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泛紅,精美絕倫-鎏金佛像

鎏金泛紅,精美絕倫

“用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被稱為‘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最開始出現在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而鎏金工藝,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技術,發明於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了。鎏金是把金子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銅器的表面,再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子就附著在銅像表面不脫落。”何雲一邊介紹,一邊打開放在屋子一角的一隻保險櫃,取出錦盒中的一尊佛造像佛祖,這是一尊釋迦牟尼銅鎏金坐像。這尊佛像高16釐米,配有仰覆式蓮花底座,底座高12釐米。何雲先生說,經過專家鑑定,這尊佛像造於明早期。是他五年前在青海東部覓得的。

這尊佛像是用黃銅鑄造的,塑造了佛祖跏趺端坐於雙層蓮臺的形象。造像軀體結構勻稱,寬肩細腰,造型顯得體態輕盈端莊。通體鎏金,頭頂螺發,頂飾寶珠,細眉長目,雙目微闔,高鼻。面部慈祥安寧,嘴角露出祥和的微笑,給人一種心境平和的感覺。兩耳垂肩,身著袒右式袈裟,衣褶流暢,表現出衣物的輕柔質感。雙手雕琢精細,似乎金色銅軀之下充盈血肉,栩栩如生。蓮座造型講究,座壁滿飾一週蓮花瓣;蓮瓣細長飽滿,並且瓣與瓣之間有小型三角裝飾,這正是明代蓮瓣刻畫的特徵。

何雲說,佛像對鑄造工藝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佛像的細節處理上,這尊佛像底座蓮瓣微微上翹,袈裟的褶皺,還有佛像頭頂的螺發,都惟妙惟肖。

何雲指點我們觀察這尊佛像鎏金的顏色,這種顏色金裡有點發紅,呈紫黃金色。他說,這是因為明代有些藏傳佛像製作中在鍍完金後要做“上紅”處理,就是把鍍過金的佛像放在一種樹皮泡出的紅色液汁中煮。因而這尊佛像鎏金髮紅,正是明代的工藝特徵。

這尊佛像的封底是原裝的紫銅封底,封蓋中間刻一十字金剛杵圖案,在底板接縫處塗抹蜂蠟。可以看到佛像底沿向內敲擊出一個邊包住了底板。何雲說,這叫作包底法,這種方法是歷史上最常用的方法,從8世紀一直延續至今。封底上的圖案是從元代開始出現在藏式造像封底上的;這類包底的佛像多還可以作為判斷產地的一個輔助依據。

何雲還收藏了一尊觀世音菩薩銅鎏金佛像,佛像高17.5釐米,菩薩造像寬肩細腰,比例勻稱,表情柔和,高鼻薄唇,顯得秀美靈氣,兩耳垂大環,腰間束帶,腰帶下前後都有U形連珠裝飾。雙肩搭帔帛,從肩垂於手臂內側再折回搭向小臂外側,在內側形成一個小圓環,富於裝飾,手釧臂釧腳鐲均有。頭戴花冠,全身裝飾繁多。蓮座是雙層束腰式。封蓋也採用了包底法,朝外的一面中間刻十字金剛杵。何雲說這正是明代的觀世音菩薩銅鎏金佛像的造像特徵。

何雲認為,這兩尊銅鎏金佛像品相之所以完美,除了保護得好外,跟造像拋光度高很有關係,因為表面越光越細,鎏金的效果越好。更重要的是,這兩尊佛像刻畫細緻入微,每個細節都符合造像規範,體現出明代崇尚的一種協調、準確、精緻、成熟的造型美,雖然歷經歲月的滄桑,品相依然完美,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價格攀升,新高不斷

何雲說,從價格上來說,藏傳鎏金銅佛像一直處於穩定上升的狀態,比起六七年前,今年佛像價格已漲了六七倍,最近一尊明代釋迦“成道像”在北京以億元拍出。然而在2004年以前,佛教藝術品仍然被歸為雜項,只零星出現在國內拍賣市場上,並且因為缺少質量上乘的拍品,市場規模和影響不大。2004年之後,隨著佛教藝術品收藏品種的豐富、收藏隊伍的壯大,價格也不斷攀升,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的一個熱點,同時變身為一個獨立品類,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的主要拍品。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元,其中明永樂款的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成交價1.166億港元,成為世界上最貴的金銅佛像。

何雲分析,這迅速引爆的藏傳佛像收藏熱潮,拍場上過億元的佛像幾乎全集中在明清兩代。明清佛像,已成為藏傳佛像的代名詞,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明清時期的佛像工藝達到巔峰,那時朝廷彙集全國能工巧匠製作藏傳佛像,不僅吻合西藏佛像的基準,還以富麗堂皇的佛像樣式顯現出皇室的派頭,在當時就已是無價之寶。何雲認為,精品明清佛像的存世數量稀少,它依然存在價格窪地,因而現在入手收藏,仍然不失時機。

贗品雖多,辨假有方

何雲說,如今佛像市場,造假已經不是秘密。他認為,佛像市場上的贗品主要有這麼幾類:有粗製濫造的新品;有以真品為母本翻模製作出的仿製品;還有的是以舊的殘件重新拼湊而成的。

何雲認為佛像辨偽有章可循,並不難。他給出了幾條有針對性的建議。對於新品造像,可以看它的色澤是否自然陳舊。老佛像外表包漿自然,色澤渾厚,新的鎏金銅佛像即便經過作舊處理,顏色還是比較刺眼。

對於以真品為母本翻模製作出的造像,粗看時有舊氣,但只要仔細辨別佛像的臉部、手足部和衣紋細節,就能判斷出真偽,這些細節之外的精細程度,肯定與真品無法比,同時,還可以從工藝上作對比。老佛像都要經過嚴格的手工處理,在面部表情、服飾上都經過細緻的雕塑技法處理,尤其是每件佛像的底座,幾乎都能找到人工加工痕跡,仿品則有機器打磨的極有規律的加工痕跡。

對於以舊的殘件重新拼湊而成的造像,除了看是否有拼接痕跡,還需要對佛教造像規程有一定了解,因為古時的工匠製作佛像必須遵循嚴格的規定。(張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