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概述

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概述

商朝,境域北部屬牟國地。

周朝,境域北部屬牟子國地。

西漢時期,境域北部屬牟縣,南部(黃莊、寨子一帶)屬郡益縣。

隋朝,境域北部屬贏縣,南部屬新泰縣。

唐朝,境域北部屬萊蕪縣,南部屬新泰縣。

宋朝初,境域南部屬新泰縣,後屬蒙陰縣。

明朝至清朝,境域北部屬萊蕪縣東鄉,南部屬蒙陰縣北一區。

1990年8月,將萊蕪市顏莊鎮、城子坡鎮、裡辛鄉和新泰市寨子鄉、沂源縣黃莊鎮等5個鄉鎮劃歸萊蕪市鋼城辦事處管轄。鋼城辦事處為萊蕪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副縣級)。

1992年11月,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同時設立鋼城區,是為鋼城區行政建置之始。

1995年9月,城子坡鎮改稱城子坡街道,裡辛鄉改稱裡辛鎮,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2000年12月,城子坡街道與寨子鄉合併,成立艾山街道,政府駐地北城子坡,轄36個行政村(社區)。

2001年5月,萊蕪市經濟開發區鋼城分區成立。

2003年5月,將艾山街道所轄宋家莊、高家莊、卞家泉、傅家橋4個村和黃莊鎮所轄小上峪村劃歸萊蕪市經濟開發區鋼城分區管理。

2006年06月,辛莊鎮由萊城區劃入鋼城區。至此,全區共轄艾山街道和顏莊鎮、黃莊鎮、裡辛鎮、辛莊鎮,共232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512.34平方公里。

2019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1月16日0時許,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同時掛牌。

濟南市鋼城區,是1993年萊蕪升為地級市後新設的縣級區,2019年萊蕪市撤銷,劃分為濟南市鋼城區。現轄4個鎮處,1個經濟開發分區,164個村(居),總人口23559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萬人。全區總面積339平方公里,山區丘陵面積佔80%以上,耕地面積13萬畝。

鋼城區位於魯中腹地,泰山東麓、東臨沂源縣,南接新泰市。境內有萊鋼集團、新汶礦業集團萊蕪醫院、潘西煤礦、西港煤礦、山東鼎立化工集團等5家省、市屬大中型企業,是山東省的重要鋼鐵、煤炭生產基地, 素有“鋼鐵煤都”之稱!

建區以來,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按照“為萊鋼服務、與萊鋼共興”的指導思想,大力實施“大企業帶動、工業立區、科教興區”三大戰略,堅持走好“大企業帶動、科教興區、山區綜合開發、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四條路子,紮實苦幹,開拓進取,使全區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04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2億元,增長22%,建區10年年均增長20.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649萬元,年均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20元,年均增長6.9%,兩稅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地形地貌

鋼城區境內出露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白堊系和第四系。地質構造屬魯西弧形構造體系的一部分,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主要斷裂構造有清泥溝斷裂、裡辛——鄭王莊斷裂、西冶斷裂。除上述斷裂之外,區內小斷裂發育主要有NE、NW、NNW及近EW向發育。幾條主要斷裂的切割、錯動,構成東泉斷塊、清泥溝斷塊和丈八丘斷塊3個斷塊,每個斷塊均為各自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地勢南陡北緩,東高西低,呈向西北方向敞開的扇形地貌。東、南、西三面環山,溝壑縱橫,牟汶河及其支流流向以東南向西北為主,地貌單元由南至北為剝蝕成因的殘丘和沖積而成的平原。具體分為低山丘陵、嶺坡梯田、山前階地、河谷平原4個微地貌單元。

氣候

鋼城區境內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晴朗。常年平均氣溫120C~14.10C。春末夏初多偏南風,夏季多雷雨和偏北風,冬季亦多偏北風。年平均降水量695毫米,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境內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443.8小時,光照率55%。平均無霜期為178天。2015年,全區平均氣溫130C。年降水600毫米,比2014年偏多118毫米,比常年偏少172毫米,降水量的增加有效緩解了近年來的連續乾旱。年內大部分時段氣候條件適宜,部分地區出現乾旱、風雹、乾熱風、霧霾等天氣,無大範圍的氣象災害。

水文

鋼城區境內河流主要有牟汶河及其支流辛莊河、盤龍河、顏莊河、閻王河、瀾頭河。牟汶河境內主河道長27公里,辛莊河境內長29.3公里,盤龍河境內長23公里,顏莊河境內長17公里,閻王河境內長10.24公里,瀾頭河境內長10.5公里。

鋼城區屬溫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東、南兩面多山,汶水穿區而過。無霜期年達286天,年平均氣溫16 °到18°,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是名副其實的膏腴之地。

礦產資源

鋼城區成礦地質條件較好,轄區蘊藏了比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發現礦種26種,主要由煤、鐵、銅、金、硅、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等,特別是煤、鐵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是山東省重要的鋼鐵、能源基地。

水資源

鋼城區水資源蘊藏總量14610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蘊藏量1114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蘊藏量8137萬立方米(重複水量4670萬立方米)。全區水資源地域分佈不均,水資源明顯不足,年際變化很大,年內分配懸殊,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資源量與降水量相適應,800A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攔蓄外,剩餘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資源量的變化與降水入滲量相適應。

生物資源

鋼城區境內生物資源齊全,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屬、471種;農產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以及多種蔬菜;畜禽有牛、羊、豬、兔、雞等。

花鼓鑼子是一種源於萊蕪顏莊一帶的民間舞蹈,自清朝末年流傳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當時萊蕪荒飢窮饉,民不聊生,許多人流落集鎮,靠乞討賣藝謀求生路。這些人往往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或唱或說並加以表演,以求招徠顧客或博得憐憫。顏莊村民張鳳旨、苗傳美等人,蒐集加工改編了沿街乞討者與賣唱者擊鼓敲鑼的韻律,賣藥人打傘的技巧,磨刀人打夾板的節秦,熔多種民間技藝於一爐,形成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

花鼓鑼子最早的演唱形式為五人集體舞。領頭者為青年英雄扮相,一身青,緊束口,腰繫板帶,足穿薄底靴,頭戴英雄巾,此人打鼓;第二人打小鑼,為姑娘扮相,梳一條大辮子,綠褂紅褲鑲金邊,足穿大纓子花鞋;第三人為丑角扮相,一身青,翻穿山羊皮坎肩,手打夾板;第四人為姑娘扮相,穿著同第二人,打小衩;第五人為丑角扮相,打扮同第三人,肩背褡子,打雨傘。演唱中,演員用攜帶樂器敲打節秦,見景唱景,見物唱物,即興表演,說唱舞蹈穿插進行。演員表演時上身雙手動作不多,主要是雙腳蹦跳,舞姿優美樸實,並不時插科打諢,做許多滑稽動作。這種舞蹈隊形變化多端,形式生動活潑,音樂節秦明快,唱詞通俗易懂,既可單獨表演,又可穿插於龍燈、獅子舞、高蹺等隊伍中配合演出,情趣橫生,生活氣息濃,深受群眾喜愛。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重視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多次組織力量挖掘、加工提高。早在1957年和1960年,花鼓鑼子演唱隊就分別獲得山東省民間藝術挖掘獎和表演二等獎。近期,又兩次由省電視臺錄相播放,並已載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山東卷》。

2017年末,全區總人口325102人(常住人口數)。出生人口3868人,出生率12.43‰,死亡人口1492人,死亡率4.79‰,自然增長率7.63‰。

[1]鋼城區共有20個少數民族,包括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族、傣族、黎族、佤族、拉祜族、土家族、羌族、布朗族、錫伯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