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下地插秧,豪门家庭与普通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怎么看?

三毛的教育视界


首先,我要说,霍启刚郭晶晶夫妇是有远见的父母,有远见的父母,通常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郭晶晶和霍启刚夫妇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知道,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不等于孩子的幸福人生。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必须从小吃点苦头,舍得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人生才会更顺畅。

秉持这样的教育观,亿万身家的他们,不惜让孩子顶着烈日、沾满泥巴、流着汗水,亲身体验农作的不易和艰苦。

养育子女,不是眼下的吃饱穿暖、百般爱护就是对孩子好,父母不可能呵护、照顾孩子一辈子,爱孩子一时,不可能爱孩子一世;

人生不可能一马平川,真正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多经历多体验,会拥有有面前风雨人生路的勇气和能力。

其次,好多小被溺爱的孩子,吃不得一点苦头经不起一点世事变化,稍有风吹草动,就退缩不前,甚至放弃生命。

比如有的大学生,找工作眼高手低,非“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可,工作累点忙点,就叫苦连天,辞职回家,不肯出来。

有的孩子遇到些挫折就想不开,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跳楼。

回看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大多因为父母过度溺爱,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插手,小时帮穿衣、吃饭、大了,帮背书包、洗衣服,属于孩子的事,不让孩子负责,过度溺爱,包办代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从小不吃一点儿苦,该自己做的不让做,剥夺了孩子良好品格和自我能力发展的机会,孩子常常出现一种极端的叛逆:什么事情你都操心,我就什么都不做了,索性放弃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让,不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三,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

  1.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得珍惜

像霍启刚这样,带着孩子亲自到农田插秧,孩子切身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当然不会浪费饭菜,推而广之,不会浪费衣物、生活用品等,吃过苦,亲身体验辛苦,才会知道珍惜。

像前阵网友报道的22岁的晨宇,之所以和家人的交流除了要钱还是要钱,去国外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连预科都没毕业,是因为他并没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和不易,从小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一切都应该如此,自然不会珍惜,不懂珍惜。

2、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心理学将感恩认为是积极心理学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之一,感恩不是指报答,更不是义务和责任。

感恩,指的是对拥有的事物和受到恩惠的一种欣赏、快乐、积极主动的体验。

美国生物心理学家杜雷思沃密教授证实:感恩心理,有助于身心健康。

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睡眠、心理和整体发育水平都会比不懂感恩的同龄孩子要好,较少出现抑郁等负面心理,也很少参与斗殴等暴力行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长大后,婚姻也更稳定。

怎样让孩子感恩呢?

同事的儿子9岁,朋友生日这天,想炒一盘黄瓜给妈妈吃。可他不够高,只好搬个椅子踩上去,往锅里倒油,油l四溅了,他怕被溅到,就戴了副棉手套,接着把黄瓜倒进锅,结果油溅得更高!情急之下,戴上了爸爸的安全帽,全副武装,终于,汗流浃背把菜炒出来。

试想,这个小男孩以后吃妈妈做的饭菜,会不会挑食,嫌东嫌西?

一定不会!

因为他知道,做饭很辛苦,妈妈不但做饭还要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十分不易。

我们常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为什么父母恩情非要自己生儿育女才懂?

如果,孩子决意单身或丁克,那父母恩一辈子就不了解了吗?

想让孩子懂我们,懂得我们的辛苦,就要放手,小时,自己的事自己做,大了,才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人生负责。

古人说:“习劳知感恩”。

只有亲身劳动,亲手去做,体会生活的不易,了解父母的辛苦,才会体贴父母,感恩父母。

3、吃过苦的孩子,更有承受力

吃过苦的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孩子,知道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

饭要一口口吃,鞋带要一段段系,系不好要重来,急也没用。

这样的孩子,体验了失败和挫折,内心逐渐强大。

而没有吃过苦,一直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心脆弱、玻璃心,环境稍不合意,稍有风吹草动,甚至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嘲讽,就受不了,无法忍受,甚至走极端,放弃生命。

这当然不是父母愿意看到了。

因此,希望孩子未来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雨,能在父母年老无力保护的时候,自己能撑起一片天,走出一条路,从现在起,就请让孩子吃点儿苦!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


我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更多育儿干货,欢迎关注!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尽管我长大在城市,但是我出生在农村,再加那个年代父母都忙,一到寒暑假就会直接把我送回老家,所以对农村的生活还是挺熟悉的(当然,庄稼这块就比较弱了)。

我的孩子生在城市、想在城市,拜我的老家是农村所赐所以我也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带孩子回农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于是,我带他回去种过花生,

于是,我带他回去收花生,

于是,我带他回去收玉米

……

其实这种类似农场体验在城市花点钱也能获得。

但是他体会不到从早上早早出门,一个上午都在劳作,中午只能简单吃点饭又马上投入劳作的紧张气氛,农场是玩,回去是干活。

手机里只有两张小时回去收花生的照片。

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带他回去的时候跟他讲“你来感受一下当农民的辛苦……”

这对一个连花生为什么长在地下都不明白的孩子而言,我知道要求的有点高了。

新鲜感让他的“战斗力”比我还要旺盛,一边吃着一边干活的体验让他在第一个上午毫无任何疲倦,我知道,这个时候跟他讲什么道理都是没意义的,因为他在享受“玩”。

下午继续保持,直到快傍晚了,用坐在地头上休息的时候,孩子突然来了一句“唉!当农民可真不容易啊!”瞬间让疲惫的我想起来我为什么要带他回来的初衷。

我没说太多,只是简单的告诉他,花生什么时候种,要做哪些农活才能保证它的收成以及承诺下次种花生的时候也带他回去……至于“道理”,我觉得让他自己体会就好了。

再后来孩子大了,上学了,我们回去的次数就少了,而体验丰收或者播种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霍启刚郭晶晶是豪门,我是普通家庭,但是我们的共同身份都是“父母”。

我给他们点赞!(实际上我已经为他们点过很多次赞了,他们值得!)

我先写的我家,这不是为了“蹭热度”,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很多人没有这个务农体验的条件这不是他们的错,我只是想说明一点,金钱、财富可以改变我们,也可以提供不一样的品质生活,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们只是“爱于心”还不够,还应该“践于行”,如果能够身体力行的带孩子去体验带孩子一同去感悟,纵然你是“普通家庭”又何妨?

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无论我们自己有多少财富,他一样也会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去创造自己的财富。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所谓的成绩,能力,还有很重要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的智慧——比如理解,比如尊重,比如礼貌,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最后我想说的是,比我们有钱,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社会地位的人们,他们都在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放松、抱怨、漠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下田插秧,看到这几幅图,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羞惭之意填满胸腹。不管人家出于怎样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心里的预期,就凭背景是豪门,而在稀泥烂滑的田里挽起裤腿,弯下腰杆,触摸着臭烘烘的泥巴,这一行动的本身就让人称道赞叹。反观我们自己,自身就是农民,孩子已经成人,却连麦子、水稻、韭菜苗都难以分清。每到农忙的时节,总是找各种借口不愿下田,不愿出力,不愿被太阳晒,不愿被雨水淋,家长也总是抱着“给他说半天,磨半天嘴皮子,还不如自己干快一点”这样的心里,一晃,多年过去,能劳动的老了,干不动了,成长起来的小年轻们,宁可在城市里的空调房里窝着,也不想去田间地头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专家们、逐渐衰老的老农们都有一个心思——未来的田地究竟谁来种?在利欲熏心的今天,在金钱至上的今天,农民的孩子总是想“跃出”农门,而家长也不愿意逼迫孩子下地干农活——能自己干的自己干,不能自己干的就请人干,反正务农不但不能增加收入,遇到天道不顺反而有可能贴出老本,避免孩子们重蹈父辈覆辙是每个人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城里赚大钱才是家长的心愿!可悲的是,许多家的孩子连自己的田地边界也不知道,更别提熟练的干农活了。(图片来自网络)

霍启刚郭晶晶带着孩子站在泥巴水里,体验粮食得来的艰辛,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现实生活的普通民众,却已渐渐失去了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的信心、耐心、恒心,使孩子陷入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窘境里。

教育途径不同,但目的大致一样,我们普通民众需要深思的是,家里绝不要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任性小公主小王子,而应该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力所能及的劳动才是上策。


见肿消世界


豪门放下身姿,进入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尤其是进入农村田间地头插秧干农活,是对富家子弟的一种最好的体验,毛主席当初还推行三下乡,就是让城市人真正的进入农村,体验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让他们体验五谷丰登,看清楚什么是五谷杂粮,也是一种体验和增长见识吧。


现在不要说豪门了,就是普通城市年轻孩子,连一些普通的蔬菜都不认识,更不要说干农活和认识更加少见的东西了,我前几天在市场蔬菜店买一个地萝卜,一个女的问我,这是啥东西,咋样吃?我说,是地萝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她觉得很稀奇,竟然还有这种东西,实际上,这种东西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但很多城市人,并不知道,也不认识。

让孩子去农村体验插秧,我觉得,一方面,是知道我们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让孩子增长见识,更多的是放下自己富家公子的身份,到农村去感受农民辛苦,了解农民的疾苦,如此,才会珍惜我们的粮食。此外,也是让孩子从小不要有高傲的身姿,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贫民百姓,保持好的心态,不高看自己,也不低下自己,更不会去看不起基层老百姓,尤其是务工人员和农民伯伯,保持一个普通人善良、三观正、品质好的富家子弟。



如此,才是一个健康成长,我觉得在这方面,郭晶晶和霍启刚做的非常好,也给其他富家子弟的家长们,做了一个榜样。 为他们的教育点赞,为这样的父母点赞,任何一个孩子,最终成龙成蛇,很多方面,是由父母的教育来决定的,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孩子才会学父母,才会成才。


孩子的品质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成功和失败,都由父母的教育来决定,由郭晶晶的教育,想起来梦女士儿子李天1的结局,真是天壤之别。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我对霍家的印象特别好,豪门、低调。当年看《极速前进》的时候,就对霍启刚印象深刻。霍启刚娶了郭晶晶,大家都觉得郭晶晶嫁入豪门,是一种幸运。但是霍启刚却不是这么认为,他有一次介绍自己说:“大家好,我是郭晶晶的老公。”这充分说明了霍家的家庭教育水平之高。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这本来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我们真正地去挖掘真正厉害的豪门教育,就会发现大家实际上很注重孩子的意识培养。孩子不应该因为生在豪门就养尊处优,而应该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能力。

记得李嘉诚曾经说过: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孩子带去参加公司的董事会。

可能你会觉得人家的孩子起点高啊!但是,他同样会让孩子在外国上学的时候要做到生活自理,平时自己坐公交车。

这些大家族,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在给我们示范如何当好父母。霍启刚能够带着孩子到田里插秧,让孩子体会劳动的真实感觉。而我们又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或许大家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够陪伴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多少。

陪伴孩子,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彻底放空了自己,让自己真正地跟孩子在一起了呢?

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和孩子在同一维度上,真正地做到平等相待?

霍启刚带孩子插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周末陪孩子不一定要到游乐场,还有很多生活化的主题可以挖掘。

2、多带孩子体验劳动,让孩子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些承担。

3、多带孩子到户外去,别让孩子沉迷在电视和游戏中,让孩子体会户外的乐趣。

4、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5、教育是平等的,方式任你选择,内容形式多样,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看法。

您愿意在周末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吗?您觉得周末做什么事情比较有意义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应从豪门或庶民做分水岭。可能很多人会特别艳羡豪门之中的孩子所享受的良好教育条件,就如霍启刚郭晶晶夫妻带儿子下地插秧,如果把育人裹上富豪的光环去看待,实际上就曲解了教育的本质。

要说老农民在对待孩子劳动教育方面,我看条件比富豪家庭更有发言权,因为农民子弟从小就接触田园的劳动生活,他们更知道劳动的辛苦,收获的不易。要说珍惜现在的生活,倒是霍启刚夫妇深刻地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他们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而是让孩子接触最朴素生活的原生态。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现在很多普通人家庭,家长真得向霍启刚夫妇好好学习,学习他们育儿的理念。而这理念就是让孩子学会从简单的生活技能,在成长中不断增强自我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当孩子经历了真实的生活,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才会不断完善人格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儿童教育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会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对比之下,霍启刚夫妇则很好践行了陶先生的育儿理念,带孩子下农田插秧,便是真正让孩子从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中解放出来,回归朴素的大自然之中,通过劳动去锻炼手、眼、脑的有机协调,让孩子通过劳动感受什么是辛苦劳作。而在劳作的过程中,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与大人一起劳动的快乐,这种体验可不是在家里在课堂上能感受到的。

教育无关贫富贵贱,只关乎家长育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怀。如果你有着育儿的优秀理念,那就放下所拥有的一切物质或物欲,回归到与孩子能够找到快乐源泉的生活之中。因此,我非常欣赏霍启刚夫妇教育孩子的理念,还有他们拥有一颗普通人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


寒石冷月


4月11日,霍启刚通过微博晒出了与郭晶晶一起带儿子下地插秧一事,并表示这样的周末才是最有意义的,能够让孩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学会珍惜,学会知足。霍启刚几句真诚的话语,燃爆正能量,让广大网友直呼这才是“最接地气的豪门”“最接地气的教育”。同时也引发了豪门家庭与普遍家庭应该怎样教育子女问题的大讨论。

小徐老师从教二十年来,教过无数普通工薪家庭出身的孩子,目睹了多年来,普遍家庭在教育子女上的变化。

当霍启刚一家带着自己刚满六岁的孩子去农家体验生活的不易时,普遍家庭的孩子正忙着在补习班里提高学习成绩,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只有多考一点分,进入名牌大学的机率才能更大一点,未来的生活才会更有可能好一点。

当霍启刚一家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泥地里,顶着大大的日头,将秧苗一棵棵插进田里,感受农民伯伯的艰辛时,普遍家庭的孩子却纷纷远离家务劳动,远离农村生活。

近年来,我教过的农村孩子从没下地干过农活的越来越多,当父母在地里累死累活的劳作时,孩子们却在家里悠闲的做着作业或者看着电视,玩着手机,问及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帮你下地干活,父母笑着说:“地里的活用不着他,他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然而,这就是教育观念问题的差距,而不是地里的活用不用得着孩子参与的事情。

正如霍启刚这样的豪门所言,“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幸福里,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食物从哪里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相比,普遍家庭将孩子送进补习班,或者窝在家里看手机,做作业,这其实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差距。

所以,其实教育真的无关乎是豪门还是普遍家庭,真正懂得该在孩子的成长中教会孩子什么,让孩子体验什么,收获什么,怎样的教育才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重点抓学习成绩,社会环境又充满诱惑,而真正掌控孩子发展的其实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育呢?

一、“爱的教育”是孩子成材的基石,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做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

支撑我们生活的不仅是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家庭生活,当一个人长大后,不会为爱的人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不懂得语言沟通的魅力,那么又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因此“爱”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长期参与生活中来,需要家长在让孩子参与生活中,和人交往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智慧。

二、转变单一倾向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多样性,感受生活的艰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悲悯的情怀。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对社会有“大爱”和“责任感”,而这些又直接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动力源泉。

对普遍家庭而言,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教育出一个顶天立地,身心健康的孩子更重要。只注重科学文化,考试科目内容的教育,而忽视对孩子内心意志和思想精神的教育一定是失衡的教育,一定是没有后劲的教育。

霍启刚一家带儿子去体验农民伯伯的艰辛,去做各种各样的公益,让孩子体验大千社会,人生百态,就是培养孩子的胸怀和视野,而一个人的胸怀和视野,再加上毅力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应有的能力。而普通家庭的要想让孩子成大器,成大事,也应该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而不应该一味地盯在学习成绩上。

总之,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教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教育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而不是一个冷漠的学习机器。


指尖教育帝国


人的工作有优劣好坏之分,职位有高低之分,家庭有贫富之差。但生命没有贵贱之分,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优劣之分,但从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上,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无关贫富。

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与老婆郭晶晶带着孩子一起体验插秧的照片,并配文感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天都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跟家人一起的时间很重要,不如大家想想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首先,对于孩子的教育重在内心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引领,物质的优劣尚在其次。

豪门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优厚的条件,如孩子的吃穿用等,还有择校等都具有更好的选择,孩子在先天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感!

普通家庭的孩子在物质方面比起豪门家庭肯定要差很多。但是全国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的家庭。在公立学校,家庭之间的攀比是很少见的。你一个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不乏国家栋梁,社会精英,豪门家庭出生的孩子也多有败类。

寒门出贵子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当今社会只要教育得法,努力运功一样可以出人头地。也许没有优厚的物质条件,反而能使孩子奋发向上。

而富豪家庭优厚的物质条件,却往往使孩子迷失在金钱之中,在贪图享乐中丧失斗志,迷失自我。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最后,教育无关贫富,无关贵贱,只有得法与不得法。

霍启刚和郭晶晶的儿子,虽然身出豪门,却愿意放下身价,带孩子亲自体验生活,知行合一,真的非常可贵,值得我们好好效法学习。其实在普通家庭,有些独生子女,父母根本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就怕孩子累着,娇宠孩子,最终带来的就是孩子的贪图安逸,自我堕落的结果!


中学教之道


现在富人穷养孩子、穷人富养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不少穷人因为自己生活的不易,就希望孩子不要吃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精力和金钱都投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比较好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家庭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和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穷家富养出的孩子极难实现父母的愿望,因为这样养大的孩子,把面子和攀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会认为你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长大后会嫌弃父母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算到父母头上。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长期在高压下生活,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他们的生活,安排着他们的一切,他们的身体、心理、人格上都可能备受折磨,长期的压抑带来的必然是叛逆,最终导致许多孩子和父母反目成仇。

为何富家反而更愿意穷养孩子呢?

因为越有钱的人对金钱越不敏感,他们会更在意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更知道家风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会更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

他们穷养孩子的目的在于锻炼、培养孩子坚持、上进、担当、自立等优良品质,他们知道知识很重要,做人更重要,他们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感知生活的不易,懂得珍惜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为何富不过三代?有的富一代,自己当年吃了太多的苦,就不再舍得孩子受苦,无形之中,富二代就成了被摧毁的一代。

这种现象我们中国尤其严重,富二代闯祸、让父母倾家荡产的事情屡见不鲜,说到底都是子女教育问题。霍家打破了这个规律,肯定与他们的家风及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有关。

霍启刚郭晶晶和李湘的养育子女方式,大家更赞成哪一种?


妈咪老师


在很多情况下,豪门教育儿女的方式要比普通百姓的教育方式,更加的认真.更加的严格。普通百姓是因为担心孩子未来的前途,进行的是急于求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豪门则是有着雄厚物质基础的,渐行渐进的稳步的教育方式。

为了守住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也为了防止孩子们坐吃财富而不去劳动.不去努力,当然也是为了让孩子有着自己的事业。于是富豪们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一种爱学习.爱劳动.肯吃苦受累的,十分接地气的好的习惯和行为。他们愿意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滚打,靠自己的劳动吃饭。让他们去尝人生的不容易,挣钱的不容易。富豪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的在为了孩子们奋斗的路上添砖加瓦。这一点是普通家庭望尘莫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