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上的一抹“警色”——記清澗縣交警寨則灣中隊民警張小衛

人生道路上的一抹“警色”——記清澗縣交警寨則灣中隊民警張小衛

在每一次警笛聲中,有他忙碌的身影;在每一個擁堵的路段,有他響亮的哨音;在每一個遇到困難的司乘人員眼中,有他溫和的面孔……他叫張小衛,是清澗縣交警大隊寨則灣中隊的一名民警,主要負責轄區路面巡查工作。自參加交管工作以來,他數十年如一日,頂嚴寒,冒酷暑,風裡來,雨裡去……忠實履行著人民警察的誓言,舍小家保大家,換來一方平安。

刻苦學習練本領

在寨則灣中隊,大家都戲稱張小衛擁有“火眼金睛”。不管大車、小車,遠遠地開過來,他就能判斷出駕駛員心裡是否“有鬼”。獲得大家認可的背後,是一名交警能吃苦、善動腦、肯鑽研的辛苦付出換來的。

2008年,張小衛懷著對警察這個職業的崇敬之情,走進清澗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寨則灣中隊當上一名交警。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交通管理任務工作量大,涉及的工作面又十分廣泛,剛剛接觸公安交管工作的張小衛一開始也有些應接不暇。不過,張小衛沒有退縮,他以人民警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零開始,充分利用休息時間認真學習公安交管業務知識,刻苦鑽研,兢兢業業,並且虛心向同事請教,學習好的工作經驗,在同事們的幫帶下,他很快就熟練掌握了交通管理的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成為了一名工作能手。

嚴格執法保暢通

作為一名基層交警,張小衛始終堅持嚴格執法。和他打過交道的人,有的說他不近人情,有的說他公正無私。對於張小衛來說,他從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關注的是群眾的出行安全和道路的暢通。他說:“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該怎麼做我是有法律依據的,別人怎麼說就讓他說,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的。”

今年2月14日,張小衛在210國道寨則灣路段巡查時,發現一名男子駕駛重型汽車強行搶道行駛。張小衛即刻上去將該車攔下。沒過多久,張小衛就收到一個高中同學發來的微信,說該男子是他的表弟,希望看在老同學的面上不要扣分,併發來一個200元的紅包表示感謝。張小衛沒有給同學這個面子,照樣開了罰單。同學覺得張小衛不會不給老同學這個面子,親自跑到寨則灣來找老同學理論。面對老同學,張小衛說:“今天我如果不開罰單,不扣分,不安排學習,你表弟就不會長記性。以後就可能因為搶道釀成重大交通事故,到時候你再找我,我還能幫的了你嗎?我這不是不給你面子,我這是在幫助你表弟養成遵守交規的好習慣。”張小衛不急不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宣傳最終被感動了他的老同學。他當場讓表弟承認了錯誤,並痛痛快快接受了處罰。

熱心服務贏讚譽

張小衛認為,交警這個職業是平凡的,但越是平凡越要投入一份真情。他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最高宗旨,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執勤中,遇到問事問路的,他總是有問必答、耐心細緻;值勤中遇有故障車,他總是主動向前,積極幫助修理,直到修好。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他總是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與群眾交朋友,做群眾的貼心人。

2018年8月11日,綏德縣田莊鎮一居民在清澗縣樂堂堡村辦事時,由於急性廢氣腫發作,生命垂危,急需去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分院進行搶救。由於當時九里山路段堵車非常嚴重,寸步難行。時間就是生命,患者家屬心急如焚,連忙向正在執勤疏導交通的交警張小衛求助,張小衛瞭解情況後,立即和身邊的民警進行分工,留下兩名民警疏導交通,自己驅車前行為他們開道,並將警情報告給中隊領導。由於救治及時,患者很快脫離了危險期。事後,家屬專門來到寨則灣中隊,為中隊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

一心工作落“罵名”

投身交管工作就意味著付出和奉獻。因為工作,張小衛虧欠家庭太多。尤其是父親已經80歲高齡,經常生病,張小衛卻不能天天在家盡孝,他覺得對老人有太多虧欠。

2018年5月26日,張小衛的父親因病住院治療。由於工作忙碌,直到辦完住院手續後,張小衛才趕到了醫院。還沒顧得上詢問父親的病情,轄區出了交通肇事,不得不返回工作崗位。兄妹幾個對張小衛都很不滿,覺得他是“不孝之子”,老人都病成這樣了還不管。還是老人理解自己的兒子,他說:“不要怪小衛,我理解他的工作,你們不要指責他了。”張小衛偷偷抹去眼淚,帶著對父親的牽掛迅速處理完公事後,第一次向中隊領導提出休假,去醫院照顧父親。在張小衛的細心照顧下,父親的病情終於有了好轉,沒過多久就出院回家了。

張小衛把自己的願望和抱負都傾注在他所熱愛的交管事業上,這種對公安事業的強烈責任感讓他在工作中充滿激情和快樂,同時也影響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張小衛是一道風景,是一抹綻放的“警色”。(靳天龍 白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