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推廣電驢"蓄水式"放行 通行效率提高50%(圖)

電驢“蓄水式”放行 通行效率提高50%

北湖立交橋底新交通模式將在民族楓林路口等路段推廣

南寧推廣電驢


北湖立交橋底,非機動車根據指示駛入停車區,“蓄水式”放行模式大幅提高通行效率

長期以來,北湖立交橋底車流量較大,非機動車在早晚高峰期的通行量每小時逾萬輛,加上路口直行和左轉同時放行,造成該路口通行效率緩慢,機非(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車流衝突嚴重。去年11月,南寧交警部門在該路口推廣應用“蓄水式”放行交通組織模式,實施“二次蓄水”。新措施效果如何?昨日,記者在現場瞭解到,“蓄水式”放行,讓非機動車通行效率提高了50%左右,也最大化地減少了機非衝突。

北湖立交橋底車流量大通行效率低

市民黃女士在北湖北路上班,每天開車途經北湖立交橋底往返家與單位之間。她對該路口的交通狀況印象深刻,因為幾個方向的車流同時在橋底交匯,直行和左轉綠燈同時亮起,同向車流同時放行導致路口交通混亂,且易引發事故。為此,黃女士曾向交警部門提議重新調整該路口的放行模式。

和黃女士有同樣看法的市民不少。交警部門在接到市民的反映和建議後,實地對北湖立交橋底的交通進行了研究。

據瞭解,北湖立交處於快環東西走向的關鍵路口,附近還有物流中心,機動車眾多。另外,每天通過該路口的非機動車流量非常大,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路口通過的非機動車流量最高達10846輛/小時。雖然在各個進口都設置有非機動車道,但路幅不寬,每個放行相位難以滿足如此龐大數量的非機動車通行需求,經常出現非機動車排長隊,佔用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通行的情況。

“蓄水式”放行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研所副所長黃琳介紹,此前北湖立交的放行方案是在不同時段制定了三种放行結構,但駕駛員難以適應。另外,原方案存在對向全放相位,路口東西進口方向左轉和掉頭機動車較多,直行機動車較少,東西進口直行和左轉同時放行,機非車流衝突情況嚴重。

經過實地調查,從去年11月中旬起,交警部門對該路口重新規劃放行,推廣應用“蓄水式”放行交通組織模式。

昨日17時30分,記者來到該路口,正值下班高峰期,途經車輛非常多。記者看到,東、西、南三個進口的非機動車等待區劃定了兩個階段的待轉區,當前方的電子引導牌出現了黃色字體的“請電動自行車駛入停車區”提示時,等候的非機動車進入第一階段等待區;隨著綠色字體“請電動自行車駛入待行區”提示亮起,非機動車進入第二階段等待區。當綠燈亮起,非機動車就可以通行了。

黃琳介紹,新方案應用了“蓄水式”放行模式後,消除了機動車直行與左轉車輛同時放行的衝突,減少了交通事故隱患。

此外,新方案全天時段實施同一套放行結構,避免了原方案存在過多放行結構導致駕駛員不適應的問題。根據該路口的特點,交警部門因地制宜採用“二次蓄水式”放行,大量的非機動車可以提前進入非機動車停車區和待行區,為同方向的右轉車輛減少了停車延誤,提高了通行效率。“非機動車的通行效率提高了50%左右。”黃琳表示。

將在民族楓林路口等路段進行推廣

“蓄水式”放行,是充分利用路口空間,結合信號控制放行相位的次序,採用交通誘導將非機動車提前引導至待行區,在綠燈放行時非機動車提前啟動,從而最大化地減少機非衝突、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的放行模式。

北湖立交橋底的這種放行模式,在南寧市並不是首例。2016年初,南寧首例“蓄水式”放行交通組織模式在長湖立交橋下進行應用,效果顯著,並吸引了外地交通部門前來取經。之後,該模式在民族青秀路口、民族金浦路口、衡陽秀靈路口、亭江立交橋底、青山雙擁等多個路口推廣應用。每個路口的情況不同,交警部門因地制宜地對各個路口的具體管理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黃琳介紹,未來,交警部門將陸續在民族楓林路口、桃源植物路口等路段,採用這樣的放行模式,提高非機動車的通行效率,從而也最大化地減少機非衝突,方便市民便捷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