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經驗:胸腔積液辨治

惡性胸腔積液一般量多,易復發,但是中醫藥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惡性胸腔積液多屬於中醫“懸飲”範疇,其發生多因水液代謝障礙導致水液不循常道,流於胸脅所引起。其病機屬於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在於氣血陰陽的日漸虧虛;標實在於癌毒的日益亢盛,正邪力量對比日益惡化。筆者認為,辨治惡性胸腔積液應分期辨證,多病機論治。

名醫經驗:胸腔積液辨治


分期辨治

初期

惡性胸腔積液發生的初期,人體正氣不虛,癌毒也正在成長。此期患者精神狀態尚可,僅感到胸部病變一側不適,稍有氣喘、氣短,納可眠可。初期的胸腔積液多與三焦氣化失司有關,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也是水液運行的最大通道,“三焦者,決瀆之官,氣化則能出焉。”同時由於胸腔積液多分佈在胸脅部位,與少陽樞機不利有關,所以要重視疏化三焦氣機,促使液體歸於正化。疏利三焦氣機以柴胡劑(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四逆散等)為首選。這個階段的病機是癌毒內蘊,氣化失司,水液內停。治療原則宜疏利氣機,利水,解毒。可以選用柴胡桂枝湯、五苓散、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藥用柴胡、桂枝、黃芩、半夏、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葶藶子、杏仁、炙麻黃、蛇舌草、半枝蓮、幹蟾皮等。

中期

惡性胸腔積液發生的中期,人體正氣漸虛,癌毒日漸壯大。此期患者精神狀態較差,胸腔積液反覆出現,常感到病變部位漲悶、疼痛不適,有刺激性嗆咳,氣短,乏力,消瘦,納差,眠可。胸腔積液反覆發作,要考慮到瘀血內停的因素,“血不利則為水”。這個階段的病機是癌毒內蘊,氣陰兩傷,水液內停。治療原則是氣陰雙補,利水,解毒,佐以活血。可以用生脈散、豬苓湯化裁,藥用柴胡、枳實、芍藥、西洋參、麥冬、五味子、豬苓、茯苓、澤瀉、澤蘭、益母草、川牛膝、鱉甲、白朮、蛇舌草、半枝蓮、幹蟾皮等。

晚期

惡性胸腔積液發生的晚期,人體氣血陰陽大虛,癌毒熾盛。患者精神極差、面色黧黑、惡病質,胸腔積液反覆發作,呈血性胸腔積液,刺激性嗆咳,氣喘、氣短、極度消瘦,納差,腹脹,乏力,眠差。這個階段的病機是元氣大衰、癌毒內蘊、水瘀互結。治療以補助元氣、活血利水為法,可以仿血府逐瘀湯之意施治,藥用如紫河車、人參、蟲草、阿膠、柴胡、枳殼、白芍、桃仁、紅花、土鱉蟲、水蛭、川牛膝、三七、半枝蓮、幹蟾皮、蛇舌草、豬苓等。

名醫經驗:胸腔積液辨治

注意事項

辨胸腔積液的分佈部位

惡性胸腔積液多分佈在胸脅部位,一般與少陽氣機不利有關。可以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柴胡、黃芩、枳實、芍藥等;涉及到督脈陽氣的不足,可以加用鹿角片、肉桂、熟地等。

辨在氣在血

人體的水液代謝與三焦氣化有關。“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胸腔積液與三焦氣化失司密切相關,其中涉及到五臟六腑,而不僅僅只涉及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水液、腎主水等功能。惡性胸腔積液多渾濁質重,“諸液渾濁,皆屬於熱”,一般慎用熱藥如附子、乾薑。可以滲溼與燥溼、勝溼相結合,滲溼之品如豬茯苓、豬苓、澤瀉、土茯苓、萆薢、晚蠶沙、薏苡仁、通草等;燥溼之品如蒼白朮、厚朴、黃芩;勝溼之品如羌、獨活、防己、川牛膝等。

“血不利則為水”。惡性胸腔積液反覆發作,或呈血色時,要考慮到病入血分,宜活血化瘀、利水法,可以選用丹參、澤蘭、益母草、水蛭、土鱉蟲等。由於活血利水之品多耗傷正氣,所以活血化瘀藥需和補益藥配伍使用。

重視養脾胃之陰

惡性胸腔積液表現為水液在胸脅的大量停留,患者常常出現腹脹、納差的症狀,這是脾陰受傷的表現,常需要用濡養胃陰、脾陰之品如山藥、石斛、扁豆、麥冬、沙參、桑葉、百合、玉竹、生谷芽、木瓜等,如果僅用黨參、白朮、厚朴、甘草等補益脾胃之品,非但不能建運脾胃,反而會加重陰傷;如果一味利小便也會加重陰傷。

注:所有名醫經驗都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加以辯證,不能死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