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2001年3月,一位配音大師不幸被病魔奪走了生命,在他的葬禮上沒有哀樂,現場播放的卻是一段長長的案情分析會錄音,人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這位不朽的配音演員畢克。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一、 兩次肄業,愛情夭折

畢克原名畢德泉,1931年出生于山東濟南,14歲時由於家貧從濟南市立中學初二肄業。父親病故,母親讓他帶著家裡僅有的錢去安徽蚌埠投靠親友繼續上學。不幸的是在畢克17歲時由於親戚家也陷入困境再次肄業。

1949年畢克來到上海加入了一個劇團當演員,不俗的外表和談吐讓他邂逅了一位富家千金,女孩和他私定終身卻被家庭阻止,最終愛人不惜投河殉情,在人世間只留下畢克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兒。

青年時期接連的不幸嚴重影響了畢克的性格,他變得沉默而內向,雖然他的外表很剛強卻無法掩飾他內心的脆弱。

也許就是因為這些不幸的遭遇,所以也只有畢克才能將高倉健扮演的那些剛強而又脆弱的男人演繹的如此傳神。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二、 投身配音,如魚得水

1952年畢克考入了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前身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成為我國第一代配音演員。在隨後的三十多年裡,畢克一共給四十七個國家的三百多部影片做了配音。

剛進廠的時候,畢克也是小蘿蔔頭一個,平時只能跟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老演員後面配個龍套,一兩句話那種。但他始終不放棄對角色的揣摩,哪怕只是一句臺詞也要用心去感悟。他對於細節的要求簡直到了苛刻的地步。

曹雷回憶中有兩件事比較有意思,一個是配音“你去哪裡?”看似簡單一句話,但卻和演員口型差一點兒,畢克就讓她改成“你去哪兒?”口型就對上了。另外一次曹雷配一個演員背身抽泣的戲,這種連口型都不用看的配音很簡單,曹雷轉過身就開始入戲啜泣,沒想到畢克很快喊停:“你的抽泣聲音和演員肩膀抖動頻率不一致。”

畢克太熱愛配音這個工作了,在這裡他似乎可以忘卻人生的不幸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十年代他開始在上海譯製片廠嶄露頭角,《鴛夢重溫》還有經典的《音樂之聲》都是他的代表作。尤其是《音樂之聲》,在這裡他和李梓完成了合作。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三、 神探波洛,盛宴主角

七十年代畢克的配音生涯開始進入豐收期。首先讓他聞名遐邇的是《尼羅河上的慘案》裡的神探波洛。這個角色比較複雜,一方面波洛聰明睿智,語言灑脫。另一發面他自負還有些慵懶。這樣一個角色配好了就是經典,配差了就是災難。

當然,對於畢克來說,這不是問題。用蘇秀的話說,畢克配音是裝龍像龍,裝虎像虎。而大家公認的畢克的聲音特點,一個是好聽,另一個則是節奏好。在波洛這個角色裡,畢克將他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尤其是波洛最後案情分析那一段,長達二十多分鐘的大段臺詞對於任何人都是一個挑戰。對於這麼長的臺詞,畢克沒有去死記硬背,他拿著劇本保證準確度,將精力放在了語言的節奏和氣口上,整段臺詞聽下來一氣呵成成為經典。在筆者看來,這一段臺詞的演繹堪比演員中諸葛亮舌戰群儒那場戲。

《尼羅河上的慘案》堪稱上海譯製片廠的一次配音盛宴,它集合了全廠的精華,而畢克則成為這次盛宴的主角。

接下來又一個《陽光下的罪惡》畢克已經駕輕就熟。巧的是,這兩個波洛電影他的主要對手戲都是劉廣寧。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四、 陽剛男人,深情男人

真正讓畢克在全國聞名的當然是《追捕》,在這部電影中畢克將高倉健那種鋼鐵一樣強硬不向厄運低頭的性格演繹的非常到位。杜丘和真由美的感情,和唐塔的對峙都成了影迷們念念不忘的經典橋段。

不過筆者認為《追捕》固然出色,但更能體現高倉健和畢克才華的則是《遠山的呼喚》,在這部電影中高倉健和畢克聯手奉獻了剛強男人外表下的深情男人。

就像筆者開頭說的,畢克的家庭生活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幸的,這種不幸讓他的性格趨於內向,他熱愛生活卻只能將感情深埋在心底之下,正是這樣的感情經歷讓畢克和高倉健以及他們演繹的角色在另一個層面上達成一致。

說來也有意思,畢克和高倉健年齡相仿,外貌和性格也有相似之處。高倉健就認為他的最佳中文配音非畢克莫屬。

畢克承包了高倉健之後的電影,和他對手戲比較多的則換成了上海譯製片廠後起之秀丁建華。甚至在《天書奇譚》中,畢克還當了一回丁建華的師父。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五、 經典旁白,餘音繞樑

畢克在配音之外還有一個絕活就是旁白。他在一些經典影片如《悲慘世界》《斯巴達克斯》中都擔任了旁白的工作。甚至於他的最後一部配音作品就是給《圍城》配的旁白。他語音純正,吐字清晰,節奏感好,聽起來讓人覺得連旁白都是一種藝術。

很多關於畢克的配音作品目錄中都沒有一部電影《南昌起義》的名字,但筆者始終記得那個旁白的聲音,細查之下果然如此,在《南昌起義》中畢克老師為朱老總還有一位臥底配音,當然,那個經典的旁白也是他。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六、 一生所愛,終留遺憾

畢克的晚年就像他的青年一樣不是很幸福,他再婚的妻子和小兒子去了美國照顧長輩,不捨得放棄配音工作的他選擇留下。但是照顧他的大兒子不幸去世,畢克的生活更加孤獨,還好有他最鍾愛的配音工作可以陪伴他。

不幸的是,晚年的畢克遭受到肺氣腫和哮喘的侵襲,他的聲音依然充滿魅力,但他已經無法掌控自己的氣息,這對於一位精益求精的配音演員來說是一種摧毀性的打擊。

高倉健自己最滿意的一部電影是《鐵道員》,他堅持這部電影依然由畢克來配音,為此日本方面特別向畢克發出了邀請,畢克非常想完成這部電影,他在病痛之中自己對著劇本試了一下發現自己的氣息和節奏已經無法控制,本著對演員對觀眾對藝術作品負責的態度他婉拒了高倉健的邀請。一生所愛,終留遺憾。

從“波洛”到“杜丘”,電影當哀樂的配音大師畢克終留遺憾

2001年七十歲的畢克走完了一生,他的同事們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波洛那段長長的案情分析錄音當做了追悼會的背景音樂。

用他的崇拜者徐濤的話說,畢克的一生太過苦難,又太過輝煌,太過喧囂又太過孤寂。

大師遠去,留下的絕唱在人世間不斷迴響,直到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