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30年,他的作品仍在流傳:今天,你因何讀詩?

從此

見到每一條河每一座山

我都會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海子

今天,是海子逝世30週年的忌日,提起他的詩,哪一句曾讓你產生共鳴?

离世30年,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1989年1月,詩人海子寫下一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可誰也沒想到,就在當年3月26日,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後30年的時間裡,他的名字像一個文化符號,在中國詩歌史上越來越清晰。

离世30年,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海子其人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農村長大,家境並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現出了對文字的興趣。母親見了,便想方設法尋來一些舊報紙、書籍,啟蒙他認字。

年紀雖不大,海子卻早早在村子裡有了“神童”的美譽。他的弟弟曾撰文回憶,海子具有超常的記憶力,讀書特別勤奮,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堅持看書。

15歲時,海子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約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那時也是詩歌比較流行的時期,出現了舒婷、顧城等一批青年詩人。

不久,海子寫出了成名作《亞洲銅》,一時成為詩歌愛好者們矚目的焦點。詩人雷格與海子是校友,他回憶,自己上學時海子已經畢業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詩歌朗誦會,海子還會和西川一起回校來讀詩。

每當海子有了新作品,便會有人把它抄在筆記本上,在喜愛詩歌的學生們中間流傳。對雷格們來說,那時海子已經是頭頂光環的人物了。

离世30年,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短暫的一生

而今,在許多人眼中,海子儘管人生起點不高,但無疑還算順利:考入大學、掙得一個安穩工作,還成為當時小有名氣的詩人……如果就此發展下去,前途無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卻選擇了以自殺這種方式來告別人世。據說,當時他身邊帶著四本書,還留有遺言“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從出生到離世,海子只在人間度過25年光陰。有人統計,在大約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作品,在其離世後結集為《土地》、《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出版。

他寫出過流傳至今的句子“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此再不提起過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甚至一首詩的名字“以夢為馬”,也成為時下年輕人援引的熱詞。

“可以說,在上世紀80年代寫詩的北大學子中,海子影響很大。他的一生雖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詩歌。”雷格回憶道。

“他的生命和詩歌之間沒有距離”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氣,但並不像現在這麼知名。在雷格看來,如今,海子和他的詩似乎成了裝飾和點綴小資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那麼,海子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詩人嗎?或者說,他的詩為什麼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英國詩人奧登曾提出過對“大詩人”的評判標準:一是多產;二是他的詩在題材和處理手法上要寬泛;三是在觀察人生角度和風格提煉上要顯示出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四是在詩的技巧上必須是個行家;五是儘管其詩作早已經是成熟作品,但其成熟過程要一直持續到老。

奧登認為,只有具備上述五點其中的三四點,才能叫做“大詩人”。雷格認為,除了因為海子早早離世,導致第五條無法評判外,其餘四條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詩歌流行起來很自然。

“海子詩歌有弱點。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時候寫東西沒寫完就失去了興趣,就會扔掉。”詩人西渡說。“但海子無疑是個大詩人:他的生命和詩歌之間沒有距離,他的詩可以說是最恰當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質。”

《海子抒情詩全集(評註典藏版)》一書的評註者陳可抒則認為,海子的詩有許多值得學習、有意思的東西,比如一些小詼諧、小心思……無論是詩歌技巧上的細節,還是它給予人心靈上的震撼與享受,都需要用更多的時間慢慢體會。

离世30年,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今天,你因何讀詩?

在人們紀念海子、稱頌其作品的同時,詩歌在今天卻露出了日漸寂寞的趨勢,顯得很小眾。以至於常常有人發問,今天我們還有什麼必要讀詩?

“歷史上,詩歌其實一直與我們同在,甚至比小說、戲劇等藝術形式更早進入人類的生活,譬如《詩經》。”雷格說,生活中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背誦幾句唐詩宋詞,詩歌已經成了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文化修養的一部分。

詩歌給了人們抒發感情的渠道,也給了人們觀察世界、認識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詩中表達過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在今天仍然能夠引起共鳴。

“當下社會節奏極快,詩歌從本質上說卻是一種慢。它是‘快病’的一副‘慢藥’。”雷格依然以海子的作品舉例,“他的詩中也有鄉愁,有對現代城市生活的不適感……這對今天離家的學子、打工者來說,仍然是莫大的精神慰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詩歌也是打開想象空間的一種有效方式。雷格說,即便從最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多讀讀詩也能提高藝術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生受益的”。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週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喜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往期精彩

毛大慶《鞋狗》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