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爭做”挺起元寶山區的工業脊樑

300多年前,這裡挖出了第一鍬煤,此後的窯主一天能賺一個元寶;60多年前,共和國一聲令下,十幾萬建設大軍雲集這裡,一杆大旗拉開了工業建設的序幕;去年,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對元寶山區作出了新的期望:“爭做全市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爭做全市轉型升級排頭兵、爭做全市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三個“爭做”擲地有聲,元寶山區將會怎樣實現跨越發展?

翻開元寶山區的城市名片,“塞外煤電名城”躍然紙上。這裡有共和國第一座自主設計施工的西露天煤礦,這裡有“八五”時期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元寶山露天煤礦,這裡有新中國首家整套引進德國火電機組的坑口火力發電廠……然而,它的註解上似乎都透著兩個字——過去。

依託“黑金”:資源型城市的底色

元寶山區緣煤而立,因煤而興,為煤而名。作為全國重點產煤縣和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源源不斷的“黑金”拉動著這個資源型城市GDP飛漲的引擎:從元寶山露天礦作業場里亞洲最大的巨型開掘機到元寶山發電廠高聳入雲的現代化煙塔,從年生產800萬噸煤到年發電量70億度,從日煤炭產量3.79萬噸(能裝滿載重60噸的車皮630節)到日發電量2126萬度(可供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動車繞行21周),煤電聯手為元寶山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與此同時,“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區”“全國科技示範縣”等一個個榮譽稱號又為這座煤電名城做出了新的註腳。


三個“爭做”挺起元寶山區的工業脊樑

王秉忠在內蒙古科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督查安全生產工作

三個“爭做”挺起元寶山區的工業脊樑

王勇在開發試驗區督查大地遠通建築材料項目推進情況

如果說煤電輝煌是元寶山區引以為傲的一面,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則是頗為艱辛卻承載著城市未來的另一面。當曾經的“榮耀”成為發展的“瓶頸”,當昔日的驕子褪去了耀眼的榮光,如何破解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這一世界性難題?元寶山區委、政府開始了艱難的“趕考”,踏上了爭做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爭做轉型升級排頭兵、爭做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嬗變之路 。

走出輝煌:居安思危的明智

元寶山區的嬗變故事,要從認識“枯”字說起。

站在平莊城區向北望去,曾經發生過古山戰役的古山腳下有座黑黝黝的“大山”拔地而起、陡峭如削,外來的人或許會驚訝於其山形酷似巨大的圓錐,但常年居住在礦區的人早已見怪不怪,遇到有人詫異詢問,便回一句“矸子山”。矸子山,由煤矸石常年堆積形成,煤矸石是採煤過程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一座煤礦什麼時候開採,矸子山的根就在什麼時候落下。矸子山是一代礦區人的共同記憶,也是這座曾經的資源型城市的輝煌見證。

沿縣道205駛入西六家村,落滿厚厚煤灰的鄉間路上行人稀少,只有重型卡車穿梭往來,揚起一陣陣煙塵。因為房屋地處採煤沉陷區,部分村民已經搬離生活了幾十年的村莊,成了新型“市民”。

與國內其他資源型城市一樣,元寶山區在依靠煤炭產業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的同時,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態代價和社會代價。多年煤礦開採,形成了六大采煤沉陷區,大量建築物和城鎮基礎設施受到影響,受災面積達22.47平方公里。除此之外,露天礦採礦排出的廢石、廢渣也侵佔大量的土地,並以每年約0.66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區煤矸石堆積成山,每年以30.2萬噸速度遞增。元寶山發電廠排灰量為140萬噸/年,佔地600畝,地面揚塵已成為影響元寶山區環境的主要因素。

與此同時,由於資源減少和市場環境變化,在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出來,嚴重製約了元寶山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到2009年,煤炭資源逐步萎縮,傳統產業面臨生存危機,全區累計已採煤炭產量超過總儲量的55.6%。目前全區剩餘可採儲量約5.2億噸,開採總量已超過總儲量的75.3%。隨著開採工藝水平的提高,按現有儲量計算,到2024年元寶山區煤炭資源將全部枯竭。同時,元寶山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過分依賴自然資源,大型能源型企業佔工業總產值比例過高,煤炭產業產值常年佔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90%以上,導致“煤電一感冒,元寶山就咳嗽”。

“一榮俱榮”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損俱損”的困境卻難以走出。目前,元寶山區委、政府清醒認識到,單一煤電支撐的經濟難以為繼,必須發展非煤產業、調整經濟結構。

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搭建平臺:痛定思痛的轉型

“資源轉型試點城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這些響噹噹的稱號、這個寬廣的平臺讓市區領導眼前一亮。決策者們高瞻遠望、科學謀劃,把“加快經濟轉型,加快產業調整”作為推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為實現這一戰略,經過不斷的調查研究思考探索,元寶山區經濟轉型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依託產業優勢,推動煤電一體化發展,鞏固壯大能源產業;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化工產業;依託工業基礎好的優勢,抓住大企業輔業剝離的有利時機,延伸產業鏈條;依託本地區及赤峰周邊地區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

思路明確,規劃先行。打造一個工業集中園區,為經濟騰飛搭建一個起飛的平臺,是長遠發展的有力抓手。經過積極籌備,2006年,在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區——赤峰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開發試驗區(以下簡稱開發試驗區)應勢而立。開發試驗區在成立伊始,就定位為元寶山區轉型發展的前沿陣地。

身負前沿開拓的使命,開發試驗區的發展一直備受青睞。隨著赤峰東部工業走廊建設的深入推進和“飛地經濟”政策的出臺,元寶山區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堅持把抓招商、上項目作為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後勁的“生命線”,積極走出去推介、請進來對接,一批具有重大支撐和引領作用的項目相繼成功簽約、落地建設,這裡有以國電化工、大地雲天為代表的煤磷化工產業,有以伊品生物、科為博生物為代表的生物化工產業,有以瑞陽化工、普因醫藥為代表的精細化工和生物醫藥產業,有以天華機械、華闊鋁業為代表的機械加工製造產業,這片承載著轉型希望的土地逐漸星火燎原。


三個“爭做”挺起元寶山區的工業脊樑

內蒙古大地雲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廠區一角

今天,翻開元寶山區的工業版圖,亮點躍然眼前:長江以北最大的磷肥生產企業大地雲天投資40億元120萬噸緩控釋肥項目,亞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產企業瑞陽化工投資25億元的季戊四醇項目,建國以來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生素生產企業普因醫藥投資的20億元抗腫瘤、抗感染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產業化項目,全國發酵行業前三強伊品生物投資的100億元50萬噸系列氨基酸項目。這一個個項目積聚在一起,就是深層次的新舊動能轉換。從一個項目到一條產業鏈再到一個非煤產業集群,這種由大項目帶來結構改變的新增長點,每天都在元寶山發生著。

隨著轉型發展的程度不斷加深,產業結構也發生著深刻改變。2008年,元寶山區三次產業比為8.4∶55.6∶36,2018年已調整為10.0∶34.3∶55.7,三次產業增加值佔比日趨合理,“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悄然改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正逐步夯實。

跨越關口:三個“爭做”後的騰飛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了科學判斷。

“爭做全市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爭做全市轉型升級排頭兵、爭做全市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對元寶山區作出了新的期望。

彎道超越勇者勝,新常態下博先機。元寶山區高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旗幟,通過抓機遇、轉方式、調結構,積極進行資源工業的優勢轉移和擴散,促進資源轉化增值,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逐步構建起更為科學、合理、平衡的新型工業化體系,不斷釋放出工業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投資25.9億元建設的一期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項目利用元寶山露天煤礦豐富的褐煤資源,採用魯齊碎煤加壓氣化技術,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年消耗原料煤82.8萬噸、燃料煤86.1萬噸,將地方資源優勢有效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這一煤化工項目作為開發試驗區煤化工產業的龍頭項目,與磷化工項目優勢互補、組合發展,對於拉長和拓寬產業鏈條、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產業集群、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有著重要意義。

新形勢新機遇,有了開發試驗區的煤磷化工龍頭企業作依託,以主產品下游延伸、副產品綜合利用為發展方向,利用周邊豐富資源,該區正努力打造中國一流的氨基酸產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磷化工產業基地、中國重要的季戊四醇產業基地、北方最大的銅冶煉下游深加工產業基地、蒙東高端生物醫藥和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基地,構建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產品關聯、循環共生、耦合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寫好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招商引資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隋玉峰說,招商引資上寧可慢不能亂,提高園區入駐企業“含金量”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

據悉,某企業年產200萬噸甲醇配套90萬噸烯烴、總投資387億元的項目有意進駐開發試驗區,面對每日10萬噸的用水量,元寶山區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堅決拒絕了該項目的入駐請求。決策者們明確了招商引資門檻和項目准入標準,企業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每畝地固定資產投資達200萬元以上且通過項目聯審評估後方可入駐,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均不得進駐開發試驗區。

當下的元寶山區,放棄了項目數量的無序增長和投資規模的盲目擴大,不僅憑慢發展贏得了企業尊重,“淘”來的50家國際、國內優勢企業也正成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區域內煤磷化工、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機械加工等主導產業鏈已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和循環發展效應日益顯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比由2015年的30%提高到2018年的38%,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增強。

科技創新是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的關鍵。為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元寶山區積極整合地區優勢和資源稟賦,與國際、國內領軍企業錯位互補,在合作發展中共同提高產業效能。

日前,中國科為博集團與美國建明集團的簽約合作,將國內強大的智能製造能力與美國品牌能力深度融合,雙方共同投資的位於元寶山區境內的內蒙古科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在注入豐沛資金和先進生物技術的同時,企業生產的飼料酶製劑和菌劑層次也將提升到食品酶製劑和食品菌劑的等級。

在開發試驗區,以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為代表的世界知名跨國公司,以國電集團、天津物產為代表的世界500強企業,以雲天化集團、開磷集團為代表的中國500強企業也紛紛落戶,展開投資與技術合作,開放型的發展格局在借“智”轉型中逐步形成。

陽春四月,內蒙古普因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發酵車間正抓緊進行投產前的調試。其生產的抗耐藥菌感染藥物主導產品硫酸依替米星是建國以來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國家一類新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產品。該企業正在研製的抗腫瘤藥物FY-808目前已向國內外申請發明專利近20項,並獲得美國、日本、加拿大專利授權,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研發、同時擁有中美化合物專利、可在中美上市的抗癌新藥。

為確保園區和企業項目在創新中高質量發展,開發試驗區積極為入駐企業搭建創新平臺,創造創新條件,鼓勵扶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力度。目前,開發試驗區已擁有12家自治區級技術中心及實驗室,有3家院士工作站正在申報中,園區內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累計投入資金超過2億元。立足於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開發試驗區還將建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建設不低於5萬平方米的化學合成中試車間和生物發酵中試車間以及5000餘平方米的孵化研發場所,“拎包入住”式的優質服務體驗,將全面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讓企業和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加通暢。

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是底線。開發試驗區內的內蒙古大地雲天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國北方最大磷複肥基地,建廠的初衷便是能對我市及周邊地區的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利用承德地區超貧磁鐵礦尾礦中選出的磷精粉和赤峰地區冶煉企業生產的硫酸副產資源,除可年產磷酸二銨60萬噸、高濃度複合肥25萬噸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氟資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該公司與內蒙古新福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氟資源進一步深加工成氟產品。同時,利用廢棄磷石膏資源,建設年產3000萬平方米的紙面石膏板項目,待建設規模達到預期規劃後,公司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可達60%以上。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下一步,開發試驗區將堅持園區循環化發展方向,依託現有企業建設延鏈補鏈項目,打造煤磷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個百億元產業集群,使循環經濟在轉型發展中迸發出更強更大的活力。

一組數據:光明“錢景”的期盼

“全區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60億元,增長34%,增加值增速15.5%。非能源產業產值和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60.7%和35.5%。開發試驗區效益回饋大幅提升,上繳稅金1.5億元,增長55%。”元寶山區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勾勒出了該區嬗變歷程的最耀眼輪廓。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回首來時路,是為走更遠的路做準備。今天,站在歷史的新徵程上,元寶山區未曾辜負建區以來的36年,也不會辜負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元寶山這座資源型城市將會重振雄風,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在未來的新徵程中描繪出更加壯觀燦爛的畫卷,元寶山人民也會在不久的將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高子民 趙雪姿 劉曉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