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皇帝的無奈:因當皇帝,十五歲的孩子不能承認自己親爹親孃

小說:皇帝的無奈:因當皇帝,十五歲的孩子不能承認自己親爹親孃

無賴楊廷和

楊廷和正式開始了他的掌權之路!

楊廷和掌權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挑選皇位繼承人,他將帝國的繼承人按到了朱厚熜身上。

楊廷和為什麼要選擇朱厚熜呢?當然,這是有官方原因的,官方原因就是“兄終弟及”。

這是朱元璋的規定,楊廷和雖然權力很大,但他也不能怎麼樣。

不過,在選擇朱厚熜的時候,楊廷和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楊廷和是不願意說出來的。

對於楊廷和這個老油條來說,當時的朱厚熜才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這樣一個孩子來了,大明的天下不是還有我楊廷和說了算嗎?

然而,楊廷和一世的英明全部毀在了他迎接的這個十五歲的孩子身上!

公元1521年,也就是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朱厚熜來到了北京。

在沒有到北京之前,朱厚熜一直居住在安陸,也就是湖北鍾祥市。

當時皇太后張氏和楊廷和商量,國家大事暫時由楊廷和執掌,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的時候,皇太后張氏和楊廷和派定國公徐光祚、壽寧侯張鶴齡、大學士梁儲、禮部尚書毛澄還有太監谷大用前往安陸迎接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四月初一,朱厚熜走到自己已故父親的墳頭祭奠了一下,然後就跟著這些人前往北京城了。

我們可以想想朱厚熜在前往北京時的激動心情,此時的北國大地已經綠意盎然了,朱厚熜的心情和當時的氣候一樣,也是非常溫暖高興的。

或許當時的朱厚熜會想,這個偉大的帝國,即將迎來新的繼承人,而這個新的繼承人就是我朱厚熜,熱湯的血液讓朱厚熜無比激動。

然而,激動之中的朱厚熜頭上澆了一盆涼水。

當他到北京城下的時候,一幫大臣走到了十五歲的朱厚熜轎子前面。

這些大臣似乎不是來迎接他的,大臣們對朱厚熜說,殿下請你下轎,從東安門進入皇宮,暫時到文華殿落腳吧。

要是我們普通人聽了,肯定會立即答應的,走了上千裡地路,哪裡還不能休息呢,文華殿肯定也不錯,絕對是高級待遇。

可是,這時候的朱厚熜不願意了,別看當時的朱厚熜只有十五歲,其實他懂得非常多。史書記載,朱厚熜年幼的時候就非常聰明,父親給他讀幾遍詩,朱厚熜就會背誦了。

等朱厚熜七八歲的時候,在他爸爸的指導下,他就已經知曉《大學》和《孝通》這些治理國家的著作了。

不光如此,朱厚熜還精通王府的各種祭祀和典禮規矩,所以十五歲的朱厚熜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孩子。

當大臣們讓朱厚熜從東安門進,然後入住文華殿的時候,他就知道大臣們是不懷好意了。

為什麼呢?因為朱厚照死後,楊廷和幫助朱厚照起草過遺詔。

楊廷和當時以朱厚照的口吻,寫了這樣的遺詔:

“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

楊廷和說了這沒多話,其中最重要的只有四個字:“嗣皇帝位”。

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說,我是來繼承皇位的,不是來當皇子的,因為如果朱厚熜從東安門進,入住文華殿的話,不是皇帝有的待遇,而是皇子的待遇,雖然也是五星級待遇!

當時朱厚熜是這樣說的:“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所以朱厚熜不願意了。這時候十五歲的朱厚熜據理力爭,他說我非要從大明門進,然後入住奉天殿,因為這才是皇帝應有的待遇。

官員們認為,這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稍微哄哄他就會乖乖聽話。

可是,這個十五歲的孩子不是一般的孩子,大臣們怎麼說他都不上當。

這樣一個少年老成的孩子,楊廷和選他,估計也是看上了他這一點。

可憐的朱厚熜

然而,楊廷和還是堅持讓朱厚熜從東安門進入皇宮。可朱厚熜死活不答應。

最後皇太后出來打圓場了,皇太后下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北京郊外接受勸進箋,從大明門進入了皇宮,朱厚璁正式入主奉天殿。

這一次在和楊廷和這些大臣對決的過程中,朱厚熜明白了一些事情,面對敵人的時候,必須把自己兇惡的一面亮出來,別看我只有十五歲。

綿羊雖然吃草,但也有一對兒堅硬的角。我要讓你們知道我這個孩子的厲害。

可是,十五歲的孩子畢竟面臨的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的楊廷和。後來事態的發展,只能用可憐來形容朱厚熜了。

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位稱帝,次年改元嘉靖。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嘉靖皇帝開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執政生涯。

朱厚熜非要從大明門進奉天殿,這對楊廷和來說,只不過是朱厚熜耍小孩子脾氣而已,現在我楊廷和要讓你這個小屁孩看看誰才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也就是朱厚熜剛剛登上皇帝的時候,禮部尚書毛澄上疏嘉靖皇帝了。

因為朱厚璁當上皇帝后,讓大臣商量如何定明武宗的諡號還有他父親興獻王的封號了。而楊廷和接手了這一任務。

當時楊廷和說,你朱厚熜是小宗如大宗,應該遵奉正統,應該將明孝宗當成自己的父親,至於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就當“皇叔考興獻大王吧”,而你的母親也不用當自己的母親了,直接稱“皇叔母興國大妃”吧。

楊廷和的意思很簡單,你不能認你的親爹孃當親爹孃了,你的親爹孃現在按照正統是你的叔叔和嬸嬸。

楊廷和還說,你以後在祭祀自己親生父母的時候,自己的身份就是“侄皇帝”。

此時的朱厚熜只有一個想法,欺人太甚,爹孃都不能認了,看來當這個皇帝不值當啊。

不能認爹孃已經讓朱厚熜很失望了,可是還有更失望的事情等著朱厚熜!

繼楊廷和上疏之後,禮部尚書毛澄聯合文武大臣六十多人上疏朱厚熜:首輔楊廷和大人的提議很好很好,如果誰敢在後面議論楊大人的決斷,就是奸邪小人,應該立刻將此人斬了。

“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

此時的朱厚熜害怕了,自己的親爹孃不能認,自己又被楊廷和還有毛澄這些老頭子威脅著,這真是深陷絕望之中啊!

這時候的朱厚熜開始服軟了,他主動討好楊廷和還有毛澄。因為朱厚熜不願接受這樣的霸王條款,但自己又無可奈何,所以年紀輕輕的小皇帝開始優撫楊廷和。

更厲害的是,他直接賄賂毛澄,給毛澄黃金,小皇帝的目的就是想讓兩位大人同意他認自己的親爹孃。

可是,這兩位大人不為所動,朱厚熜多次下詔要認自己的爹孃,但都被楊廷和直接否認了。

為什麼楊廷和能否認皇帝的決定呢?因為明代早有規定,首輔如果認為皇帝的聖旨不恰當,或者不正確,是可以直接扣下來的。這也就是歷史上的“封駁”。

此時的朱厚熜別看是皇帝,但是對手下的人,他無可奈何。可憐的朱厚熜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朱厚熜的願望很簡單,也很淳樸,他就是想認自己的親爹親孃,可是,這樣簡單的願望都實現不了,當這個皇帝還有什麼用呢?

此時,我們看到的朱厚熜只有可憐,只有軟弱,只有絕望。

然而,絕望之中的朱厚熜迎來了他的希望,這個希望同樣是一個昔日充滿絕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