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爸爸抽菸喝酒,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怎麼辦?家長需引起重視

4歲的強強這天突然問媽媽:“我能像爸爸一樣抽菸喝酒嗎?”媽媽聽到兒子的話驚訝極了,但立刻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於是蹲下來問強強:“為什麼你要像爸爸一樣抽菸喝酒呢?”強強回答:“我就是想和爸爸一樣。”媽媽明白,這個年齡的孩子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好奇心,不可以粗暴地拒絕他。於是,媽媽在解釋了抽菸喝酒的壞處之後對強強說:“媽媽知道爸爸是強強的榜樣,強強想學習爸爸,對嗎?那咱們可以學習爸爸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也可以像爸爸一樣不挑食,好嗎?”強強開心地點頭同意了。

孩子喜歡對大人進行模仿,需要家長給予重視。因為孩子一旦模仿了家長的“壞習慣”而成為自己的習慣,再去糾正和教育就太晚了。當孩子表達出對某件事情的好奇和想要模仿的心理,家長需要正確地引導以向有益的方向發展。

一、為什麼孩子會說出“我能像爸爸一樣抽菸喝酒嗎?”

1.好奇的天性導致。

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看到爸爸享受煙和酒,自然會感到好奇,希望接觸。孩子實際上並沒有這件事“好”或“不好”的概念區分,更多地是把抽菸喝酒當做了遊戲,希望自己也能“玩”這些遊戲。

孩子學習爸爸抽菸喝酒,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怎麼辦?家長需引起重視

2.對父母的模仿。

孩子喜歡“有樣學樣”,尤其喜歡模仿自己親近的人,比如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偷抹媽媽的口紅等。孩子是在對大人的模仿中學習事物和接觸這個世界的,因此,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去做的。

3.想要長大,做“大人做的事”。

孩子都渴望長大,渴望變得像爸爸媽媽一樣強。包括上述孩子對家長的模仿,都是孩子想要長大的表現。身體和心理都尚且弱小的孩子往往喜歡通過“做大人做的事”來讓自己參與進“大人”的世界中。

因此,當孩子說出“我能像爸爸一樣抽菸喝酒嗎?”時,家長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責備或震驚,而應該反思自己是否為孩子做好了榜樣,是否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

二、孩子在充滿好奇的時期對於孩子本身有什麼好處?

1.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

好奇心強的孩子通常思維活躍,擁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因為好奇心會促使孩子產生自發的學習心理,便於對新事物的接受和觀察。這樣的孩子在將來入學後,成績一般不會差。

孩子學習爸爸抽菸喝酒,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怎麼辦?家長需引起重視

2.注意力集中。

好奇心會促使孩子為弄懂一件事物的原理而長時間地專注於這件事物上,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會越來越集中,專注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同時,注意力的集中也會反過來提升孩子的好奇心,產生良性循環。

3.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發展。

擁有好奇心的孩子熱愛生活和新鮮事物,願意與這個世界交流和溝通,這十分有利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好奇心也會讓孩子願意面對挑戰,在遇到困難時,好奇心強的孩子抗挫能力通常會相應地較強。

可見,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的身心發育都十分有好處。但同時我們也不可忽略那些好奇心帶來的“壞情況”,家長要學會正確地幫助孩子把好奇心用在“正道”上。

三、孩子在充滿好奇的時期對於孩子本身有什麼壞處?

1.觸碰危險物品,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好奇心帶給孩子最大的危險就是受傷的可能。孩子通常還不會分辨危險,如果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觸碰危險物品,比如玩火、玩刀,把手指塞進小孔裡等等,都容易令孩子受到難以估量的傷害。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放好家中的危險品,並讓孩子在自己視線範圍內玩耍,不可把孩子單獨留在屋內。

孩子學習爸爸抽菸喝酒,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怎麼辦?家長需引起重視

2.把握不好“度”,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的是非觀念需要逐步培養,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孩子有可能把握不好好奇的“度”,傷害到自己或他人。比如掀起女孩的裙子、偷摘鄰居家種的花等等,雖然孩子僅僅處於覺得好奇、好玩的心理,但如果家長不給予適當的干預,對孩子的心靈成長無疑是有害的。

3.模仿大人不好的一面。

我們依然要強調榜樣的重要性。有些孩子會偷偷模仿大人抽菸喝酒,或是說髒話等,家長一旦發現必須及時制止,否則傷害的不僅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孩子心靈的成長。孩子是能夠理解“大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對的”這個道理的。

實際上,好奇心對於孩子不是壞事,只是有可能帶來壞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也多是大人沒有做好導致。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超強的模仿能力,家長要首先做好表率,為孩子創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樹立一個好榜樣。

四、面對孩子超強的模仿能力,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1.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

首先,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不可總是敷衍或搪塞,越是弄不明白的事孩子會越好奇。家長不妨坦然地與孩子討論問題,尤其是涉及性、生死等話題時,如果家長不遮掩、不以其為羞恥,那麼孩子也能夠正面、健康地去學習它們。

孩子學習爸爸抽菸喝酒,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怎麼辦?家長需引起重視

2.讓孩子模仿“有益的事物”。

家長應向孩子解釋並明確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會傷害到自己,讓孩子懂得規矩的約束,並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規矩。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模仿的遊戲,比如扮演一個小動物,也可以在玩“過家家”時讓孩子扮演爸爸、媽媽,模仿父母對自己的照顧。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好奇的需求,也能夠讓孩子在模仿中體會不同“角色”的特點,認識世界和“自我”。

3.有些事情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

在瞭解了孩子模仿能力超強的特點後,家長就要學會“控制”自己,比如不在孩子面前爭執、不當著孩子的面抽菸喝酒等。孩子出於對大人的信任才會去模仿大人,我們不可辜負了這份信任。

相信通過上面的內容,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好奇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孩子創造適宜的成長環境需要每一位家長的共同努力。

今日互動話題:您對這個話題有什麼看法嗎?歡迎您在下方評論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觀點和經驗。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蕾媽留言,蕾媽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蕾媽育兒經】文章,蕾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蕾媽育兒經,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