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壩州”概述

阿壩州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成都、綿陽、德陽、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會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

四川省“阿壩州”概述

四川省“阿壩州”概述

四川省“阿壩州”概述

戰國時,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壩州始有建制。

西漢置汶山郡。晉、隋襲舊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時有興廢,演變頻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維川郡。

元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於茂州、威州、松潘衛,分轄各土司及千戶所。

清設茂州、理番廳、松潘廳、懋功廳。民國之初改廳州為縣,繼後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公署,後改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轄松潘、茂縣、汶川、理縣、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縣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個屯守備。

1952年茂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四川省“阿壩州”概述

走進阿壩(2)

1953年1月1日撤銷茂縣專區,改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原懋功縣改稱小金縣(駐美興鎮);原靖化縣改稱大金縣;由松潘縣部分地區設置南坪縣(駐南坪);理縣駐地遷雜谷腦。原阿壩地區改設阿壩縣(駐中阿壩);原黑水地區改設蘆花縣(駐蘆花);原若爾蓋地區改設若爾蓋縣(駐納摩寺);大金縣的綽斯甲地區建立縣級行政委員會(駐舟山)。將卓克基、松崗、黨壩、梭磨四土司分別建立相當於區的政權機構,並在四土的中心地區馬爾康暫設相當於縣級的行政機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川省藏族自治區轄10縣、1縣級行政委員會、1縣級辦事處。

1954年蘆花縣改名黑水縣,若爾蓋縣由納摩寺遷駐達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改設阿壩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刷經寺。

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土)改設為馬爾康縣。綽斯甲行政委員會改為綽斯甲縣,駐地遷觀音橋。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

1958年阿壩藏族自治州駐地由刷經寺遷馬爾康縣城。由壤塘行政委員會設立壤塘縣(駐南木達)。撤銷茂縣、汶川2縣。同年7月7日由原茂縣、汶川2縣全部轄區和理縣部分地區合併設立茂汶羌族自治縣(駐威州鎮)。理縣遷駐刷經寺。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1縣、1自治縣。

1959年壤塘縣遷駐壤塘;理縣遷駐哈拉瑪。

1960年撤銷理縣,以原理縣和阿壩縣的部分地區設立紅原縣(駐哈拉瑪);原理縣的其餘地區併入茂汶羌族自治縣和馬爾康縣。撤銷南坪縣,併入松潘縣。大金縣改名為金川縣。撤銷綽斯甲縣,併入金川、壤塘2縣。阿壩藏族自治州轄9縣、1自治縣。

1963年恢復南坪(駐南坪)、汶川(駐威州鎮)、理縣(駐雜谷腦)3縣;茂汶羌族自治縣由威州鎮遷駐鳳儀鎮。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1自治縣。

1987年,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3]

2015年10月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撤縣建市獲國務院通過。

地形地貌

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峽谷為主。東南部為高山峽谷區,中部為山原區,西北部為高原區。[4]

氣候特徵

阿壩氣溫自東南向西北並隨海拔由低到高而相應降低。西北部的丘狀高原屬大陸高原性氣候,四季氣溫無明顯差別,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寒溼潤,年平均氣溫0.8℃~4.3℃。山原地帶為溫涼半溼潤氣候,夏季溫涼,冬春寒冷,乾溼季明顯,氣候呈垂直變化,高山潮溼寒冷,河谷乾燥溫涼,年平均氣溫5.6℃~8.9℃。高山峽谷地帶,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氣候從亞熱帶到溫帶、寒溫帶、寒帶,呈明顯的垂直性差異,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降水集中,蒸發快,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帶,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帶是寒溫帶,年平均氣溫1℃~5℃,海拔4100米以上為寒帶,終年積雪,長冬無夏。

礦產資源

阿壩州蘊藏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迄今為止,已發現礦種54個,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36處。優勢礦種有金、鋰、花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礦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溫泉等。

已探明黃金儲量116噸,約佔四川省的49%。隨著地勘工作的不斷深入,金礦儲量還會逐步增加。

鋰輝礦分佈在馬爾康、金川兩縣境內,探明儲量(礦石量)1546.5萬噸,居四川省第二位,平均品位1~1.2%。呈現集中、埋藏淺、易開採等特點,且鋰礦與國內緊缺的鈮鉭礦共生。

大理石已探明儲量1239萬立方米,佔四川省的33%,優勢品種“蜀金伯”被列入全國80個“名特石材品種”,主要分佈在小金和汶川兩縣境內,品種主要有“夾金花”、“竹葉青”等,其中“夾金花”被列入全省40個花崗石“名特石材品種”。

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佈在汶川境內,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佔全省的22%,遠景資源儲量在20億噸以上,居四川省第一。

泥炭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遠景資源儲量在19億噸以上,居世界之首,主要分佈在紅原、若爾蓋、阿壩縣境內。

石榴子石為四川省內獨有,已探明儲量1398萬噸,分佈在理縣、汶川境內。

礦泉水境內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泉水有九寨溝、松潘、理縣、若爾蓋等6處。水溫在35∽62度之間,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6]

水能資源

阿壩州境內江河縱橫。黃河在阿壩州流經165公里。長江上游四川境內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發源於阿壩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縱貫全境,其流域內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全州大小河流530餘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46億m3。水能理論蘊藏量1933萬千瓦,佔四川省水能蘊藏量的14%;可開發量1400萬千瓦,佔四川省的11%;水能資源特點是河流落差大,距離負荷中心近,年發電小時長,各類電站單位造價低。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發電額定裝機容量358 萬千瓦,併網投運裝機容量318.3萬千瓦。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恢復裝機容量253.16萬千瓦,正在恢復36.6萬千瓦。特大地震後,新增柳坪、獅子坪等8座水電站,總裝機68.3萬千瓦。裝機190萬千瓦的大渡河雙江口電站已經進入前期準備階段。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已恢復110千伏~500千伏電網變電容量261.56萬千伏安。恢復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電網輸電線路1460公里,未恢復175公里。

生物資源

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類型、溼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5處,總面積218.6萬公頃,佔全州幅員面積的26%。其中,國家級4處: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若爾蓋轄曼,面積48.7萬公頃;省級12處:黃龍、白羊、勿角、白河、鐵布、寶頂溝、米亞羅、草坡、曼則塘、三打古、南莫且、弓槓嶺,面積91.6萬公頃。有各類植物資源15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1200種,芳香油植物70種,澱粉植物37種,油脂植物80種,纖維植物79種,單寧植物68種)。有野生動物38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6種(其中一級保護23種、二級保護53種),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梅花鹿、獼猴、牛羚等。阿壩州是四川省植物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長江、黃河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和著名的“珍貴生物基因寶庫”。

2017年末,全州戶籍人口915235人,其中:男性466196人,女性449039人;藏族537425人、羌族169395人、漢族177458人、回族29081人,其他民族1876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8.7%、18.5%、19.4%、3.2%、0.2%。

2017年末,全州常住人口94.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8.92%,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8.72‰,人口死亡率3.46‰,人口自然增長率5.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