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回了大臣一首詩,第二天大臣看了就辭職

唐明皇回了大臣一首詩,第二天大臣看了就辭職

唐玄宗時期,有個東宮太子侍讀叫薛令之,就是教太子讀書的官員。當時宰相李林甫專權,反對他的大臣都不好過,薛令之為人正直自然看不過去,但又沒有辦法,一天,內心不平就提筆在辦公室的牆上寫了一首詩: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

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

他在詩中把李林甫比喻為苜蓿,這是馬吃的飼料,就是說馬吃的食物都在飯桌(朝廷)上,暗喻朝廷混亂,日子不好過。

正巧,唐玄宗去看看兒子學習怎麼樣,薛令之這個侍讀又剛好沒在,唐玄宗到處溜達,剛好就看到這首詩,誤以為薛令之嫌棄伙食不好,心裡就不高興了,給你的伙食可是很不錯的,這還不滿意,不滿意了還要寫詩諷刺我,惱火大了。

唐明皇回了大臣一首詩,第二天大臣看了就辭職

不過唐玄宗這人還是比較善良的,沒有直接把薛令之治罪,而是在後面回了一首詩:

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覺著食物不夠好不滿意,那你就可以滾啦!

第二天,薛令之看到回詩,真是傷心欲絕,想不到唐玄宗是這樣看待他的,一直以來受到李林葡甫的打壓認了,想不到大領導也不認可自己,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如今心灰意冷,薛令之也覺得不如辭官回老家了,於是不久就遞上的奏摺,唐玄宗也沒有多想,便批准了他。

唐明皇回了大臣一首詩,第二天大臣看了就辭職

雖然說這裡頭有雙方誤解的緣由,但到底最後唐玄宗也沒挽留,如此按自己喜好行事,沒有明辨是非,也難怪最後引來“安祿山之亂”,連喜歡的楊貴妃也保住。

前世之因,後世之師, 以史為鏡。一個皇朝的衰亡也是一件件小事錯事積累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