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中南部 ,東與本省黔東南州相連,南與廣西自治區河池市毗鄰,西與安順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會貴陽。南北長249.5公里,東西寬207.6公里,總面積26197平方公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先民居住的區域,《貴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時期,境內就已有了許多部族活動,並分屬於牂牁、夜郎等方國。

唐朝之後,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唐宋元明時期在州境內設立了多個羈縻府、州、縣、峒、衛、所。

元代,黔南開始推行土司制度,境內分屬於八番順元等處宣慰都元帥府、都雲定雲安撫司、新天葛蠻安撫司、播州宣慰司和慶雲南丹安撫司,至明代建省前,黔南地域主要設置了衛所軍事機構,黔南分屬於貴州衛、龍里衛、平越衛、都雲衛、新添衛、定番州、廣順州等。

明弘治年間,貴州推行“改土歸流” ,部分土司統治地區改設府縣,如都勻府、新貴縣、貴定縣和荔波縣等。雍正四年,清政府在黔南境內強行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世襲制度的安撫司、長官司等,而代之以流官統治,撤銷了“衛所”等軍事地域,將其併入府州廳縣等行政地域,黔南地區分屬於貴陽府、都勻府、獨山州和平越直隸州。

民國三年(1914年),將清代的府州廳縣一律改稱為縣,1935年,國民黨中央政府入主貴州,改設行政督察區,黔南州地域分屬於第一、第七和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定番縣(今惠水縣),轄今惠水、龍里、羅甸、長順等縣,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平越縣(今福泉縣),轄今福泉、貴定和甕安等縣市,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獨山縣,轄今獨山、都勻、平塘、荔波和三都等縣市。之後幾經分合變化。

1949年11月15日,都勻縣城解放,隨即成立獨山專區,專員公署設於都勻縣城,轄民國時期的第二行政督察區的12個縣,即都勻、獨山、平塘、羅甸、三都、荔波、麻江、黎平、榕江、從江、丹寨,當時的甕安、貴定、龍里、惠水和長順等縣隸屬貴陽專區。[3]

1952年,獨山專區改稱都勻專區,貴陽專區改稱貴定專區,專員公署移駐貴定,撤銷惠水縣,改設惠水縣夷族苗族自治區。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述

少數民族(24)

1954年改稱惠水縣布依族苗族自治區,這是黔南境內設置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同年,羅甸縣也改設羅甸縣布依族自治區。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前夕,都勻、三都、獨山、平塘、荔波、福泉六縣隸屬都勻專區;貴定、龍里、甕安、長順、惠水、羅甸六縣隸屬貴定專區。

1956年8月8日設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縣。將原都勻專區所屬都勻、獨山、荔波、平塘(舊平舟)、三都(駐三合鎮),原興義專區所屬望謨(駐復興鎮)、冊亨(駐冊陽)、安龍、貞豐4縣,原貴定專區所屬羅甸(原羅甸布依族自治縣改設,駐羅斛)、長順(駐長寨鎮)、惠水(原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改設)3縣及原屬安順專區的紫雲(駐松山鎮)、鎮寧2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4縣。

1957年冊亨縣遷駐者樓鎮。1957年1月2日由三都縣及荔波、都勻、榕江、獨山等縣部分地區合併設立三都水族自治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3縣、1自治縣。

1958年撤銷都勻縣,改設都勻市。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市。將惠水縣劃歸貴陽市領導;安龍、鎮寧2縣劃歸安順專區;原屬安順專區的甕安、貴定2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撤銷荔波縣,併入獨山縣;撤銷平塘縣,併入獨山、羅甸2縣;撤銷紫雲縣,併入望謨、長順2縣;撤銷貞豐縣,併入興仁縣;撤銷冊亨縣,併入安龍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市、6縣、1自治縣。

[3]

1961年恢復荔波(駐城關鎮)、平塘(駐平湖鎮)、紫雲(駐松山鎮)、龍里(駐龍山鎮)、福泉(駐城關鎮)等5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市、11縣、1自治縣。

1962年撤銷都勻市,恢復都勻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2縣、1自治縣。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述

黔南州(7)

1963年原屬貴陽市領導的惠水縣和原屬安順專區的貞豐、冊亨(駐者樓)、安龍3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6縣、1自治縣。1965年將安龍、貞豐、冊亨、望謨4縣劃歸興義專區;紫雲縣劃歸安順專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1縣、1自治縣。

1966年復設都勻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市。轄1市、11縣、1自治縣。(以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史為樂著》)

1996年,撤銷福泉縣,設立福泉市(縣級),以原福泉縣的行政區域為福泉市的行政區域。

2003年,黔南州轄9個縣、1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97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136個鄉(其中12個民族鄉),197個居委會,2599個村委會。

2004年,黔南州共有7個街道、97個鎮、124個鄉、12個民族鄉。

地形地貌

黔南州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部向廣西丘陵過度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山地高原為主,苗嶺橫貫。紅水河、都柳江流經,多峰林、溶洞及伏流。擁有世界上同緯度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

[11][12]

氣候特徵

黔南州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997米,平均氣溫13.6℃到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屬典型的亞熱帶溫暖溫潤的季風氣候。有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息。

黔南州地處東亞季風區,南部邊緣距海(廣西防城港)直線360公里。州內部大部時間受海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年降水量平均在1200毫米左右,長順縣降雨較多,常年降雨1400毫米左右;龍里縣較少,年降水接近1100毫米。黔南每年4月~9月為多雨期。

州內大部分地區,日照率在30%左右,一年四季,冬天日照率最小,在20%以下;夏季日照率在35%~45%。各地年均溼度為80%左右。以北部甕安的83%為最大,南部的羅甸縣75%為最小。特點是:北大於南、東大於西,夏大冬小。

州內氣溫,年均為13.6℃~19.6℃,自北向南,自西向東,逐漸遞增。溫度有一低三高,地勢偏高、位置偏北的甕安為低溫區,年均溫13℃;高溫區為南部河谷低地的羅甸(19.6℃)和東部三都(18℃)以及東南部的荔波(18.3℃)。[13]

水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高水高,多處為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諸河流的源頭。不少河流穿行於岩溶發育地帶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時現時隱,明河與伏流緊緊相連,反覆變換。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河流地段,巖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大氣降水較多(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發育地區,裂隙滲漏嚴重,春夏季節的晴和天氣,地表水不斷向上蒸發和向下滲漏,很快形成幹早;而當大雨或暴雨到來時,暗河水滿,溢出地面,無處流淌,滯塞於低窪盆地中,此時則出現許多短暫(3-5日)的山間小湖。自治州共有中、小河流117條,流程5000多千米,其中集水面積在100-500平方千米的有55條;501-1000平方千米的有11條;1001-5000平方千米的有11條;500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兩條(烏江與紅水河)。全州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2千米。自治州水系屬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黔南州土地總面積26197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面積佔72.53%,丘陵面積佔21.3%,平壩面積佔6.17%。土地中,耕地佔21.93%,園地佔0.54%,林地佔39.5%,牧草佔11.96%,居民公礦區用地佔1.82%,交通用地佔0.37%,水域佔0.9%,未利用土地佔22.98%。耕地中,水田108725公頃,旱地79794公頃。全州人均耕地0.16公頃。

[14]

生物資源

截至2010年,黔南主要樹種1860多種,經濟植物有食用植物(如澱粉植物類、蛋白植物類、維生素植物類、蜜源植物類以及植物性飼料類等)、藥用植物(如銀杏、三尖樹、天麻、杜仲、烏梅等共100餘種)、工業用植物(如松、杉、樟、梓、泡桐等材用植物)、纖維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樹脂樹膠植物、經濟昆蟲寄生植物、改善和保護環境植物(側柏、杓樹、無花果、刺槐)等。列入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喙核桃、鍾萼木、柄翅果、傘花木、杜仲、福建柏、掌葉木、鵝掌楸、馬尾樹、觀光木、篦子三尖杉、十齒花、短葉黃杉、田林細子龍、翠柏、蝴蝶果、八角蓮、領夏木、天麻、黃枝油杉、柔毛油杉、華南五針松、銀鵲樹、凹葉厚朴、紅花木蓮等。刺藜、楊梅、獼猴桃等野生植物遍佈全州12個縣(市)。

截至2010年,黔南州各類野生動物570種(含亞種),其中有鳥類235種,佔全省鳥類總數的58.2%,隸17目42科,其中留鳥141種,夏候鳥58種,冬候鳥27種,旅鳥9種。魚類98種,佔全省魚類總數的51.58%,隸4目9科,其中,鯉形目的種類達72種,佔全省哺乳動物總數的54.4%,隸8目24科。爬行類動物有55種,佔全省爬行動物總數55.55%,隸3目12科,其中蛇目43種,蜥蜴目10種,龜鱉目2種,兩棲類動物23種,佔全省兩棲動物總數的38.33%,隸2目5科。珍稀動物有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金錢豹、蘇門羚、斑羚和中華沙秋鴨;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水獺、斑林狸、林麝鴛鴦、紅腹錦雞、白鵬、蟒蛇;三級保護動物有黑熊、大靈貓、小靈貓、鳳頭鵑隼、歐鳶、褐耳鷹、赤蝮鷹、雀鷹、普通鷹、灰臉鷙鷹、白腹山鳥、周鳥、燕隼、虎紋蛙、金雕、大鯢等。藥用脊椎動物佔總數的23.14%,其中魚類7種兩棲類7種、鳥類24種、獸類42種、爬行類32種。

[10]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黔南州已發現礦產資源有3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磷、煤、油頁岩、鐵、汞、鋁、鋅、銻、金、鋁、銅、火黏土、硅石、石英砂、白雲石、砷、重晶石、電石灰石、石灰岩、石膏、輝綠岩、花崗石、紫砂陶、大理石、水晶、冰洲石。其中,磷礦資源儲量豐富,甕安縣境內的磷礦儲量就達36億噸,位居亞洲第一。獨山半坡的銻礦儲量13.5噸,居全省第一位。[10]

水資源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述

貴州南部無與倫比的優美風光(9)

截至2010年,黔南州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河流較多,全州有中、小河流117條,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公里。河流主要有大氣降水補給,屬雨型山區河流,年總產水量327.7億平方米,徑流量760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補給17億平方米,佔10.8%;境外河流經本州的過境水量616億立方米,珠江流域416億立方米,長江流域200億立方米。州內河流屬山區型河流,比降陡,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中,珠江流域理論蘊藏量168.9萬千瓦,佔80%,長江流域41.1萬千瓦,佔20%。總裝機容量中,珠江流域41.1萬千瓦,佔29%,年發電量22.15億度;長江流域17.6萬千瓦,佔29%,年發電量可達10.45億度。

人口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黔南常住人口3231161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56984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38686人,減少9.49%。年平均遞減0.99%。

黔南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669759人,佔51.68%;女性人口為1561402人,佔48.3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9.94下降為106.94。

黔南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57830人,佔23.45%;15-64歲人口為2169128人,佔67.13%;65歲及以上人口為304203人,佔9.42%。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0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7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8個百分點。[16]

截至2017年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28.09萬人,戶籍人口419.89萬人,全年戶籍戶數1295425戶。[17]

黔南州年末人口及戶數[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萬人)2016年戶籍人口(萬人)2016年戶籍戶數(戶)

全州326.12417.281291905

都勻市46.0949.31160220

福泉市29.4433.38125042

荔波縣12.8417.9854953

貴定縣24.1929.9592684

甕安縣39.2148.84164946

獨山縣27.0935.47101702

平塘縣24.0533.1497812

羅甸縣25.9335.58105222

長順縣18.7526.7976306

龍里縣16.0723.5277160

惠水縣35.5446.20131165

三都縣26.9237.10104693

民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著有布依、苗、漢、水、侗、瑤、回、彝、壯、土家、仡佬等多個民族。共同開發黔南這片熱土,形成了絢麗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18]

布 依 族

布 依 族

布 依 族(11)

黔南州布依族,全州各縣市均有分佈,居於紅水河流域和都柳江、清水江上游。黔南州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支第一土語和第二土語。

黔南布依族多居住平壩,村寨依山傍水,竹樹深掩,河溪環繞。形式有石木結構型:上部為木柱木板結構,下部為石砌。石砌型:以石塊砌牆,石板蓋房;木質結構型:柱、壁、梁、門、窗全為木質結構,多為一樓一底。

黔南州布依族服飾,女多穿右衽中長衣,盤肩,著長褲。袖口、襟沿和褲腳鑲有欄干,包頭帕,部分地區婦女系圍腰,穿及膝百褶裙;男性服裝式一般穿對襟衣、長褲。

黔南州布依族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後徵得父母同意,擇日結婚。結婚活動中主要有“要八字”、“討花”、“背子孫雞”、“哭親”、“哥背出門”、“守吉時”等習俗。

黔南州布依族節日主要有春節、“更建”節、“四月八”、“端午節、“六月六”、“七月半”、“更宿”節。節日中採取各種活動娛人,並祭祀祖先等,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黔南布依族多信仰為原始的祖先崇拜、圖騰崇拜。有祭祖神龕、土地菩薩等。祭祀祖先、灶神、石神、樹神、鬼神等等。[19]

苗 族

苗族

苗族(30)

黔南州境內的苗族主要分佈在惠水縣、都勻市、三都水族自治縣、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等縣市。黔南境內的苗族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東、中、西部三大方言。

黔南州苗族村寨多聚族而居。以青瓦木樓房居室為主體,樓上有陽臺屋面微凹,簷角翹起,穿鬥式結構。俗稱“吊腳樓”。

黔南州苗族服飾各支系服飾不一,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簡潔樸素,主要日常生活穿戴。盛裝為節日和喜期穿戴,加以銀飾,華貴豔麗。服裝刺繡有房梁、人、馬、蝴蝶、花卉、印紋等花紋圖案。較多飾銀簪、銀釵、銀牛角牌、銀項圈、銀手鐲等。

黔南州苗族節日主要有“四月八”、“鼓藏節”、“牛打場節”、“吃新節”、 “殺魚節”、“苗年”等。各類節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會生產生活。

黔南州苗族主要通過跳花、跳月“搖馬郎”、“坐花場”以及節日交往等形式選擇意中人。建立感情後,擇日舉行婚禮。

黔南州苗族擅蠟染、挑花刺繡、織錦,並以銀飾為著。其刺繡針法有平繡、盤繡、縐繡、辮繡、結繡、珠珠針、打子繡、堆花等10餘種。織錦用彩色絲線編織花鳥、蝴蝶等圖案,五彩繽紛。銀飾形式有各種項圈、銀帽、銀手鐲、銀背扇、銀項練、銀花、銀耳環、銀玲、銀牌、銀羅漢、銀泡、銀蝴蝶等等。工藝十分精湛。[19]

水 族

黔南州的水族主要聚居於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縣、都勻市、獨山縣。水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水族有古老的雛形文字,稱“水書”。

水 族

水 族(23)

水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森林覆蓋,環境優美。住房建築屬越人的“幹欄”式建築。每棟一般為三五間,二三層。修建時先在地面立五、六尺高的底架,然後用枋條穿拉,再在底架上修建人居部分。房屋外加挑枋豎長瓜,蓋成重簷,重簷下作為走廊並設有欄杆。

水族服飾現今主要有如下款式:男裝上穿對襟短衣,衣佈扣,青色為主,下穿大褲腳長褲,包頭帕。女裝,一身穿蘭色及膝右衽長衫,短領,著長褲,胸佩繡花圍腰,圍以銀鏈飾之,圍腰中部系提花飄帶,腳穿鉤穴花鞋或元寶蓋繡花鞋,頭斜插梳子,外包白(青)色長帕;二著衣、褲,衣褲的繡花邊飾之,挽結於頂,外包方格花巾;三著青紫色衣褲,或中長裙,戴銀飾,或包青紫色頭巾;四著及腰短衣,穿長褲,包青色頭帕,復包白色頭巾,胸佩繡花折圍腰。飾物主要有銀釵、銀花、銀步眼簾、雙龍戲珠的銀壓領、銀手鐲、銀項圈等;刺繡手法主要有貼繡、平繡、十字繡、馬尾繡等。

水族節日有端節、卯節、“敬霞節”、“蘇寧喜”(娘娘節)、額節等。水族節日以水族曆法推算。節日產生了水族祭祀、賽馬、敲銅鼓、對歌等習俗和魚包韭菜、魚包廣菜、龍蚌菜、九阡酒等水族飲食。

水族崇尚銅鼓。主要用於節日、接親、立新房等喜事、辦老人喪事。

水族“水書”,是古老的文字遺存。分為干支數目字、象形字、形聲字、和指示字、會意字和一些特殊符號。

水書習俗和水族馬尾繡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

毛 南 族

黔南州的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平塘縣、獨山縣和惠水縣。自稱“印繞”、“哎繞”、“印吞”、“哎吞”。1990年7月認定為毛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河東土語、河西土語和姚哨土語,但普遍兼通用漢語。

毛 南 族

毛 南 族(10)

黔南州的毛南族建房選址多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山腰。房間一般三間六格,房屋正中一間為堂屋,堂屋壁上設神龕,前面留有3.4尺寬的吞口。左右側前間作聚餐待客用,後間為臥室。樓上存放糧食和雜物。

毛南族婦女穿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及滾邊褲子,女裝最大的特點是鑲有三道黃色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和滾邊褲子,從衣領到衣襟鑲有花邊。腰束繡花圍口和繡花飄帶的青布圍腰。頭包粉色或青色頭帕,包時顯露纓須。手戴銀鐲或玉鐲,腳穿圓口或尖頭船形繡花鞋,男裝著及腰青色對襟衣或長衫,用長約八尺青布纏在頭上,頭巾一端有布須,腰纏八尺長的青色腰帶纏腰,下面穿寬筒褲子,腳穿白底黑麵的布鞋。

黔南州毛南族傳統節日有“雨定”(火把節)、“寒尾”(迎春節)、“譽久”(橋節)。[19]

瑤 族

黔南州瑤族黔南州瑤族主要分佈在荔波縣的瑤山瑤族鄉、瑤麓瑤族鄉和茂蘭鎮。自稱“努格勞”、“努茂”、“杯冬諾”、“拉珈”等。黔南州瑤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瑤族

瑤族(25)

黔南州瑤族根據服飾特點分別俗稱為“白褲瑤”、“青瑤”和“長衫瑤”。

“白褲瑤”男子挽發,頭包白色或黑色頭巾,上身著矮領高腰無扣對襟衣,下穿白色大襠短褲;女裝夏衣無領無袖“貫首服”。背面為整幅蠟染加繡“回”紋或“田”紋圖案,冬衣與男裝無異。婦女包青黑色頭帕如梯形狀,椽用白色細布帶飾束。下以青色為主體的蠟染百褶裙,裙底沿用寸許寬橙色板絲裝飾。

“青瑤”男裝,頭包青黑色頭巾,包時正面頭巾顯現平繡花紋。穿無領對襟長袖及腰衣,衣無扣,用青黑色腰帶束扎,下穿及膝長褲,小腿著腿籠,腿籠靠膝蓋端用兩端繡花、飾纓須,約2公分寬、1米長的布帶拴系。女裝,挽結於頭頂,由頭前向後縱插三根或五根銀質或牛肋骨髮簪。上衣與男裝相似,外加披坎肩,砍肩為蠟染、挑繡“田”字形圖案。下穿裙,盛裝則佩戴銀項圈數根、銀鳥數只、銀手鐲等銀飾。腿扎綁腿與男子同。

長衫瑤,服色尚青色,頭包刺繡正方形、長方形圖案青色頭巾,包頭巾時中間圖案正對腦門,兩側圖案包於腦後。男子穿及腳長衫,下穿長褲。女子上穿及腰長袖衣,外套蠟染繡花“田”紋圖案坎肩。下著裙,女盛裝則盤髮髻,橫插銀簪,飾銀手鐲、耳環和項圈等。

黔南州瑤族婚姻程序一般都經過交友、提親、結親等程序。其間有“姑娘追”、“鑿壁談婚”、“玩門廊”、“捶親”、“不落夫家”等習俗。

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的禾倉,離地面約1.5左右,通風防潮。四根立柱與倉底的連接處裝套有瓦罐、木板和石板,用以防止老鼠爬進倉內。

黔南州瑤族的喪葬有土葬、巖洞葬、洞內土葬三各形式。有“殺牛祭祖”、“意外亡者不入洞”、立“圖騰柱”等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