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了,但是仍有太多复杂的情绪萦绕心头。我始终无法忘却刘耀军王丽云这对失独夫妻的眼神。因为我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年代中诞生的,作为一个独生女,我并没有死亡的权利。

《地久天长》长达三个小时,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故事,刘耀军和沈英明两家是好朋友,他们的儿子,刘星和沈浩也成了好朋友。王丽云因为意外怀孕,不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被李海燕拉到医院做流产手术,不料手术出现意外,导致王丽云再也不可能怀孕。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的独子刘星因为沈浩,意外死亡,刘耀军和王丽云彻底成了失独家庭,于是他们从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周永福。并为这个孩子改名为刘星。刘星融入不了这个家庭,离家出走。而背负着歉疚的李海燕得了脑瘤,两家在李海燕死之前相见。

失去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痛?

这部电影花了几乎所有的时间,来讲述刘耀军和王丽云这对失独夫妻,深沉而不言说的痛苦:

喧哗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

在刘星死后,家里来了很多人慰问,包括朋友和领导。最让人感慨的一幕是,王丽云躺在床上,对作为肇事者的母亲李海燕,一句责怪也没有,反而关心沈浩是不是吓坏了。再深层的痛苦,也只是对众人说:“我累了。”然后将脸埋在枕头上失声痛哭。

过年了,沈茉莉过来送饺子,外面孩子们在放烟花,欢声笑语显得格外刺耳。沈茉莉邀请刘耀军一家吃饭,刘耀军没有去。从聚会的窗外,我们看到了出狱的张新建和高美玉组成的家庭和沈英明李海燕一家和谐温馨,窗内红火温暖,窗外雪花飘落,而此时的刘耀军家里,比屋外还要冷清,失独夫妻在家相顾无言,我们看到的只是桌上的一个堆满烟屁股的烟灰缸。

对于失独家庭来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孩子生前的影子,都是过去的美好,都是无法回避的痛苦。这时,我们想起鲁迅《祝福》里的祥林嫂,对着鲁镇上的看客们说,“若是我们家的阿毛还活着,也该是这么大了吧。”鲁迅在《而已集》中说到: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是啊,失独的痛苦,常人哪能体会,所谓的感同身受,是最苍白无力的安慰。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关心都是多余的,我只想沉默

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刘耀军和王丽云收拾好了大包小包,落荒而逃。因为他们无法再待在这个伤心之地,他们不想再面对任何一个熟悉的人,不想再听到任何一句关心。他们选择了一个言语不通,谁也不熟的海边小镇,沉默的生活着。王丽云说:“那一刻时间就静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影片一开始,当地人说刘耀军一家很奇怪:做生意不去繁华的地方,却选择偏僻海边小镇。后来沈茉莉来看望刘耀军,我们得知,刘耀军一家曾经去过海南。为什么又离开了呢?原来旧时好友高美丽去过海南。然而,刘耀军一家不断的逃避,他们从伤心地逃开,远离过去的人,却终究逃避不了内心的痛苦。

他们给收养的孩子起名为刘星,寄托了自己无限的希望。后来周永福离家出走,家里的积水淹到脚脖子,一开始飘出来的是与周永福的合家福,后来从衣柜下面飘出来与亲儿子刘星的合照。正如将照片藏进衣橱深处,却在大水中飘出来一样,刘耀军和王丽云将失去孩子的痛苦埋藏进内心深处,但是在每个午夜梦回的时候,都会钻出来,让人心痛。

夫妻二人在异乡,用陌生的语言隔绝自己,在家里,也说着生活中必须要说的话。因为太痛苦了,所以选择沉默,然而因为沉默,痛苦又被滋养的更深刻,深入骨髓。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危险脆弱的关系,彼此捆绑的信仰

沈茉莉一直爱着刘耀军,来看望刘耀军时与之发生了关系,并且怀孕了。而王丽云作为一个失去孩子,并且永远不能再有孩子的失独母亲,面对自己的妻子,刘耀军很为难,最终刘耀军选择放弃了沈茉莉为他怀的孩子。目送沈茉莉上车离开的时候,刘耀军将脸埋在方向盘里,痛苦至极。

失去生育能力,失去工作,失去孩子,接二连三的打击已经将王丽云和刘耀军逼到悬崖边缘,如果此时刘耀军再离开,王丽云则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刘耀军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对沈茉莉说,现在自己和王丽云都是为了彼此活着。他的确想要孩子,但是想要的是属于他们的孩子。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刘耀军也想留下那个孩子,然而他没有这样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因为失去孩子,就离婚了的案例。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人如果失去了生育能力,就永远失去了生养孩子的机会,而男人如果心狠一点,则可以再找女人生孩子。对于现实中的家庭来说,失去独子,已经动摇了家庭稳固的根基,而精神负担,信任危机,则进一步让家庭关系变得危险脆弱。

电影中,《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一直伴随至电影结束。然而,除了友谊和爱的地久天长,失独的痛苦,更是地久天长。刘耀军和王丽云自始至终没有大吵大闹,因为痛苦已经消磨了他们所有的精力,因此,这些心照不宣,口不言说的痛苦,才会有更大的力量延续下去。这也是他们无法真正接受周永福,周永福无法真正接受他们的根本原因。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独生子女,没有死亡的权利

失独的痛苦,深刻长久。根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达到百万。荧幕上,给我们展示的,仅是百万家庭的一个缩影罢了。

我的同事是独生女,她对我说,她出生的时候亲戚都劝她父母再生一个,然而她父亲拿定主义,只要一个,说把最好的爱和教育都给她。在她记事的那一天起,即使父母经历了国营大厂下岗潮,即使父亲创业一而再的失败,她也没有过过苦日子。

在她享受到父母全部的爱时,她的内心也日益惶恐。因为她肩上的担子,一天天的加重。作为独生子女,前半生,父母承担起养育她教育她的责任;后半生,她要承担起抚养他们照顾他们的责任。而责任之一,就是她得好好活着。

上一届带过一个学生,打篮球把腰打坏了,需要休养很长一段时间,医生说不一定能够调理好。于是这个学生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厌学。他在我开导的时候,反驳我说:“就算学习搞好了,腰不好有什么用?”“如果以后废了,大不了就是一死,也给我父母减轻一点负担,这是我最后的孝顺了”。我问他:“那你可曾想过,你父母将一辈子活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中?让你父母痛苦的悲伤的活着,难道就是孝了?”我和这个学生聊了很久,而且一直不断的鼓励他,后来这个学生振作起来,考取一本走了。寒假这个学生回来看我,再问及当初的话,他笑着说:“当时太幼稚了,本来也没这个想法。我父母就我一个儿子,老师您说我能干傻事么?”

然而遗憾的是,社会上有太多选择做傻事的孩子。去过医院住院部,看到一些失独家庭住院的样子,有的病床边儿女绕膝,端茶送水,有的病床加倍冷清。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儿女在身边,和仅有护工在身边的老人,脸上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作为独生子女,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了再大的困难,我不敢轻言放弃,因为我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不敢想象失去了子女的父母,之后的日子该怎么活下去。有人说,人活着太累了,因为我们无法只为自己活着。我们之所以向往远方的诗意和自由,是因为在近处,我们有家。如果连家人都不在了,那么远方也失去了追求的意义。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没有死亡的权利,只有不断奋斗的理由。最近在看倪萍的《姥姥语录》,深有感慨。倪萍的姥姥辛苦贫困了大半辈子,终于在晚年,过了富庶的日子。倪萍倾尽自己所能,让姥姥享受了之前不敢想的所有事情:去大饭店吃饭,穿着最好的蚕丝衣服,为着养生,吃海参从10几块钱一斤吃到几千块钱一斤,从未断过。

作为独生子女,我时常问自己,当父母生病了,我是否存有足够的的钱,保证父母的治疗。所以,首先我得好好活着,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其次,我得让父母好好活着,不断的奋斗,给父母家人,尽量好的生活。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生孩子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地久天长》中,刘耀军和王丽云长久的处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就算领养了周永福,也仍然让周永福活在刘星的影子中,周永福无法承担这样的重量,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于是他离家出走了。

周永福之所以离家出走,是因为刘耀军夫妇虽然供给他衣食,却从未给过他身份认同。直到刘耀军把身份证给他,将身份还给他,周永福和刘耀军的矛盾才开始冰释,最后磕了一个头离开了。

和刘耀军对待周永福的方式一样,现实中有很多孩子,并不是以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过这一生的。有的父母,甚至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行加诸孩子身上。孩子,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重要到有的家长迷失了教育的方向。纪伯伦说的很好,孩子是飞翔的箭,父母是稳定的弓。父母对孩子的爱与诸多爱不同的地方是,爱的目的是为了放手与别离。

看过太多孩子轻生,父母痛哭的视频,后悔对孩子过于严苛。有时候想想,父母对孩子要求最低一生中有两次:一次是孩子出生,一次是面对孩子的死亡。如果,我们站在失去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养育孩子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生孩子,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只希望孩子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健康快乐。如果有一天孩子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我会详细的告诉他生命孕育的过程。我并不想强调,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难日,而是想告诉他:孩子,你经历了生命最初的竞争,后来在分娩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努力,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的诞生太不容易了。以后就算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你要想一想,你曾经是多么的勇敢而坚韧。珍惜生命,让这一生活的精彩而有价值吧!

《地久天长》: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现在国家二胎放开了,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作为独生子女大军中的一员,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就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一样:遗忘是真正的死亡。如果我们先行离开,又有谁记得我们的父母呢?

当然,就算不是独生子女,也不能轻言放弃。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太不容易,我们健康成长,也太不容易。生而为人,不仅仅是自己活着,更是为身边爱我们,我们爱的人活着。所以,在不知惊喜和意外哪个先来的明天,唯有珍惜当下,活出价值,才是我们对生命最初的奋力一搏,最大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