,幾乎全軍覆沒。

從山海關逃回來以後,在北京停留了一天,還匆匆搞了個登基大典,祭天之後,第二天就退出了北京城,到真定以北打了一仗,李自成中了一箭,萬歲住在村子裡,老百姓反對他,一進村莊就燒房子,擾亂,他沒辦法就趕走。

後來進入山西,從這裡開始李自成就再也站不住腳,戰略上一步步失誤,政策上也一直存在嚴重問題。此刻他僅僅剩下本來生產就遭受嚴重破壞的西北,根本不可能對抗清軍,而且實際上李自成不可能有那麼多軍隊,原因很簡單,養不起。

以但是的經濟情況來看,即便李自成鬥地主鬥得再狠,他也不肯能長時間養著數量高達100萬的軍隊,這需要多少錢糧供應?當時整個北方都已經被打爛了,根本沒辦法恢復生產,即便北方地主再有錢,可也不能把金銀當糧食吃啊,從南方漕運的糧食必然早就開始切斷了,留給李自成的經濟基礎必定不會很高。

同時,古代歷史在記錄軍隊數量這一件事上,總是喜歡吹牛,對數據的嚴謹一點都不講究,所以李自成的軍隊數目必然存在極大的水分。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李自成的軍隊主力其實是分散的,其中一隻主力在袁宗第等的帶領下載湖南、湖北戰場上跟左良玉以及張獻忠作戰,李自成一路節節敗退,但袁宗第部根本來不及救援,因為李自成敗得太快了。


在我看來李自成敗亡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根本沒有一個根據地,打下了偌大個北方,完全不知道認真經營,這就跟你玩個策略遊戲一樣,只知道埋頭造兵,卻不去經營控制區域,生產糧食,製造兵器,加強統治。

李自成的軍隊就如無根之萍,經濟來源全靠搶大戶,跟流賊一樣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軍事力量,毫無政治根基,又如何能勝利?戰爭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可李自成的政治,簡直一塌糊塗。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文話史


百萬大軍,都是蟻聚。

本身就是烏合之眾。

因為明王朝首都北京遭遇瘟疫,軍費缺乏,崇禎與官員互相推諉,不敢承擔放棄首都,或者遷都,或者調集山海關兵馬鎮壓,或者招撫李自成的責任。

自商洛山中脫困的李自成部,如同滾雪球一樣膨脹裹挾百姓向前推進。進入北京之後,軍紀渙散,驕奢淫逸,失敗乃是必然。隨後李自成親自出戰吳三桂,遭滿清夾擊而大敗,逃回之後已經破膽,只能拋棄北京逃亡,又殺害李巖等人,軍隊進一步瓦解。


四川達州


李自成的大順軍基本上就是流民,大部分是烏合之眾,沒有像樣的指揮與施政綱領,也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土地問題。

第一:李自成的起義軍並沒有太有名的將領,都不如張獻忠手下的4大金剛,特別是李定國,南明完全是靠李定國才堅持了30多年。

第二:李自成的日子大軍人很多,但是李自成並沒有建立完整的政治體系,也沒有令人信服的施政綱領,就一句話:應闖王不納糧,那迎完闖王之後的土地問題沒有解決。

第三:李自成並沒有像前朝起義軍一樣,不鞏固自己的根據地,也不建立統一戰線,也不攏絡精英,還停留在劫富濟貧的草寇層面,他不失敗才怪。





小金學歷史


一個人一旦沒了鬥志,百萬也如同蟻螻。北京敗給清軍以後一挫不振的李自成逃回長安,隨後沒有鬥志,身邊追隨多年的諸位大將也所剩無幾。


儒影隨形1


李自成在九宮山犧牲後,其主力部隊在其侄兒李過(又名李錦)率領下,聯合明朝湖南總督何騰蛟堅持抗清,改名忠貞營。

李過病死後,忠貞營在李過養子李來亨率領下,在夔州,遠安、竹溪和施州的崇山峻嶺間,與清軍周旋了十多年。直到1664年,義軍彈盡援絕,被清軍攻破最後的堡壘。李來亨全家舉火自焚。史稱夔東十三家。


弈海飄流


一群農民軍,除了吃飽飯;沒有任何軍事素養。怎麼可能打得過久經沙場的滿族騎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